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京和箱根,收割一个自由之秋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我旅行计划中的遗珠。像是被放在小盒子里珍藏的目的地,不断擦拭抛光,一定要等到最好的时候才去。
这个才,一等就是许多年。今年初迅速办好了签证,原本打算四月启程,去过个生日,闻一闻春天,计划到一半,又被搁置了,直到秋天,才真正成行。我原本就是个懒人,不爱去景点打卡,更别说换装之类的了。出去玩儿,以轧马路和吃为主,唯一称得上是目的地的就是美术馆们,最后再挤出一点儿时间买东西。
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浪费在即将关门的美术馆里,浪费在不知名的街道上,故意走错一些路,蹲下跟鸽子们打招呼,看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公园里做游戏,遇到便利店就进去溜达一圈。即使没去自由之丘,我想,这也是我不可复制的自由之秋了。

那么,欢迎收看接下来的絮叨,大家付诸的宝贵时间,我都收好了。
代官山、目黑川,请松弛行走
第一次去日本,选择了最古早的路线,东京加箱根,往返一共六天。以为秋天该是,日日是好日。谁知道东京的夏秋之交,阴晴不定,淅淅沥沥雨水不断,难得才赶上晴天。
东京的部分,住在了惠比寿。我要像房产中介一样,介绍这里——JR山手线跟日比谷线双地铁交汇,两站直达六本木,四站直达新宿,六站直达银座,去表参道需要换乘一次,但也仅仅坐两站而已。此外,它本身也是相当美好的街区。作为代官山延伸出来的一部分,自行开枝散叶,住宅区里潜藏着大大小小的餐厅和店铺。



afuri和blue bottle这种别处排长队的地儿,在惠比寿,保持着餐厅跟咖啡厅本来的样子,吃拉面就热腾腾地,喝咖啡就随意瘫坐,总之是容许人松弛的。

惠比寿步行可达代官山和目黑川,一个白天就能松松散散地逛完,而我是在两个半天分别去的。
代官山是那种,不用非得买点什么,只是去走一走,就仿佛陷进了这座城市的肌肤纹理之中,握住了它的手,感知着彼此逐渐上升的体温,从而真正认识了它。当然是奔着茑屋书店去的,它如同一首镶嵌在城市里的诗,踩在词句之上,已经足矣。


离开书店,继续深入,像探索跟一个人的关系那样,不断往深处走,上坡道连接着下坡道,等一个红灯,再等一个。

天渐渐变黑,洗衣店也亮起了灯,自动贩售机则是这城市里的小精灵,驻守在自己的角落,在你需要喝点什么的时候,再蹦出来,冲你挥一挥手。


一路走到涩谷,嘈杂的市声重新拉起了弓。诗句落在最后一个句号上,戛然而止。

去目黑川,一路从惠比寿走过去,穿过小路,无意中途经代官山的另一片天地,就连全家便利店,都比别处的要美一些。




路过许多写着代官山的招牌,走过盘旋而下的路,没有什么人,继续往前,直到穿透了路,目黑川就到了。河水不顾及任何人,潺潺流淌,清澈的河水中飘着落叶,河岸旁绿树成荫,它自知今年的樱花已经开过了,不营业的时节也努力惠及所有来看它的人。



从桥上走过,感叹啊,这就是光生和结夏生活的地方。为了他们而来,但也纯粹地爱上了目黑川。他们走过许多次的街和桥,我也走了许多次。

遗憾的是,没走完整条河岸,只到中目黑,站在车站下方,静静等了一趟开过去的车,列车钻进绿色的樱花树之中,哐啷哐啷,像在提醒时间就是这样流逝过去的。如果还有下次,一定要走得更远才是啊。

逛美术馆的另一种人生
如果认真计划,一天之内,根津美术馆、21_21设计视野、国立新美术馆、六本木森美术馆,这些都是可以全部走完的。但去逛美术馆的要义,并不是走,而是停留。匆忙的姿态如同一个闯入者,难免会打破它原有的,特有的,半凝固的气氛。

去根津时,差点就错过了最后入场的时间,但所有的追赶,都在进门的一瞬间消弭了。竹木交相辉映的走廊,本身就有一种平静的力量,是闹市之中的滞留地。

喜欢根津,当然主要是偏爱那曲折的、狭窄的、更深露重的庭院,走下石阶,流水穿过石桥,在一片绿色中蜿蜒游荡,有旧的小舟停在深处,仿佛是被抛掷此处,无人问津。没来得及去喝一杯咖啡,只是在庭院中穿行,直到闭门谢客,它送走最后一位客人。

