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我们还能不能做朋友?
前两天李晨范冰冰的再次同框引爆了新闻,有网友说不是都分手还一起被拍到,难道又是炒作?不过更多网友为两人分手后还能潇洒做朋友的状态感到佩服。这就是所谓“分手后做朋友”的最佳演绎吧。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关于:
“失恋后,是和前任继续做朋友,还是从此形同陌路?”
“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在分手后再续友谊?”
“想和前任继续做朋友,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尴尬和痛苦?”
诸如此类的提问非常多,既然大家在这方面有这么大的困扰,那我就结合多年来的咨询案例和中外研究来好好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在分手后能继续当朋友
为什么有些人分手之后可以当朋友,有些人不行?
究竟哪些人在分手之后能够当朋友呢?
我又该怎么做,才能跟他回到从前的朋友关系?
心理学家前几年的研究大抵主张:分手的两个人很难再退回朋友的那一端,就算是选择继续当朋友的要面临许多内心的不确定感与疙瘩、持续地吃醋、持续地嫉妒、持续为对方故做不在乎,伤心落泪。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踏出关系的这一步,就同时得承担它附加的后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比较懂得该如何和过去说再见,也发现
我们的确有可能和前任当好朋友的——只是需要一些条件:
十年前有一个经典的研究来分析分手之后能当朋友的“盛行率”是多少,于是整理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就算两人之间没有孩子的羁绊,还是有40%左右的人可以当朋友,于是,研究者开始把研究重点放在这40%的人群身上来论述这个命题。
一、看分手是谁提的
1、如果双方都愿意分手,而非某一方主动提出,那么两个人大概率还可以做朋友。
在这种情境中,一般双方对这段感情都已感到不满,彼此之间依赖减少。因此分手对双方来说并不算坏事,甚至可能是解脱。
2、这段感情付出较多的女生提出的分手相对而言容易做朋友。
女惠提尔学院心理学教授希尔从一个包含103个案例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女生在恋爱关系中经常是付出较多的那个(女生45%,男生36%,付出一样多19%),但是付出越多,她们越会感到对方投入太少,关系不平等,而越想要提出分手(在案例中占37.2%)。所以她们分手后更愿意退回到朋友的位置来保证之前的付出成本。
3、这段感情付出较少的女生提出分手相对而言很难做朋友。
男生在大量投入后,更愿意去维持这段关系,提出分手的可能性较小(在案例中占20.6%)。因此,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测,在付出较多的情况下,相对于女生,男生对被甩更缺乏心理准备。如此一来,在“被分手”之后,男生可能会更难接受,做朋友也就没戏了。
二、看交往之前的关系
1、以前是朋友关系分手后容易做回朋友。
心理学家提出恋爱之前如果双方本身就有深厚、长久的友谊,那么在分手之后,他们也更倾向于继续维持这段友情。在脚本理论中也提到了“友情模式”这个说法。两个人在一起之前的交往方式,可以迁移到分手之后,不用再创造新的交往方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不确定性,不用再想“我能不能跟Ta说说工作上的事情?”“我还能约Ta吃饭么?”这种问题,从而可以使恋情顺利地过渡到友情。
《老友记》中的Ross和Rachel就是这样的例子。第一次分手后,两人开始彼此还有所顾忌,相互回避。但过了一阵两人就互帮互助,打打闹闹。在第二次分手后,即使有点余情未了,两人很快就恢复到最初的朋友交往模式。他们对感情和友情有了明确的区分,能够撇开自己的情感,继续做好朋友。
2、激情或吸引建立起来的恋情很难做回朋友。
在交往之前,两人“根本不是朋友”,靠一时的荷尔蒙支持恋爱的甜蜜,你们所有的交往行为都是恋人的模式,那么请问,你要“退回哪里”呢?
三、分手的处理方式
1、温和的方式分手的情侣更容易做朋友。
有一个变量会在这里产生影响,那就是分手策略。如果恋爱之前是朋友关系或者不是因为原则性的问题和平分手,提出分手的人倾向于采取更温和的分手方式,跟对方进行一场长谈,而不是打冷战、疏远对方或者做一些过分的事情逼对方提出分手。而长谈式的、温和的分手策略往往能够使双方彼此理解、和平分手,所以它往往是做朋友的必要条件。
2、激进伤人的方式分手的情侣很难做朋友。
《分手大师》这部电影讲述了如何帮别人快速分手。男主角梅远贵(邓超饰)用了很多种分手策略,逼对方提出分手。这些冷酷的分手方式相当伤人,给被分手者造成了非常大的心里创伤,也断绝了分手双方再续友谊的可能。
四、你们对“朋友”的想象相同容易做回朋友
两人相处品质好吗?跟对方走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不自在吗?
