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细腻的感知者,赢是自己,输也是自己

初次看照片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柔和、很斯文的感觉。
有着一头卷曲的中长发,不像刘欢一样,全部梳到头后面绑起来。
他是随意松散着,有种灵动细腻的艺术感,同时带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很是儒雅。
即使这样长发的装束,完全不会让你产生很娘贬义词的那种感觉。
看了他多篇视频采访,说话时慢条斯理,非常温和,即使聊到深处,脸上有些表情也不像那些豪放男人的夸张,和他整个人的印象一样都非常舒服。
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整个人的内涵、内核从心底透出的一种气质。
深度的经历已经内化在心里,从内到外影响着人的感官。
天生的影视人
陈可辛,1962年冬天出生在香港,父亲也是一位导演,所以陈可辛从小就游走在各个片场中。
可能从小接触影视,奠定了之后走影视这条道路。
即便是他的父亲后来带他移居泰国,他也是每年放假回香港看电影,他的大学是在美国上的,原本学酒店管理,在他大二时也偷偷改成了电影课程。
1983年夏,也就是他大三完即将上大四的时候,他放弃大学回到了香港,经朋友介绍进了嘉禾影视开始了他的电影之路。
开始的时候他从最基础的开始,做助理、后勤,后来开始做监制、副导演。直到1991年,他的导演处女座由谭咏麟、曾志伟、张曼玉主演的《双城故事》在香港上映,那时他29岁。
对了前面有说他进入嘉禾工作,是一位朋友介绍,这位朋友就是曾志伟。1992年他和曾志伟创办了UFO电影公司,这年他30岁。
直到1996年同黎明、张曼玉、曾志伟合作的爱情片《甜蜜蜜》迅速走红,乃至今天这都是一部非常经典且催人泪下的一部巨作。

后来陆陆续续有了爱情电影《情书》、《十二夜》、恐怖片《三更之回家》、爱情歌舞片《如果爱》、古装动作片《透明状》《武侠》。
还有2013年由黄晓明、佟大为、邓超主演的《中国合伙人》;
2014年赵薇、黄渤主演的《亲爱的》;
16年监制的由鬼精灵的周冬雨、马思纯演《七月与安生》;
17年拍的《喜欢你》;
18年监制的同周迅、胡歌、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合作的《你好,之花》;
19年正在准备的中国网球冠军李娜的同名传记《李娜》

看到这一部部作品,非常惭愧的说,我是最近才知道《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七月与安生》《喜欢你》《你好之花》这一部部精彩且催人泪下的电影出自陈可辛导演之手。
上帝给你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经历
《武侠》之后的每一年出一部的这些电影,我全都看过。每一部都曾给我鼓励或触动到我心炫。
《武侠》对于陈可辛来说是一部非常特别且让他痛并快乐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武侠》的票房、口碑非常差。

陈可辛导演在拍摄武侠之前也有拍摄过《投名状》,但《武侠》是他的一部真正意义上古装动作片,是他自己是自己独立执导的武侠片。
在开拍前特意做了宣誓,下了很大的心思想着为武术动作片注入一些新的思想概念和血液,并寄予厚望。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一次,没能如他所想所愿,市场的影迷并没有带给他正面的反馈,并没有惊喜,反而带来的是批评。
这对陈可辛来说是受打击的。

他曾在央视节目《人物》的采访中说过:“电影市场这个东西是不能预测的,没有一个未来的人告诉你这个题材这部剧在一年后必须火,票房大卖。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告诉你,那肯定会去拍。但是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告诉你,所以只能去拍摄自己擅长的、自己喜欢的。”
仔细想想,当今中国几大知名导演,确实是各有各的风格。
就如张艺谋来说,他出生在陕西,导演的影片有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更善于叙事抒情写实。
冯小刚呢, 出道时一直接触的就是剧情片,后来接触喜剧,创作小品、相声。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在这品类的把握和深入,后来有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作品。
武侠是在2011年上映的,而《中国合伙人》是在2013年,在一年多的时间,陈可辛一直在思考内地的市场、人群以及自己为何在武侠中失败。

正是有了这样思考,才有了《中国合伙人》,有了这么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借由别人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态度。
我们中国常说遇到是缘分、电影是共情。
可能正是陈可辛一直有并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想法,才在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这种共鸣。
俞敏洪的故事是曲折的,陈可辛也坚信失败是可以可以改变的,是可以成功的。
正如李娜所说:“你有多渴望成功就有多坚持”。
他所表达的就是这种信念。
做自己,最好看
他说他像孟小俊,从小就表达意见,在学校是学生会领袖,可能他没有城府,什么都先说,其实是吃亏的。
成东青会更像中国传统人物,一个典型会成功的人。
而佟大为的则是一个愤青,年轻有很多梦想,年龄增长则会慢慢成长。服务于两个朋友之间,有什么问题都会帮忙解决。
陈可辛说这是中国典型的三种人物,他很会发现人物特色和处理和构造人物之间的冲突点和关系。
李娜和陈可辛的一对一采访时,回答为什么来选他导演自己的传记电影,就是觉得他很会拍人物,善于发现和感知人身上的特点,并能定位到某些闪光点。
除了人物、还有特别的一点是对于场景和氛围的打造。他善于打造年代感,80年代的感觉。
80年代,正是记忆最深刻的20几岁,这时的他是敏感年轻、单纯的。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做我自己。
《武侠》之后,做自己擅长的题材和方向,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带来的结果是我们看的见的,像《中国合伙人》《七月与安生》《亲爱的》《你好,之华》。
赢是自己、输也是自己
他的导演之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辛苦,因为自己性格部分有极强的掌控欲和有一颗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心。
导演这个职业,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不能得过且过的,需要大量的调和各种人际关系,更甚至所有的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很辛苦,心累。
能做到中国知名导演,在态度上一定是精益求精的,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顽强一点。
这种精神成功的人都会有,但每个人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不会像张艺谋的影中的影子一样,隐忍然后强大反抗。
他是那种清流水似的慢慢渗透的在心底,最后内化为成功。

成长中有些事总是无可奈何的,而我们为了面对这个社会不得不必须要往前走。
一边乐观适应这个社会这些改变,一边又保留自己内核中单纯留恋的东西,深度总是在这种经历、遗憾、背负、释怀、前进中慢慢积累的。
如果经历过,无论结局怎样,赢也是自己,输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