在根津美术馆门前的十字路口,停留了许久。它如同分水岭,一边是纸醉金迷表参道,一边是神隐一般的南青山,许多彷徨的碎屑落在此处,被来往的车流碾地更碎。傍晚像客人一般,搭载便车来到,在天逐渐变黑的过程中,我们步行前往六本木。

转了两个弯,一座巨大的绿色的桥,从脚边伸向对岸,桥下是一片葱葱郁郁掩隐着的居民区,下了班的人们,在路灯下闪现,消失在朴素的灯火之中,脚步声和同样轻巧的说话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到了桥上。

下了桥,竟然不小心闯入一片墓园,墓碑是另一种永恒,而这永恒,那时就立在道路旁的园子里,很近,很静。这一段的路,似乎也特意保留着落叶,在一片宣布白日落幕的乌鸦叫声之中,萧索在空气里扩散,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气息。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种气息。

森美术馆不同于根津,它在六本木之丘的五十三层,是完全属于城市的产物。钢筋水泥,硬朗冷峻。跟盐田千春的展,倒是十分契合。走进展馆,一片红色的繁琐的纠葛不断延展、吞噬,站在那片网之中,仿佛是被吸附了。

而黑色的,则是一种大火席卷过的废墟感,遍布烧焦的狼藉。展馆之中,拍照极佳,可以考虑多停留一段时间。

森的楼下,就是六本木之丘的室内展望台,可以三百六十度俯瞰东京。可惜玻璃会反光,没有留下照片。更可惜的是,记错了室外展望台的开放时间,去的时候已经关闭了。据说最好的安排是,日落之前上去占据一个好位置,看日落,再看夜景。没关系,反正我还会再来的。

购物这点小破事儿
以轧马路为主的旅行,留了一天用来购物。
新宿和银座倒是都去了,新宿逛了newoman,去shiro扫荡了身体乳护手霜头发喷雾一系列。说起来,我对那种化学花香已经非常厌弃了,香水唯一留用的是diptypue的谭道,但shiro还是忍不住让人想要拥有。怎么说呢?就像一个真正的少女,又恰到好处地安静,只会温柔地拥抱你,觉得也被那种温柔的力量包裹了,于是我就拿出了钱包,嗯。

银座的话,当然要去loft,沉浸在文具的海洋里,即便不做手账,也会买几卷胶带回来。Loft也有药妆,购物环境比松本清之类的好太多了,但是价格上没有优势,请大家各取所需。

在代官山错过了lelabo,在银座补上了。特别喜欢lelabo的佛手柑系列,依然绕过香水,只买了身体乳。作为一个身体乳狂魔,这一趟还买了tocca和欧舒丹扁桃仁之类的,喜欢的味道真想全部拥有啊。
lelabo所在的大楼就是ginza six,其实像黛珂、suqqu之类的,完全可以在这里买,人少且新,商场本身有一种金属质感突出的后现代劲儿,隐隐有着对东京这座城市未来的想象,我个人非常喜欢。

吃,嗯?
在ginza six逛街时,跑去四楼中村藤吉吃了抹茶的一切。主要是喜欢抹茶荞麦面,去香港时每次必去,无论几点,我都会吃一碗面,也是个神奇的胃了。旁边有一对来约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一人一大份绵绵冰,吃得干干净净,也间接鼓励平时不怎么吃冰的我,多吃了两个冰激凌球。嗯,等我年纪大了,变成了被称作老人的人,要比现在活得更放肆才是。


这一趟主要打卡的餐厅,是afuri和今半人形町。
我跟男朋友,都太喜欢吃拉面了。afuri透着柚子清爽气息的拉面,可以说正合我意,我们俩分别吃了柚子辣汤面和柚子酱油拉面,都,非常好吃。其实还储蓄了两家标记了米其林的拉面店,但奈何不顺路,就放弃了。对吃是有一些执念的,但不想打扰本来的散漫,如果它变成一个不得不实现的目的,我认为这破坏了吃饭本来的意义——食物落肚,变成幸福感,血糖升高,送来松散舒适,绝不可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



今半人形町分店众多,如果不是非得吃人形町本店的话,可以行程就近。我去的是新宿高岛屋分店,排队时,韩国人中国人日本人排排坐,这种颇受欢迎的餐厅,还是建议大家提前预订,以及,中午都会比晚上更划算一些。我们两个人,分别点了两种不同品质牛肉的寿喜烧套餐,别看只有三片肉,那可真是非常扎实的三片,我这种大胃王都有点吃不消。

