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天坑
【引子】
今天是本次中秋和家人一起游成都重庆的倒数第二天,依旧按照之前在成都的行程套路,头一两天市区,后两天郊区周边。今天我们去了重庆周边的武隆天坑。
重庆我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武隆天坑这景点其实第一次和老单位同事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但那次时间仓促,没能来,仅在攻略里知道了有这么个景点。第二次出差来开会,结果也没有时间去。这次,总算把武隆排进了行程。
【武隆天坑】
武隆天坑,之前看介绍的时候,仅仅是知道曾经有部《变形金刚》在这里取过景,有很开阔的山坡平地和深深的山谷。再有就是曾经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某一集里,有看到过几位爸爸带着娃儿们,在天坑的村落中烧饭做菜睡觉。然而,这些都远远不足以让你真正了解这里,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来亲自领略。
武隆这里原来并没有哪个景点叫天坑,有的却是“天生三桥”和“地缝”。天生三桥其实就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的三个大桥洞,人在桥洞底下参观,抬头仰望,看到的是几个巨大无比的溶洞!

这样的大洞在这个景区有三,被分别美名为三座桥: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



这个景区路线设计得还是相当合理和巧妙的,单向通行,从高处进入,拾级而下,一路参观三个大洞及天坑中的古驿站景点,还有几个变形金刚模型。因为全程两公里多的路程,要么下坡要么平地,所以其实不会觉得太累,体验不错。
【喀斯特地貌】
记得多年前也曾经去过喀斯特地貌的张家界,印象中所谓的喀斯特也就是山峰都如同刀削过的那样,笔笔直的,陡峭无坡度直上直下的那种。然而,这次到了天坑,却直接被这一个个鬼斧神工般的“天生桥”所震慑到了,巨大,巧夺天工。
诧异之余不禁疑惑,正常的山峰平日常见,也不太会去思考是如何形成这么凸起的地貌的,然而这天生桥的这类超巨大天然镂空造型又是如何生成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这种石灰岩溶蚀的效果是由于在流动过程中对于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和侵蚀破坏作用。喀斯特原本是斯洛文尼亚境内的一个岛名,因那里都是此类地貌,所以后来被国内学术研讨会命名为此类地貌的简称,和“岩溶”同意。


【古驿站】
若非清眼所见,还真不会相信在这天坑里面居然还有一栋古代建筑,其地理位置和视觉效果就好似在敦煌沙漠里的那座小古城一样。
原来,这里原本是一座古代官方驿站,是连接涪州和黔州的重要驿站。涪州是唐代时设置360个州之一,下辖差不多相当于今日的重庆市涪陵区、武隆区和乐温区。黔州也是古地名,相当于今日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四地交界部分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