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坚韧隐忍,毫无保留爱老公孩子的女人,为何过得《万箭穿心》
01 一个怎样的女人才会将日子过得万箭穿心?
带着疑问,今年第三刷电影《万箭穿心》。我特别想找到原因,为何一个女人如此努力生活、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老公却宁愿自杀也不愿和她继续生活下去,含辛茹苦将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却要将她赶出家门?

《万箭穿心》的故事梗概是,农村凤凰男马学武和城市底层女李宝莉结婚生子后,马学武单位分了电梯房,搬到新家的第一晚,马学武就提出离婚,李不同意。马学武在生日当晚出轨女同事,奸情败露后被调岗继而被下岗,在确认举报电话是老婆打的,心灰意冷的他跳江身亡。
从此,李宝莉早出晚归挑起养家重担,婆婆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10年后,儿子成高考状元,却将李宝莉赶出家门,要断绝母子关系,并指责母亲当年害死父亲还装好人。
整个影片,观众可能不太喜欢女主角李宝莉,说话带脏字,声调高亢,泼辣不吃亏,相处起来不舒服,但她身上也有闪光点,让人讨厌不起来。
努力生活。老公是厂办主任,她下岗之后并没有在家里享清福,而是踏踏实实打工卖袜子。她节衣缩食地谋划着过日子,坐地涨价的搬家工人讨价还价,跪在地板上擦地…,就像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父母一样。

隐忍。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刚性泼辣的李宝莉,在老公提出离婚并对她冷暴力时,仍然放低身段,主动向老公示好。她跑到宾馆门口捉奸,却将举起的灭火器又轻轻地放下了。马学武出轨暴露后,她从厂里将人领回家继续生活。老公不商量就将婆婆带到家里,李宝莉原本坚决不同意,仍然妥协了并亲自为婆婆铺床。

坚韧。老公作为一个男人,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分子,受挫之后,一死了之。李宝莉却不信命,不逃避,盘算一下家里的存款后,马上就当起了“扁担”(武汉汉正街是当年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各地老板进货之后,要靠人力将货挑到车站),这一挑就是10年,一个寡妇凭一肩之力,养活一家老小。

疑问就在这里,这个女人正如我们身边众多普通人一样,虽然有缺点,但也不致命。她坚韧、隐忍,甚至还有着社会底层生活与生俱来的精明,她努力生活,为家庭老公孩子毫无保留地付出,但为何老公不爱、儿子怨恨,将日子过得《万箭穿心》呢?
02 是谁让她的日子过得如此悲催?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家庭关系处理好了,幸福的生活才有踏实的根基,但李宝莉与老公和儿子的关系都处理得不太好。
001 老公从始至终全身心对她冷暴力
电影的开头就是搬家的前夜,床上,马学武阻止李宝莉的撩拨。搬家后第一顿饭,李宝莉举杯庆祝,马学武拒绝与老婆碰杯。搬到新房子第一晚,马学武就提出离婚。李宝莉主动示好,要给马脱袜子,马学武抗拒躲开。马自杀时给老妈儿子留下遗言,却对老婆只字未提。
整个电影中,我们能感觉到,马学武全身心都抗拒着李宝莉,嫌气李宝莉,对她实施着冷暴力。
为什么会这样?李宝莉并不无辜。在她与老公相处中,你能感觉到她强烈的优越感。她与搬家工人吵架时,骂对方是农村人,这根刺其实正刺正了农村出身的老公身上。连闺蜜小景都劝她,已经是一家人了,不要喊“乡下人”伤老公的心。

老公出轨,她表面上不计较,却说话处处带刺,当着外人的面对老公指桑骂槐。婆婆要来住又揪着这事不放,还讽刺他在床上的表现“伙计不争气”。
作为老婆,她从未走进过老公马学武的内心。她做事只凭自己喜好,本色出演,从来不顾忌老公的面子,经常伤了老公的自尊而不自知。
她跟老公关系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共情能力。共情(EMPATHY)能力,也称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弱的人,总是很难懂得别人的感受,没办法及时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
002 儿子对她从不理不睬到冷酷无情
影片中,李宝莉跟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写了没”,“你作业多不多”,所以高考前夕,儿子马昭文怒怼母亲,“从小到大,你除了问作业写了没,你还会不会说点别的?”