没有任何关系能退回任何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调整关系,一段时间过后,对方或许会发现他原先喜欢你的那部分并没有改变,他不喜欢的部分也可能依旧存在,但是因为两人都在这段时光里面有所成长和体会,于是逐渐能以朋友的姿态接受这些好与坏。你们可以在认知上达到高度的一致,是你们能真正做朋友的提前。
五、资源与障碍——能继续当朋友的两大因素
1、交往时双方能有资源交换的很容易做回朋友。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来,不论你们两个人是“朋友”、“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或是想继续当朋友却在分分合合间摆荡,所有单纯或复杂的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延续,只有一个原因——你们从对方身上获取到了一些东西、不想失去这些东西,所以愿意与对方继续联系,不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调查了386位大学生发现,其实有63%左右的人可以和前任当“朋友”,如果对方相处时,能满足更多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获得资源,那么这段分手后友谊将更可能持续。这些资源可能是金钱、称赞、安全感等等让你心生愉快的东西,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些羁绊了彼此,让双方继续“当朋友”。
2、交往时总是负面冲突的阻碍两人做朋友。
相反地,如果每次和对方相处的时候,仍充满了各种冲突、争执、怨恨、或负面情绪,就算嘴巴上说可以当朋友,品质也会很低落--因为这些负面的互动方式,像是重重障碍一样横在你和他之间,于是你可能跟自己说,相见不如怀念。
3、其中一方持续输出个人价值来获取对方愿意跟Ta做朋友。
如果你希望继续这段朋友关系,就用各种方式牵绊着Ta的心,比方说因为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所以不得不见面;因为Ta还要考研究所,仍然得问你课业相关的问题;因为Ta还需要一些最起码的安全感,所以你们虽然分开,但仍待在Ta身边,陪Ta度过最难熬的一段等等。确实能让对方产生依赖感从而跟你保持朋友关系。
如果是这样,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一厢情愿用“满足对方需求”的方式换来的究竟是友情、半残的爱情、还是两者都不是的四不像?

Ta真的想和你做朋友吗?
“我一直试图修补和他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想怎样改善我的缺点、我承诺他我会改变、可是他不给我机会。他说自己不是那种分手之后,还能跟别人当朋友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需求与资源的羁绊是继续当朋友的关键吗?”
我的一位咨询者小美不解她做出各种努力改变还没办法让前任接受跟他做朋友。
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这些“满足需求”做法之所以不会成功,是因为你费尽心机所做的一些努力,并不一定真的是他想要的,只是“你以为他想要的”那么,他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可能,Ta并不想跟你做朋友而是想要你消失在Ta的世界
后续的分析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有两种人在分手之后很满足:一种是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手后好朋友”,另一种是避不见面“连朋友也当不成”。奇怪了,为什么连朋友也当不成也会开心?
我们都以为,一段满意的关系是建立在正向的互动上,两人相亲相爱,彼此相濡以沫才能幸福快乐,却忽略了有时候,对方的快乐是建立在你的消失上。
“我很纳闷两个人曾经这么好,为何转瞬间关系就崩解掉?
分手后的第一个月,我每天发微信给他,希望他能看见我的生活。一开始,他还会断断续续地回,后来甚至连手机都已经打不通了。
第二个月,我开始注意他的微博、回复他的留言,我希望能藉由这种方式,重建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但不久他连微博都挺更了。
第五个月,课业与工作变重,我却时时无法忘怀曾经有那么一个人,答应陪我一起看日落,要在新买的房子里搂着我的腰陪我做饭,我心里这个地方一直为他而空着。
第八个月,尽管他的影子已经渐渐淡了,但每当我在屏幕上看到相似的剧情、在街角瞥见熟悉的背影、或是走过占据回忆的公园绿地,心里还是不由地会有一丝丝纠结。
在我心中,他从未真正离开过我,我也尝试过、努力过,可是,他连做朋友的机会,都不给我。我还能做些什么?”
