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京都散步之三——逛店与淘书记1
一、逛店
还是上次说的书吧故事,最近和店主以及里面的常客渐渐熟悉了,发现这家书吧就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梦想,买一块地,找人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施工,建起一间两层的小木屋,上面是自己居住的私密空间,下面是窗棂大门敞开的开放空间,客人来来去去,谈天说地,有的人日渐熟悉,成为生活中的盆友,然后在二楼的家中欢聚一堂。房子边上有一块极小的空地,但足可barbecue了。


当然无法理解的是,从楼梯走上二楼,首先看到的竟然是。。。大浴缸。??
这里有各种有趣的人,比如一个老爷子,六十多岁,带孙子散步,依旧阳光帅气,体态健美,非常轻松地单手抱着孙子,谈笑风生。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之前网红模特爷爷的形象。据说是店里的超级常客,除了歇店日天天都来,时不时会带点自己淹的泡菜过来。店主当时就很感慨,这样的爷爷,我也想要啊。
还有在伊朗呆了三年的建筑设计师,在德黑兰大学教日语,然后看遍了伊朗的各种美丽的建筑。实名羡慕。
店主是京都人,一日她的盆友来访,于是首次目睹了京都人的吐槽力,京都弁有种奇妙的感觉,听她们谈天好似听相声一般,自己在旁边,根本搭不上腔。吐槽的内容,比如老公分担的家务,就是按一下洗衣机按钮。自己出差归来,会发现家里放着老公永远洗不干净的碗。还有开着改装跑车,发出巨大声响飞驰而过的暴发户。
那天聊天,得到的最有用的信息就是,街道拐角处的可乐饼很好吃,当时店主盆友就发出由衷感慨,可乐饼配上啤酒,美啊。
其实有时候,我有种错觉,对日本人而言,似乎一切好吃的小吃,都要配啤酒。

店主的人缘颇好,店里的拼配咖啡,是朋友做的,下酒的小菜也是另一个盆友做的,而烘培咖啡、做小菜也不过是她们的业余爱好,分别有着自己的主业。这款客人赞不绝口的咖啡我喝过,确实很香不酸,但是,总觉得有点烘过了。深烘咖啡不加奶糖,这种喝法,我倒是第一次见。至于内部的摆设,则是在日本十多年的英国设计师设计的,也是店主朋友。
人生果然有很多种活法。
于是冲去传说中卖可乐饼的小店,店的名字很神奇,叫某某商会,然后旁边一排小字,“肉和可乐饼的铺子”。主要是卖各种油炸的肉类,猪排牛排可乐饼啥的。店主是一对特别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围着我聊了会了天,嘘寒问暖,家长里短,有一种进入到家庭类日剧场景的感觉,冷暖人间之类的。一下就提到八月回国中国留学生,圆脸,常来买可乐饼,英语很好,神社祭典时候,还给其他外国人当翻译。老奶奶直夸,你们中国人,聪明呀。
当我问起这家店开了多少年,老爷爷说五十年了,老奶奶接腔,说这条商店街,以前可热闹了,都是铺子,后来大家都老了,一家家的关门,就剩下我们了,寂しいですね。临出门的时候,老爷爷还在说,有了电话告诉我,直接给你送上门,走出来才发现,老爷爷额外送了我一块炸牛排。


二、淘书
来京都不淘书,会少了很多乐趣。这一个月,也逛了不少书店,然后非常高兴的是,目前为止,专业学术书,一本都没买!
百万遍京大门口的几家口碑很好的旧书店,除了一些课本、学术书或大部头的文集,杂书似乎并不多,让人最不满意的是,这里几乎没有漫画。

コミックショック
后来到了东大路与北大路交点的コミックショック,主营漫画,还有各类杂书,有很多成套的漫画。漫画真的很便宜,虽然是二手,但是品相都很好。第一次我收了一套五本全新的两人同吃睡,两人同住,讲的是年近三十,恋爱十年,恋人以上夫妇未满的小两口。

做饭、洗碗、催婚、酒馆喝喝小酒、带亲戚家的孩子、闺蜜的婚礼上的感人演说,近郊的廉价旅行,存钱,回父母家等等,各种日常场景,心理刻画,是那种能感觉到食物热气的漫画。而且每个小故事,都是从男女主的视角分别讲述的。每册最后,还会以同一事件中第三人的视角,将整件事儿又讲述一遍。如果有恋人或老婆,翻看漫画的你,一定会不时地会心一笑。
然后我还1800日元收了一套8册的横山光辉版德川家康。

喜欢战国时代的我,买回来看得根本停不住啊。还买了几本大师基顿,国内播过动漫,一般叫危险调查员。一个立志成为考古学者的非常勤讲师,在大学干着临时工,拿着微薄工资,合同期满又要苦兮兮地另找工作,只能靠作保险调查员来养活自己,但也因此走遍了世界很多地方。基本就是保险界的杰克琼斯。

主题无限丰富,古代文明、欧洲风光、冷战,东西德、古老的酒庄、日本乡间的风光、美术界的造假大师、东欧黑手党、案件推理等等,可以满足你的无限好奇,缺点嘛,是偶然你会觉得小题大做略显装逼,比如讲中华料理就好了,不知为何扯出伦敦蒙难的孙总理。
宝之池的bookoff
京都的Bookoff真的很少,这点和东京很不一样,在一个晚上,我终于找到了这家店。1000日元入了一套织田信长。然后还一百元一本买了几本美味大挑战,作者对中日欧美的吃颇有研究,可以看到各种门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对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各种世相,有入木三分的描画。比如那种为吃一掷千金,炒卖地皮,日美农产品贸易冲突、华人街中的华人圈等等,都有涉及。
尤其是作者浓浓的中华情节,除了喜欢中华料理之外,对中国的时局动态关注颇多,大概是作者生在北京的缘故吧,其中一集讲的就是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问题。



另外,还买了一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 川岛重成的希腊纪行,作为古希腊文学的专门家,并不只是单纯走马观花,对景点背后宗教、历史、文学着墨颇多,看完会有一个颇系统的印象。这本书让我分外怀念年初的希腊之游,总要故地重游的。



(未完待续)
-
酸汤肥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02:12:41
-
管理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9 12:23:54
-
٩(•̤̀ᵕ•̤́๑)ᵒᵏᵎ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07:30:26
-
Cleeeeee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4 11:30:00
-
飞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4 08:13:04
-
F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4 00: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