那么接下来,就要吐槽一下筑地市场了。
去的那天下着雨,于是直奔虎杖,点了豪华版海鲜井的套餐,说是套餐,其实就是多了一份炙烧海胆。我一个多么喜爱海胆的人,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腥气。海鲜井的海鲜部分,也绝对称不上新鲜,严重踩雷。

出来之后,路过一家黄油烤扇贝,是那种我喜欢的大扇贝,就战战兢兢地又点了俩,站在门口吃了。只能说,还好。如果是为了吃,我是不会回购这里的。

筑地的珍贵之处,在于市气。内市场搬走之后,不再注入新的市气,只有原来留下的那些。随着游客们的光顾,市气自然不断被削减,也不再是人们以为并期待着的筑地市场了。


东京跟北京,时差一小时,东京商场之类的场所,大多八点就关门了,作为一个日常熬夜的人,觉得被生生偷走了半天。幸好,还有居酒屋可以夜夜笙歌。而我,只要喝得到那一杯嗨棒,走多少路都可以。

此处要再次为惠比寿摇旗呐喊,居酒屋的部分,基本都是在住处附近随地解决的,主鸡主大阪烧主任何其他的,请随便进。那一带的餐厅,有一种不算明朗的竞争氛围存在,基本上不会踩雷。只是为了保险,选择贵一点儿的,肉质当然要更好了。

居酒屋里,本地人居多,我们靠手舞足蹈点餐,日本小哥的英语,也只听得懂last order,但足够了。就像这个空间本身,白天看到的那些拘谨、不苟言笑的日本人,在居酒屋里像是换上了另一个灵魂,完全地放肆、松弛,吵闹声扑满在天花板上,没有人再鞠躬点头,大家都把客气暂时丢在了门外。这一段时间,是从日常中偷出来的,不做爸爸,不做职人,只是做他们自己而已。我悄悄地,为他们举了杯,放松万岁啊。

一宿二泊,妥帖之余
到箱根时,已经是傍晚了。到达汤本站,直奔界箱根。

山路横冲直撞,拐弯都是猝不及防的那种。山间遍布温泉酒店,亮起灯的路上,三三两两走着身着浴衣的人。不同于东京的日本,这是卸了妆,又往前回拨了许多年的那个日本。

界箱根,是星野旗下,界系列的温泉酒店。

提前九十天在官网订了一宿二泊,也随之期待了九十天。和式套房比想象中,还要和式。




最喜欢的竹制露台,把小桌子和坐垫搬过去,可以喝上一下午茶。而去吃晚饭的间隙,榻榻米就铺好了。窗外的溪流始终放送着潺潺流水声,早上睁开眼就被窗外的一片绿意浸透了,再住个三四五六天,也都还不够。

温泉没有私汤,但半露天的泡池,完全让人把那点儿不好意思抛到了身后。秋天枫叶营业的时候,冬天积雪深厚的时候,都是这片温泉泡池的高光时刻。但这个夏秋之交,它的表现也不赖。趴在池边,静静听虫鸣,看树伸展枝叶,就很好。泡完温泉,还有冰橘子和各种口味的冰棒儿在场外候着,何止幸福感三个字可以描述呢。


一宿二泊,即早餐和晚餐会席,连续住的话会提供不一样的菜单。


秋季的菜单,第一晚的标配是豆浆火锅。咕哝咕哝的白色泡沫在土锅里翻滚、肿胀,随着熄火,再偃旗息鼓。会席其他的部分,没有偏爱,都是爱。刺生尤其留下了深刻印象,抚慰了我在筑地受伤的心。两顿晚餐,则另外分别配了梅子酒和梨酒,胃在冷冷热热的美味中穿梭,只说了一声嗯。


早餐则给我留下了后遗症。回北京,第二天一早就被饿醒了。这时候想到,如果是在箱根,已经有一整条烤好的鱼在等着我了。现在哪有鱼,只有忧伤而已啊。

界作为星野系列的基础款,无可挑剔的服务早就是本分了。但还是会感叹,在这里感受到的笑容,并不是那种朝九晚五之余就立即回收的职业性微笑,而是一种真实的亲切,铺在石子路上,放在房间门口,随手拿起来,都能握住沉甸甸的诚恳。
退房时,我们搭乘出租车离开,送我们走的两位,站在门口不断招手、鞠躬,直到我从车窗里只能看到一小条细缝儿,他们也依然在认真进行着这样的仪式。我真心感谢,在旅行的最后,为我们划上了这样一个标注着感动的句号。

