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紙簍拾遺」:唱片「陽關三疊」小識》
《「字紙簍拾遺」:唱片「陽關三疊」小識》 前日介夜裡頭,寫了一篇與張愛玲相關的文字,內中談及了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創世紀》裡頭,一而再、再而三地幾番提及了的一張唱片-《陽關三疊》。於是乎,有友人讀了以後很想知道,那一張《陽關三疊》,究竟是歌曲?還是琹曲?倒底是哪一個歌手演唱的?正好,案頭有葛濤著的《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一書,於是就檢索了一下,讀得如下: 「《陽關三疊》-李克瑩 演唱-「公營大中華唱片廠」出品,唱片編號:36118」 這一個李克瑩,係當時一個女聲獨唱歌手,此張《陽關三疊》唱片由民樂作曲家黃錦培編配。李克瑩,除了這一張《陽關三疊》之外,尚有另一張《雨不灑花花不紅 / 李大媽》的唱片同時發行(「公營大中華唱片廠」出品,唱片編號:36119)。
至於,在張愛玲的那一個年代,是否還有其他版本的《陽關三疊》就不得其詳了,想來應該是有的吧。「百代公司」與「勝利公司」來中國投資開業多年,亦是知道討好中國民眾口味的,所出唱片,未必就儘是「好萊塢」與「百老匯」的玩意兒。這兩家英商美商的唱片公司,旗下所出品的京昆劇名角兒的唱片,諸如余叔巖、程硯秋、楊小樓、梅蘭芳、孟小冬等人的拿手好戲,多得很呢。況且,《陽關三疊》,亦是一闋傳統的名曲兒了。
自然,這不是張愛玲所提及的那一張唱片《陽關三疊》。因為,張愛玲在《創世紀》裡頭說得很清楚:「古琴獨奏的《陽關三疊》繃呀繃的……」況且,張愛玲的《創世紀》是1945年發表的,而「公營大中華唱片廠」是1947年以後始有如是稱呼的。據攷,這一張《陽關三疊》唱片的出品年份應該是在1948年。看來,張愛玲所提及的那一張唱片是找不著的了,祇能找幾張CD一聽《陽關三疊》,一張小提琴、一張古琴,也算牽腸掛肚一囬。


也好,讀過了葛濤的《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一書,總是多了一些個知曉。
出品李克瑩那一張《陽關三疊》唱片的「公營大中華唱片廠」,原系華商私營企業「大中華留聲唱片公司」,後來又改名為「大中華留聲唱片電氣實業公司」,成立於1925年7月,為英商「東方百代公司-Pathe Orient,Ltd.」(雄雞牌)與美商「亞爾西愛勝利公司-RCA Victor Company of China」(勝利牌)之外,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不僅能夠灌錄而且也能夠生產唱片的三家廠商之一。其之業務能力與影響,超過了另外兩家老資格的德商唱片公司,「髙亭(髙亭華行有限公司-Odeon China Co.)」(髙亭牌)與「蓓開(蓓開留聲機公司-Beka Grand Record Ltd.)」(蓓開牌)。
「大中華留聲唱片公司」注冊商標為「雙鸚鵡牌」,出品唱片種類以片芯貼紙顏色區分,俗稱「紅片」-京劇、「綠片」-歌舞曲、「藍片」-地方戲曲。由於上海孤島時期,該公司經營困難、經濟拮據,戰後亦難以一時振興。1947年3月,民國當局以「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的名義出資接盤了「大中華留聲唱片電氣實業公司」,並易名為「公營大中華唱片廠」。
《陽關三疊》,詩可上溯到唐代詩人王維的《陽關曲》,亦名《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曲可上溯到元代《陽春白雪集》大石調《陽關三疊》。從唐人律詩到元人詞曲到現代歌詞乃至聲樂器樂彈唱,從摩詰情深詞語乃至工尺譜七調之衍生,或演歌、或古琴、或二胡,甚至於今日,還有了現代交響樂團伴奏的小提琴獨奏,真似張愛玲在《創世紀》故事裡頭說的那一般: 「《陽關三疊》……小小的一個調子,再三重複,卻是牽腸掛肚。」 尋覓張愛玲文字裡頭言及的物件名謂,時有無功而返。讀過《陽關三疊》的諸多相關,卻得是文記小識。罷了,夜闌擱筆。 ------------------------------------------------------------------------------------------------------------------------------------------ *** 參考資料:《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葛濤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 ------------------------------------------------------------------------------------------------------------------------------------------ -ZY.S.2010-May-28,昨夜閑讀「南石軒」 ------------------------------------------------------------------------------------------------------------------------------------------ 【補白】: 今日有友人「狐蝠」導讀: 「一九三三年,百代公司為古琴家張友鶴錄製、出版了四張唱片,分別是《平沙落雁》、《漁樵問答》、《擣衣》和《陽關三疊》,其中《陽關三疊》為琴歌,歌者潘奇。這可能是中國最早出版的古琴音樂唱片。 古琴音樂唱片在西方最早出版,就有些偶然因素。1938年10月到次年5月,國際紅十字會救濟總署為籌集難民救濟資金,組織中國文化劇團去美國演出。其間,中國國樂家們歷經華盛頓、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洛杉磯等30多個城市,在劇院、大中學校以及藝術家交流場所開過國樂演奏會百餘場。而演出結束之後,參與其事的琵琶家、古琴家衛仲樂留在美國,想進音樂學院學習西洋音樂理論和小提琴,卻未能如願,只得於1940年黯然歸國。在經濟窘迫時,他為Musioaff唱片公司錄製了一套四張78轉的《中國古典音樂》唱片,每張唱片兩首樂曲,第二張即為古琴獨奏《醉漁唱晚》、《陽關三疊》。這是在西方最早出版發行的古琴音樂唱片。」-嚴曉星:《近世古琴逸話》 適才尋覓衛仲樂相關資料:「1934年至1935年,衛仲樂在世界社圖書館兼作教師,參加了百代公司的國樂隊,結識了聶耳,錄製了琵琶曲《塞上曲》、《陽春白雪》和琴曲《醉漁唱晚》、《陽關三疊》的唱片……」 看來,張愛玲那一個年代的這一張古琴演奏唱片-《陽關三疊》,张友鹤或則衛仲樂古琴演奏,「東方百代公司-Pathe Orient,Ltd.」或則「Musioaff唱片公司」出品是可能性最大的了。 -ZY.S.2010-May-28,閑讀補白於「Cafe B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