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劈石介绍及斧劈石假山盆景制作
斧劈石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出产,大家熟知它还是因为它在盆景界的名气。斧劈石是山水盆景中主要石料之一,目前多产于江苏武进、丹阳一带。属硬质石材,其表面皴纹好似中国画中的“斧劈皴”,由此得名,又叫云母石片,因可开凿分层。在江浙地区成为“剑石”因为斧劈石石料多呈修长的形状,斧劈石属页岩的一种,是经过长期沉积沉淀而形成的,主要含有石灰质及碳质,由于沉积年代、风化程度以及所含成分的差异,而产生的颜色和质 地也有区别。色泽上一般呈深灰、黑色为主,但也有灰中带红锈或浅灰等变化,这是因石中含铁量及其他金属含量的成分变化所致。

斧劈石因其形状修长、刚劲,造景时做剑峰绝壁景观,尤其雄秀,色泽自然。但因其本身皴纹凹凸变化反差不大,因此技术难度较高,而且吸水性能较差,难于生苔,斧劈石假山成型后维护管理也有一定难度。现在在大型园庭布置中多采用这种石材造型。
斧劈石假山因为比较光滑,上面的浮土一般较少,适合种植较耐干旱的植物,可以选,松竹比较适合,石头缝隙可以种一些耐贫瘠土质有根状茎或肉质根的花卉,推荐吊兰、百合,溪流一旁适宜种植一些阔叶观叶花卉,龟背竹、春芋之类的就可以,如果有静水,菖蒲、睡莲是少不了的,瀑布下面可以种植蕨类等喜阴植物,整体布置完毕以后可以很少的点缀一些色彩艳丽或清雅的花卉。

斧劈石在山水盆景中,适于制作险峰峭壁,雄秀兼备,若经喷水后,则如雨后山峰,雄姿焕发,别有韵味。可选用白色斧劈石加工成雪景、挂瀑和白云等奇景,则另有一番意境。
斧劈石选料时,最重要的是看其结构,一般以较厚实的板状石料而又具丰富层次的为好。薄片状的石料适宜作远山或小盆景,质地坚硬又无层次的石料可做坡脚。在体积上,一般大料做大盆景的主峰,小料则做配石或小盆景。也可将大料劈开做小料用,但一般不宜将小料竖直拼接成大料用,否则易破坏 线条的连贯。至于色彩,可根据表现的题材或需要的效果来选择。如要表现一种水墨山水画的效果,选用黑色或深灰色的石料为好;表现冬山景象,可选用白色、浅灰色或有白色横夹层的石料;表现瀑布景色,最好选用有白色竖夹带的石料。加工根据对整个盆景的构思设计将所有石料集中在一起,先进行粗加工。对于太厚或太宽的石料,可用錾子或平口锤子顺着石纹小心劈开,使其接近于所需要的大小,然后根据每块石料的用途及造型要求,将大体轮廓敲凿出来,要特别注意山头的形状,有时以几块石料拼成一组山峰,则须边加工边放在一起,观察是否谐调。
大轮廓加工好后,即可进行锯截,最好用切石机锯截,也可用钢锯。锯截务须注意高度和角度,尽量一次成功。可先在石料上画好线,然后放平稳,再开始锯截。锯截还须注意纹理方向的一致,一般以垂直为多,也可倾斜或水平,但不宜混用,否则会显得杂 乱而缺乏整体感。在锯截石坡时尤须小心,防止破裂。石坡可做自然形或平板形,根据造型需要而定。有时还可做一些较高的平台,以增加变化。粗加工完毕,即可进行山石皴纹的细加工。山头的加工宜先从背面垂 直往正面敲,山侧面的加工宜先从背后斜向往前敲,这样可敲出丰富的层次。然后再在正面进行敲凿,去除尖角,使皴纹线条流畅。最后,还可用 碎砂轮或铁砂纸顺皴纹小心地打磨。所有的石料加工好以后,便可进行布局和胶合。胶合用水泥要加适当颜料,使与石料颜色相近似。灰黑一类石料多用墨汁调进水泥。胶合前将石料洗净并晾干,在盆中铺上纸,再放上 石料并抹上水泥,待水泥干后,将纸去掉。
每块石料的底部最好全部抹上水泥,石料相接处的空隙均要填满水泥,但尽量不使山石正面露出水泥, 倘若露出时,可用较硬的笔刷出皴纹,使与山石一致。布局斧劈石盆景的常见布局式样有偏重式;开合式则为三组山石组成,盆前方左 右各置一组,有主有次,两侧中间的后方,再置一组远山;重叠式是由若 干山石层次组成,表现山重水复景色,并要做到露中有藏。

斧劈石盆景宜选择极浅的凿石盆,质地以汉白玉和大理石为好。形状 用椭圆形、长方形均可。因斧劈石多呈片状,故用盆一般可以稍狭长些。点缀斧劈石盆景中栽种植物多在山石拼叠时留出较大的空隙,并用水泥将 其做成小盆状,下方留下排水眼,然后将加工好的小型树种栽植进去。斧劈石盆景中适用的树种有六月雪、瓜子黄杨、金雀、虎刺、榔榆等。为了达到水墨画般的效果,斧劈石盆景中的配件宜选单色陶瓷质的为 好,一般不宜用色彩艳丽的金属质配件。安置配件用水泥或黏胶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