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从娃娃抓起
“你看看人家小姐姐,比你大几天,都会自己玩滑板车了,你怎么这么笨,现在还不会控制方向。”
“你的眼睛是装饰吗?这么大个球过来都接不住!”
“你怎么这自私,这里不是我们家,大家都可以玩,你干嘛不让别人玩?”
小区里走一圈,类似这样的话语时常能听到成人在对孩子们说。这种话很不尊重孩子,孩子听了可能会伤心难过,可能会自卑或自我定位。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步伐,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希望孩子独立、自主、人格完善,那么请好好尊重他。且尊重孩子要从娃娃抓起。

尊重孩子成长的步伐
只有尊重了孩子自己的进展步伐,才不会打乱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成长步调,父母需要关注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看到孩子各时期的进展,而不是去和旁人的孩子对比,然后拿旁人的表现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每次带孩子回老家,老人们就喜欢比较孩子。曦宝一岁多的时候已经很会说话了,但她不爱和外人打招呼,于是家里聚一起的老人们就会不断地提起:“怎么不喊人的,哥哥可会喊人了。”看到孩子自己吃饭,会说:“啊,你吃饭拿勺子拿得真好,这点比哥哥厉害。”也许回头那个哥吃饭的时候就会被点评:“妹妹很会自己吃饭,你怎么总是拿不好勺子呢?”
每当这种时候,我其实很想把孩子带开,这种老是拿孩子做比较的事情其实对孩子是很不尊重的。

但是有很多家长自己就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较,而且总是拿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家孩子的短处。这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会极大伤害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损,甚至觉得因为这些没做好爸爸妈妈不爱他了!
有一本绘本名叫《小小的我》,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表达自己还很小很小,虽然现在不敢一个人外出,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懂和小朋在分享玩具,但是“我”正在慢慢地学习,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学会“我”不敢、不会、不能的事情,有一天我将不再是小小的我,不知道那时候会怎么样,但不变的是我喜欢的东西永远会喜欢。

这本书反映了一个小小的孩童的内心,也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成人不必太焦虑孩子因为年幼而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他们慢慢来就好,在他准备的那一天他会给你惊喜。
被老人家否定过多次孩子的社交问题后,我一方面执著地想等曦宝慢慢来,一方面也存有顾虑,因为第一个孩子,自己实在是没有实践经验。直到某一次去她小伙伴家里玩,见面让她喊谁她就喊,离开的时候让他和人家一一道别,她声音洪亮且言语里都透着开心,说明她心情很好。此就我才越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不去打乱孩子的顺序,哪怕她和其他孩子成长的步调不相同。
希望孩子学会什么就提醒孩子好了,孩子没有做的话不必责怪,不必焦急,也许他就是有哪方面还没有准备好,我们一边引导一边等待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成人是有差别的,我们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感受,不能用我们成人的感受指导孩子的行为。比如我们喜欢吃的菜正好是孩子不吃的,我们不必勉强孩子去接受。正如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很多不吃的东西,一定也不喜欢父母对我们说“这个好,多吃点”吧?
在看《做家务的男人》里有一集是魏妈妈做好饭让魏大勋吃,他说不饿不想吃,魏妈妈就说:“吃一口,吃一口。”这是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了”。我们经常对孩子做的事,我们总担心孩子肚子饿要孩子吃饭,孩子坚持不吃的时候威逼利诱都被用上了。

还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天冷的时候,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们不知道冷热,就会给孩子穿很厚或很多件衣服,孩子活动都有点困难。其实孩子可能并不那么冷,他可能更需要活动灵活。
有个同事说有一次回他们老家,她丈夫家的外甥们在他们家玩,大冬天全都赤着脚,撸起袖子,在院子里玩,有时候还玩水。看着让人担心不已,怕他们感冒发烧,可是孩子们一点事都没有,每天照旧那样活蹦乱跳地。

孩子如果已经会说话,其实可以和孩子询问感受的。
夏天进商场的时候,会觉得商场特别凉快,甚至冷。每次当我觉得冷的时候我会问曦宝:“你会不会冷,我觉得冷了,给你穿个小外套好吗?”孩子会马上回答:“妈妈,我不冷,我不要穿。”我就打消了给孩子加衣服的念头。如果我强行要给孩子穿衣服,那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许就会限入一场恶战,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孩子不开心,大人会觉得孩子任性。
孩子不饿的时候不逼孩子吃饭、不冷的时候不逼孩子穿衣服、不累的时候不逼孩子睡觉,这就是对孩子感受的尊重。怎么知道他们的感受呢,不会说话的孩子多观察,会说话的孩子多沟通,不要以己踱孩子。

如果实在担心,不饿的孩子你把他的零食都悄悄收起来,不冷不累的孩子让他们多活动,活动能产热还能产疲劳,保暖又能自然早睡岂不是一举两得。
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你看月子里,他不会翻身,不会爬,他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但是他只要醒了就会手舞足蹈,没有想法他动个什么劲呢?
孩子越大想法就会越多,成人也许只能察觉到很小一部分,但是仅是很小一部分被察觉的也是很容易被成人忽视的。
有一个孩子洗完澡,妈妈给他拿了一套睡衣,但是孩子想穿另一套衣服。妈妈对他说:“很快要睡觉了,先穿睡衣吧,那套明天起来再穿。”孩子马上躺床上哭起来。

这件事情上孩子没什么错,既然是他的衣服就可以穿,妈妈竟然不给,所以很伤心。其实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大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先穿上喜欢的衣服。或者对孩子说:“你很想穿这件衣服是不是,你可以先穿上它,但是一会还是要换回睡衣睡觉哦。”孩子在最初达成了愿望之后一般都能很好地配合我们。
就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走累了,她很想家人抱着,家人不想抱直接拒绝的话可能就会哭起来了,但是换成跟孩子说:“我可以抱宝宝,但我也很累,就抱到前面那棵那里或者那边那个小亭子里宝宝下来可以吗?”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感觉从里面选一个,到了地方他也不会耍赖的。
被尊重的孩子他也会尊重别人,你像他愿意在达成愿望后跟我们合作一样,其实就是他被尊重了,又立即回报尊重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