马学武生前,儿子看到最多的场景是母亲不留情面地训斥父亲。每到此时,儿子同情父亲,经常为父亲解围,甚至不惜隐性攻击母亲。显而易见,儿子跟父亲更亲近。
马学武跳江,儿子对母亲又踢又叫“你还我爸爸”,足见在孩子心目中,爸爸自杀的责任在于妈妈。
李宝莉一人养家时,早出晚归,孩子基本上由婆婆陪伴。马学武自杀,婆婆虽然没有直接指责李宝莉,但无意中一句“学武让你嚷得跳了江”,可见婆婆认定儿子的死是媳妇的责任。
孩子内心的认知,加上奶奶真实想法的投射,让孩子认定是妈妈让自己没了爸爸,一直对妈妈不理不睬不回应,当他高考后翅膀硬了,马上将妈妈扫地出门。
李宝莉处理与儿子的关系错在哪里?首先,作为母亲,她从来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她与孩子的互动中,只看到作业。她没有看到儿子作独立的人,有情感需要,希望得到足够的关注。其次,她不够尊重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尊重他的爸爸,爱他的爸爸”。她对老公的强势,让孩子爱的天秤一直偏向爸爸。其三,孩子对她的误会,她并没有觉察到并及时沟通消除,以至让仇恨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003 李宝莉的人生真是“3岁看大,7岁看老”吗?
其实不管是婚姻还是工作,李宝莉其实都有选择和改变的机会。和她从小长到大的闺密小景,同样是老公出轨,姻婚不幸,却比她活得更轻松。
小景看到李宝莉两口子的相处情景,劝她对老公好一点,但李宝莉听不进去,仍我行我素。她的心态一直停留在,自己是姿色不错的城市女,而老公是想在城市扎根落脚的乡下人,并且她在自己母亲面前承诺会好好对她一辈子,所以必须得一辈子无条件对自己好。

李宝莉去挑扁担时,小景拦下她,建议她做一些不这么辛苦的事,李宝莉完全不考虑,觉得“费脑”的事自己做不了,只有做苦力才踏实。其实李宝莉是商贩家庭出身,自己下岗之后又在汉正街帮人卖过袜子,性格泼辣、精明,除了挑扁担,完全还可以有其它更轻松点的选择。
10年期,李宝莉唯一的工具就是那根扁担,坐了10年牢出来的建建,都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弄车搞物流,劝李宝莉至少换一辆拖车,但她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也不愿意改变。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类有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思想固执不接受变化,不学习不敢挑战。李宝莉对自我的认知、对夫妻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都是固定的不变,她并没有觉察到外界的变化。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升级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更能体察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并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不被社会所淘汰。
03 李宝莉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李宝莉吃苦耐劳,性格坚韧,面对生活中的打击,可以马上调整情绪适应,这些都是面对困苦生活最重要的品质。但李宝莉如果能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具备成长型思维,将更易获得幸福生活。
001 提升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强的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及时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如何提升共情能力呢?共情能力来自对他人的理解,你对对方越了解,越能理解体谅他。而理解他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倾听,通过倾听了解他人所思所想,体察对方的情绪和需要。像杨绛和钱钟书夫妇,都是因为能相互理解,互为知已,才能修成神仙眷侣。

002 提升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最简单的要求就是好好说话,让对方愿意和你说话。在《万箭穿心》中,李宝莉和家人完全谈不上沟通。她从来没有给老公好好说话的机会,总是粗暴地打断他。她对儿子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好好写作业。当儿子对爸爸的死有误会时,李宝莉也没有好好地解释。
要提升沟通力,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另外是,清楚地表达自己,增加他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003 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人会成长、认知会变化,人的感情情绪都会变化。李宝莉对她和马学武关系的认知还停留在结婚时的状态,认为马学武需要跪舔自己,这是她不够尊重马学武的根源,导致了马学武离婚出轨自杀一系列事情。
成长型思维另一层意思是,人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提升智力,增强能力,突破人生局限。李宝莉不给自己打上没文化的标签,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不需要做这么辛苦的扁担工作,而且一做就是10年。

坚韧隐忍的李宝莉,如果提升了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具备成长型思维,她的生活将不再是万箭穿心,而是如鱼得水,幸福美满。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
予亦愔湜之苇荡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2 06:52:19
-
张晓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5 21:10:10
-
女王姐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19:00:17
-
咔咔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13:40:48
-
豆友21050407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7 0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