桔子随想!老了以后……终极衰老
有幸在大鹏的项目上结识了现在甲方单位的老板,邀请桔子讲社区的老年心理课,在讲完三个社区,不到十次的课程里,从最初颇多的感悟,到现在全新的认识,这个心理路程,与想像中大为不同。 感冒了,反而加重了失眠,干脆起床将这篇很早就想写的随想记录下来,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看,算作自己的一个成长。 老年心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那么在社区一次二小时的时间内,也不可能讲的太多东西,有限的时间,听众的基础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比较适合呢? 最终将内容规划为家庭关系、隔代教育、如何提升生活质量(老年心理)、老年抑郁症及老年痴呆症、老年防诈骗等内容。 老年心理,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生老病死这种中国人比较忌讳的,讲什么,如何讲,才能让来者受益?而出于对终极衰老(死亡)的兴趣,早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其实更希望有机会聊这个,但现实中却很难将这个命题切入讲座中。 所以就有了如何提升生命质量的课题,虽然不能直接去表达我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但为老年朋友抛出一个点,或许让大家早已无所求的心死,再燃起一点希望之火,生命的质量远比长度来得重要,拥有梦想的人,灵魂都是有趣的,而活着的姿态远比没有怀揣梦想的人要更积极主动。如果有了这样的动力,老年期的抑郁与痴呆的发生率相信也会下降很多,对家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减少。 在反复与甲方磨合的过程中,内容一减再减,也许这样的短期课程,是我自己太着急,想把美好的东西一股脑的传递出来,但是,既然只能做到抛砖引玉,点到为止这样的话,互动中的亲切感与当下的感动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强烈的情绪,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反思,如果能有一些人因为听了讲座而开始计划自己未来时间,给自己一个梦想,那么,这些努力就是值得的。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与条件,其实,我还是希望能聊一聊关于未来养老及死亡的问题,我想,只有认真想过这些问题,才能从容的去面对未知的明天,活在当下是如此的重要。 以前年轻时,并不能真的体会活在当下的意义,只有当一个人经历的够多,体验的够多,活在当下可以包含我们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结果其实没什么特别,只有那个过程,让每个人变得各不相同。 到底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安度晚年?是子孙满堂有人照顾?还是完善的社会体系提供支持?这些其实太过理想完美,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所知道的老年无法自理的生活中,各种世俗各种感叹吧。而且,养老院并不是普通人能住得起的。 即使有些人有儿女,但中途夭折,或子女不孝,或远走他国,或自顾不暇,那么和单身的孤寡老人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大概在于,明明可以有所期待的养老,却变成无奈的现实一声叹息。所以,养儿防老,貌似风险也挺高的。 作为年轻人,中年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养老现实问题?社保能给足需求吗?大病之下,如何处理?保险有太多的坑,一不小心就踩雷。 所以在涉及到老年话题时,我对自己问了无数个问题,每问一个,冷汗就不禁的冒出来。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未来老年的生命质量问题,正是最需要思考的。 而如何面对终极衰老,直面死亡,这个我依旧没有答案。即使看完了《西藏生死录》我依旧没有答案,也许是因为我的信仰太缺乏,也许我对神秘学或人生的终极思考还太欠缺。虽然,我不否认前世来世,但骨子里,我并不相信这个,活在当下,远比修来世重要。如果把当下过好了,来世与现在的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也许,我们提前一点,去畅想一下自己的葬礼,这一生,过的有遗憾吗?做错过很多事,走过很多的弯路,遇到过很多的人,最终留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是什么?如果还有再活一次的机会,会怎么度过这余下的人生? 也许,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能很好的活在当下,无论明天迎接的是什么,都能坦然无惧的接受,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好的状态吧?! 趁着感冒发烧,写完了这些胡言乱语,希望白天的我,不会嫌弃晚上的我。 如果你有机会读到此言,欢迎分享你对死亡的看法,留言区见。
© 本文版权归 桔子juzitalu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豆友184173072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1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