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契诃夫
契诃夫晚年的作品并不如早中年那般充满着讽刺和嘲弄,在其晚年作品中,他惯于将人物置身于荒原般的牢笼中,在大自然的风吹雨淋下,人性中的隐秘和幽微无处遁逃,生活中的隐痛和内心的焦虑被揭示,平静生活下涌动的暗潮在深处拷打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契诃夫作品中的背景环境通常是静且封闭的:宁静祥和的村庄,古朴幽静的庄园...而他的人物又通常是动的,他们焦灼不已,跑来跑去,激动易怒,坐立难安。而在静的剥离下,动的幅度被放大了、人物的积郁得以加剧(同时也凸显了人物的主观意识觉醒),人物向荒原发出怒吼,"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求新的生活",而契诃夫却并不给他们一把钥匙,一种救赎。于是海鸥死亡了,莫斯科消失了,但在这种对新生活希冀的破灭下,他的人物挣脱了契诃夫手中的笔,获得了一种作为真正的人的自由:对于生活失望的自由。而他们也在这种失望和渴望的交织下,一个又一个地投入命运的浊浪中。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