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找准病因,教你3招快速调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上吐下泻是常见的现象,有些人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你知道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吗?上吐下泻应该怎么办呢?
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一般为胃肠炎导致。 因为食物不洁或不当饮食等因素造成的胃肠炎症,可出现上吐下泻、头痛、头晕、发热、腹痛肠鸣等症状,如腹泻严重呕吐不止,要及时就医,体液丢失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上吐下泻期间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以监测是否发生脱水。
正确对待上吐下泻:
患者突然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多与自己的受凉或者是饮食不洁或者吃其它刺激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此时如正卧床休息时发生呕吐,千万不要过于惊慌失措,应及时起床俯身呕吐,排泄,以免发生误吸呕吐物的情况,随后半躺在床上进行休息。
一般像这种急性的呕吐腹泻,多半在1—2天后能自行缓解。但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容量的表现,应紧急就医诊治。
上吐下泻应该怎么办呢?
1、补液
有上吐下泻症状的患者,很容易通过吐泻的行为,出现身体水分过度流失,引起自身脱水、电解质失衡,此时应及时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治疗脱水,同时还能减少腹泻量和次数,以及减少呕吐的发生。
2、短暂禁食
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采取短暂禁食的措施,以利于胃肠道的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刺激肠胃,加重病情,期间适当喝些水、大米汤、面汤等。 3、就医治疗
如果确定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上吐下泻,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可及时采取催吐、导泻、以及解毒等方法缓解症状,如果经过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上吐下泻使得患者备受煎熬,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工作,所以,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要引起重视,改善症状事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