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名桥到拱宸桥
两天前赴杭有幸与老同学匆匆一面,相约在拱宸桥见面,趁着秋风夜色,沿着运河边青石古街散步,聊聊近况,感慨皓发蔓延的不惑之年,忙碌于养家糊口和养儿育女的生活。在桥头稍歇,回忆起多年前到老许家的情景,顿感岁月易逝,时光易老,皆成忙忙碌碌的掠影。返锡后回归常态,从家到公司每每经过运河,心中挥不去那座古桥,忍不住写点酸涩的文字。
早在当年就读大学时期,就对拱宸桥有所耳闻,这次却是至今初次谋面。尽管是夜晚,月色朦胧、灯光迷离,遮不住的是古桥经过时间沉淀的沧桑,在悠悠运河水的映衬下,显出那份饱经岁月洗礼的持重和练达。查阅桥的历史,从明代建桥起历经朝代更迭,从看尽繁华喧嚣、受尽战乱屈辱到如今安居太平,俨然一部近代史书。
尽管是初次谋面,却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因为拱宸桥极像清名桥。
清名桥也是一座明代石桥,至今横跨在锡城南门外古运河上。除了跨距小,桥孔少之外,外观别无二样。因为锡城古运河河道很窄,河边古建筑临河而建,典型的江南水乡,运河上的石桥便同样娇小婉约了。古代陆上交通不如水上交通发达,船行从无锡到杭州一天不能到达,也因此带来了沿河的繁华,而这些往日的繁华之地经过重修,如今都是陆续成为了历史文化街区。两座桥建桥初心不同。无锡清名桥的两端连接了南长街和大窑路,南侧的南长街是古代南门外热闹的商贸区,而北侧大窑路则是烧砖窑的所在,外来谋生的劳工白天运泥烧砖,黄昏下工后要绕道很远到南长街洗个热水澡喝口小酒,为了方便这些窑工生活和消费,便有了清名桥。而杭州拱宸桥如其名,“拱宸”通“共辰”,寓意百姓拥戴德政的统治者。《论语》“为政篇”中有文“为政之德,譬如北辰,据其所而众星共之。”于是,拱宸桥更像是一个象征,而缺少清名桥那种市井烟火气的现实意义。
无锡是京杭运河的沿途城市,城小却工商业气息浓厚,至今仍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达的城市,17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得益于无锡人一直以来的务实和勤劳,难怪外地人来无锡总感叹无锡人不懂夜生活。我想,当时建造清名桥的初衷或许有造福百姓的愿望,但大概更多是为了带动消费,兴隆西岸商户的生意。不同于拱宸桥两岸,清名桥两岸如今已遍布餐饮酒吧,历史文化街区早已只是吸引游客前来的幌子,淹没与灯红酒绿之中的客人还有几个能够关心清名桥的那段历史和文化。只要能为经济增长做些贡献,这样的喧闹也是主政者乐见的。杭州是运河的终点,也许是考虑到进出的船只众多,这里的河道宽阔。相比于清名桥的一个桥孔,拱宸桥的三个桥孔显得大气很多,而河面的宽阔更是让江南水乡的逼仄荡然无存,这是一番皇城的气派。这也正如如今的杭州,虽然只是省城,却远比很多省城的地位要高,更受中央的眷顾。刚刚G20峰会结束马上又要筹备亚运会了。
经过拱宸桥便是运河的终点武林门了,船运至今还很繁忙,从无锡码头到武林门码头的客船只需睡上一觉醒来即可到达,尽管比起高铁和高速要慢许多,但坐船的那份悠闲是快速交通无法享受的。拱宸桥是运河末尾的最后一座桥,每当离家已久的远行人返家时看到这座石桥,也许都会突然变得激动和兴奋甚至热泪盈眶吧。因此,我觉得拱宸桥存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清名桥也都有一座拱宸桥。清名桥代表着生活中的那份忙碌,穿梭于事业、谋生,难以停下匆忙的脚步,积累着财富。而拱宸桥代表着生活中那份归宿,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再多的辛劳只为回到父母和孩子身边,在伴随他们老去或成长的过程中细数过往自得其乐。


-
子夜殇殇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7:26:17
-
云淡风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7 12:50:28
-
Ke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1 19:14:03
-
浮云旧事温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6 20:21:24
-
故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6 14:42:24
-
蓝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4 01:22:02
-
一直在这里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9 22:46:40
-
小楼东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6 09:22:29
-
普朗克智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13:16:57
-
豆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11:53:02
-
折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09:15:25
-
早起的小肥虫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09:04:01
-
夏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4 10: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