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王平凡的故事(一)
王平凡跑在公园的塑胶跑道上,这是一个靠马拉松来应对中年危机的年代,耳机中飘来熟悉的粤语歌曲,看着与他不断擦身而过的说着上海话的本地居民以及身边响起的广场舞歌曲,有一种魔幻般的错位感。与他之前经历过的几座城市一样,他终究会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他来到每座城市都仅仅是它的临时居民。
周三的下午4点,躲过了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换上运动装来到虹口公园的跑道上。在7月最炎热的天气里,哪怕是工作日仍然是熙熙攘攘。
王平凡不到35岁的年纪十分尴尬,绝对算不上老,但也早已不算年轻。他也并非富二代般的无忧无虑,但也不为生活的细小所迫,他的公司在金融危机后才不得不被迫被别人收购,公司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好在之前一些年的积蓄再加上本身家里殷实,并不为吃穿犯愁。在新合并的公司谋了个闲职,很多同行都为此替他鸣不平,但他自己清楚被这样一个国字头企业收购是不会有话语权的,尤其在经济不好的时期里,活的长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一份这样的职务才能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里出来跑步而又无人问津,倒也乐得自在,笑了笑,向前跑去。
今年的气温格外炎热,在从家走到公园的路上,衣服已经被汗水隐隐浸湿,强烈的阳光为眼前的一切附上一层白色高光,空气似乎有些烫手。今天要继续再跑5公里,这是他一贯的距离,争取在30分钟内结束,但提高起来似乎有些困难。并不是他自身的身体素质下降的太快,身高172,体重70公斤,怎么说不能算是油腻了,但也只是亚健康,上个月出的体检结果终于成功去掉了脂肪肝,这是他闲了这大半年的结果,但其他指标还是有些小幅超标,这已经是他近几年来体检结果最好的时候了。
有点想开始好好感谢这一年多来的经济危机和理想的逐渐幻灭了,这可能是对现实残酷无奈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虹口公园本身不大,坐落在众多居民楼中,以前二战的时候这里是犹太区,因此周边可以看到一切残留的建筑,偶尔能看到几个一身黑色长袍戴着黑色帽子,耳旁边卷曲着褐色鬓发的正统犹太教徒来朝拜当年收留难民的教堂。转角处能看到中国和犹太人友好的牌子,在古朴的西式砖砌教堂前面不免有些突兀。人们似乎不太会留恋这些不知名的景点,或者也许连景点这个词都不太合适。被世间所能记住的永远是一个个现时辉煌的故事,而也许是这个世界跟随人类只能短暂的记忆,大多数时间它都选择性的遗忘一些灰色的过往或是那些不远处的暗淡。可谁不是有这一些不可告知的过去,而又将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