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口中的“三观一致”可能是个伪命题?
2018年中国离婚登记总数为380万对,2019上半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突破200万对,达到203.8万对,同比增长5.5%。我国离婚率的上升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工作压力的上升。我国城乡居民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大可能会导致和家人相处的时间缩减、和家人交流不充分、易引发家庭矛盾等负面效应,从而导致离婚率的上升。(来自民政数据) 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一听很有道理有没有?一个同行姐姐在婚姻登记处工作,她表示一个月工作比三年感悟都多。三对有代表性我的离婚案子:63岁一对夫妇,42岁一对夫妇,39岁一对夫妇,都是女方提出的离婚,都是“性格不合,三观不同”。但仔细深聊却发现所谓的“三观不合”就是生活习惯差异,成熟度包容度的不同,尤其是年轻一对夫妻,“吃不到一块,玩不到一块,家务不干,父母参与……”突然觉得,这哪里三观不同安全,这明明是两个没长大的孩子过家家,不懂尊重互相推诿顶多生活习性不同,跟三观八竿子刚够着而已。 今天就聊聊何谓三观?三观如何一致 人的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一个世界观我们不讨论,太宏观和高大上了。第二个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这个好理解,一个人觉得人要奋斗,一个觉得要享受(大城市土著VS外地漂泊奋斗者,这人生观不一致就不好融合一块,除非各取所需);一个积极者一个消极者,互相吸引最终却只能各自安好;大方向不一致,无法携手到老。第三个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要想一起过日子的人,必须先聊聊钱的事,娃的事,柴米油盐的事……我们的钱,我们的娃,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至于其他的聊天没有共同话题啦?饮食南北有差异啦?喜欢热闹喜欢安静啦?等等这些请原谅不是三观,只是兴趣爱好不同 性格的差异,性格是后天社会属性,属稳定但可塑的。聊天没有共同话题,可以多解释几句,不藏着掖着含蓄说,直给行不行?饮食差异不同,干脆一顿米饭一顿面食可够,一桌两季换个口味也不错?热闹的就去参加聚会,安静的就喝茶看书,互不干涉可否? 为什么会和谐?我和你不同,我尊重不同,尊重你的看法,但我也保持自己的观点,试试能否找一个更好的折中点? 为什么会争执?我跟你不同,但是你要跟我一样,“你要跟我的三观一致”,我想说凭什么?遗传基因不同,造就先天气质不同;后天家庭教育生长环境不同,造就不同性格;成熟后的我们,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想都一致,都跟你一致,这样的概率������多少? 所以,如果文章有幸被各位读到,希望您能有所收获,重新梳理一下“三观一致”,也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