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追星现场!“90后”袁隆平:这才是顶级流量,这才是时代 Icon

什么才算流量?
9月16日,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现场异常火爆,愣是把开学典礼变成了巨型追星现场。


袁隆平出席开学典礼的消息迅速在网上传开,没有一睹这位科学明星真容的毕业生酸到不行。 “大学4年未曾见过袁隆平院士一面,这届学弟学妹一开学就见到了!”实在是令人羡慕。

这才是应该是顶级流量,这才是最应该追的星。


顶级流量“90后”袁隆平
9月7日,袁隆平迎来了自己90岁的生日。
一位步履蹒跚的“90后”,被生龙活虎的“90后”“00后”追捧,追星追到田埂上,这种感觉,真的挺棒。

语文教科书上的这张图片,让我们认识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让我们看到“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个质朴理想背后所需要的努力。
90岁生日当天,接受采访的袁隆平表示:“希望今年我们的示范田,百亩片能够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9月17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正式公布,共有42人获得殊荣。
袁隆平位列其中,荣获“共和国勋章”!

获奖当天,还传来一个消息,在得知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袁隆平专程从湖南长沙赶到衡阳市衡东县洣河桥村,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开花开得好好。”

视频画面中,他面带微笑。他曾说过:“只有下田最快乐。”

据他的学生陈秋香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将用于双季晚稻种植,尽力突破1000公斤大关。

视频来源:梨视频 于是,9月18日,微博话题#袁隆平获奖当天还在田间#冲上热搜榜。 关于袁隆平的热搜还有很多。 6月份,#90岁袁隆平英文演讲#话题被推上热搜。
9月初,在语文新教材中,纳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前去采访当天,一大早,袁隆平就从家里步行来到位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行政楼三楼的办公室。
他表示:“很不好意思,我就是个普通人,只想做好自己的科研,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他叮嘱孩子们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


小时候觉得袁隆平爷爷很厉害,长大了他依旧是我们的偶像。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0000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鲐背之年的他仍追逐“两个梦想”。当被问及90岁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时代的巨星不止一个
与袁隆平一样,于敏、申纪兰、孙家栋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这是对功勋模范的最高褒奖,也是70年砥砺奋进的深刻铭记。
央视主播刚强说道: “有人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偶像。我想说,这本就是追星该有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今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
与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和居里夫人并肩“20世纪最伟大的四位科学家”。也是这些科学家中唯一一个在世的亚洲面孔。

著名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统计表明: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治愈率达到97%。
今年6月份,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的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对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愈率分别超过90%和80%。
因为研究青蒿素,她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奉献给自己的家庭,但是却成为了患者的再生父母。

1967年6月17号,新疆罗布泊沙漠腹地。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2500多公里外的电话机那头长长地舒了口气。

面对国家对核科学人才的需要,他毅然地放弃所学,转行投入到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中。
面对技术封锁,他们从零开始、四处奔波、忙至深夜。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仅用了2年8个月。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同样,担得起“爱豆”名号的还有一位优秀的90后。
7月30日,有一位90后小伙子火了,社交媒体下网友的反应是这样的:这才应该热搜第一啊!
这个#90后小伙成火箭专家#热搜话题的主角,叫于新辰。

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工作。 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共计60次、80多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毕业后的于新辰,放弃了读研机会,怀着携笔从戎、航天报国的志向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志把所学所获贡献给我国的航天事业。
2011年至今,山沟里一待就是8年。
他说:“闲下来的时候也想家,但是为了这份事业,我愿意坚守下去。”
从电梯操作员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于新辰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和付出。正由于有着无数像他一样在默默付出的人,我国的航天事业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写在最后:
这个社会致敬什么样的人,就会诞生什么样的人。
袁隆平勉励青年人:“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为“流量巨星”袁隆平点赞,愿我们都做前进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