箱根时日短
到箱根的第二天,上午下起大雨,我们从汤本站坐上了登山电车,哐啷哐啷地,向雕刻之森美术馆爬过去。


相比更多人青睐的玻璃之森博物馆和小王子博物馆,我还是喜欢错落辽阔的雕刻之森。下雨不巧却也巧,景色因此变得湿润,自然调低了曝光却又加深了饱和度,一切都变成了静止的。走在博物馆室外的院落里,不时经过一趟登山电车,提醒自己只是散落在此的一个普通人,却也因此才能感受到最平凡的美好。


刚好碰上来团建的小学生一队,来来往往,都带着黄色的帽子,仿佛也变成了风景本身。不知为何,想到了是枝裕和的电影,是频率一样的呼吸。

走过一些桥,穿过一些曲径通幽的路,不过也只是探索了一二,还有八九深埋着,并不让人一次看完。甚至还要在有着落地窗的咖啡厅里,静静地喝一杯才好。这是需要感受,而不是追赶的旅程。

可箱根,真的很难不追赶。
大涌谷关闭,我们从早云山径直去了桃源台,坐海盗船滑过芦之湖,前往箱根神社。到达时,已经将近五点了。

因为并不在意时间,我们还磨磨唧唧地喝了杯茶,才奔向神社。去的路上感叹,是因为下雨吗?怎么觉得如此萧索,街上没什么人,大多数店铺紧闭着门。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下班很早的地方啊。当然,这是后来了,还有一段险些赶不上车的事故。

去往海上鸟居的路上,我们选择了一条紧靠着海的石子路。雨水将长满青苔的石头打磨地十分湿滑,加上天色渐暗又阴郁,竟然有一种通往神隐之地的推力。经过了一座小红桥,就到达了海上鸟居。
幸运的是,平时据说需要排队三十分钟拍照,那时候却一个人都没有。

我站在那儿,脚下是湖水不断拍打着延伸出去的石子路,而往上望去,就是箱根神社,硬而冷的石阶正俯瞰着。风雨欲来时,海上鸟居仿佛打开了那条神秘的通路,另一个世界敞开了大门,让人心生敬畏。


箱根的一系列交通其实已经非常完善,且时刻清晰,只要提前选好要去的地方和路线,早早出发,基本不会有意外。可糟糕的就是,我们太大意了,所以错过了直接回汤本的末班车,要不是发现了另一班去小田原经过汤本的车,估计就真的滞留了。去箱根,请务必早出发,早回程,买周游券时发的交通册子一定要随身带好。
最后的絮叨
除了在箱根错过末班车,回北京时,也差点误机。
从新宿去羽田机场,西瓜卡的钱花光光,决定直接买张票,在只有数字的售票机前流着汗踌躇,很艰难地买完了票。以为面对东京地铁,我是不会犯蠢的。结果最后,提着行李在羽田机场第一大楼下了车,跑上去才发现,这是人家国内航班的大楼啊喂。所有国际航班,无论一二,都在国际航站楼那儿下车,于是又急匆匆赶回去。
关于酒店,我在千挑万选之后定下了惠比寿酒店,其实是向周边的氛围屈服了。当时的首选是东急凯彼得和虎丘之门安达仕,前者隈研吾设计,房间大得惊人,楼下直通地铁,后者安达仕设计出众,品牌可靠,地理位置逛街也是非常方便的,两间酒店都有塔景房可供选择。one@tokyo的大房间也是考虑过的,但因为没打算去浅草寺上野公园一带,就放弃了。同时这一带还有一家wired hotel,有非常漂亮的房间,以及我的心头好——露台。总之八个字,房间要大,丰俭由人。

对于刚结束的旅行,看过的风景和留下的遗憾,还拓印在眼前近处,可以很轻易地具体勾勒出来。回来时跟男朋友聊到遗憾,他有几个,我有另外几个,只好把遗憾当成是另一种体验了,那种在心里轻微地叹气,那种只有自己知道的,会在心里留下一段时间的挫败感,它们也是这趟旅行的一部分。

有下雨,也有晴朗的天气,好和坏,都是那个被滥用的词,一期一会。遇到了,就是最好的,我珍重这旅程的每个角落。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0 22:57:41
-
莉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20:59:19
-
202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1 13:14:19
-
K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0:25:48
-
波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16:57:55
-
Lau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02:14:57
-
kikizh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22 23:58:28
-
漾漾麦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21 17:24:13
-
Tammy19911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5 19:08:36
-
白馒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2 17:51:00
-
廣府土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11:40:38
-
sherry逸要奋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9 07:48:32
-
一只蒙蒙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16:57:05
-
Js Dunc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3:19:16
-
a777322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23:02:07
-
静远流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23:49:42
-
天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9 22:59:39
-
治愈系搬砖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9 10:30:02
-
乐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8 14:18:12
-
呀打打打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2 1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