小美哭着向我诉说心中的委屈,虽然很不忍,但我的答案是——什么都不需要做,过好自己的生活。 可能因为一些过去相处时的不愉快太多、伤害太深、纠葛太复杂,导致现在的他不需要你了。他真正需要是一个人静一静、一个人拥有自由。如果离开你是一种解脱,为何你还会傻傻相信,当朋友能够满足他的需求?到头来你会发现,一厢情愿地想当继续朋友,其实只是满足“你的需求”,却罔顾了对方的幸福。有时候把手放开,不只是给对方最后的疼爱,也能让自己学会释怀。就像一位咨询者在开放问卷的部分提到“离开他以后,心里觉得很舒服,好像放下中一块大石头一样。她很感谢他,但感谢的并不是分手之后对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正是因为对方‘没有’做什么,感谢他不再纠缠、不再说自己要改变、不再紧迫盯人,让她能找回真正需要的自由与空间。”
为什么Ta不想和你做朋友呢?
“终于在和他分手一年后他生日那天,我鼓起勇气在QQ加他好友并祝他生日快乐。我心里抱着满满地不确定,不确定他是不是还恨我、不确定他是不是还在躲我、不确定他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别的女生、不确定他会不会接受我的交友邀请,我甚至不确定,现在自己对他的感受是什么。但我希望,这段关系能有一个重新开始的起点,以朋友的方式。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未解的结,我不确定是否能跟他像从前一样,好好的相处……”
小美跟我坦言过去一年了,他们关系的发展是否会符合自己的期待?
往事历历要小美停止对前任的感情太难,所以她在脑里想以朋友做为一种过度性客体,冲淡对他的爱恋,但他却连过度的机会都不给予,为什么他能做到如此狠心?
可能,因为他心存芥蒂不能和你当朋友,他的疙瘩可以基于这四个主因:
一、家人朋友不支持
关于朋友和家人。过去我们曾经多次提到一件事情是--恋爱不只是你一个人在谈,还跟你身边的朋友有关——分手之后的关系也是。
你的家人朋友可能会说:“像他这种烂人你竟然还想继续和他当朋友!”、“他可以继续去欺骗别的傻女人,但我不许他在纠缠我最好的姊妹” 、“乖女儿,还有很多人际关系值得你去经营,不要光是想着他……”。如果他们不支持你们继续联络,那么这场戏也很难独自唱下去。
二、分手后的交往对Ta造成阴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对前任进行“骚扰”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在社交网络上发跟异性吃饭、看电影的照片,激发前任嫉妒心,暗讽对方,写有关前任的负面评论,甚至公然发布诋毁对方的信息,这些“骚扰”行为也会使双方无法再做朋友。也许你觉得这些行为可以挽回对方,也许从中能够感到报仇的快感,但过度的纠缠和骚扰只会让Ta更加反感甚至感到害怕,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三、对方的现任在意你们联系。
或许你可以很释怀地跟对方继续当朋友,但是有两个人可能没办法——就是你和他的现任。多年前曾经讨论喜欢与爱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独占性”。换个角度想想,今天你的另一半说要和他的前任去吃饭,并且跟你说他们只是朋友,你心里会一点醋味都没有吗?
如果今天你约好和前女友一起去看展览,不料她男朋友却一起出现,那么你还能“自在地”跟他走在一起吗?估计刚见面就在心里面发出呐喊了吧!
但是后来的研究却发现,对方是不是有男女朋友,并不会明显影响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提分手者总是疙瘩比较少,心理适应与调整也较为良好。附带提另外一件事情是:女性一般来说总是在分手后经历比较多负面情绪,也是调整比较多的那一方。
四、分手的时候,采用逃避或忽略的方式摧毁了Ta的爱
情侣间面对冲突有很多种方式,积极正面沟通虽然不一定带来好结果,但忽略逃避不但有损关系、让彼此相互讨厌、还可能让双方连朋友都当不成。被动攻击或回避战术只会降低彼此的依赖、让他不再爱你、或是开始觉得其他人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避不见面会使感情断得最干净,很少有其他的冲突处理方式,可以和逃避忽略的方式匹敌。
但是我还是想跟Ta做朋友怎么办?
“后来我终于发现,这段感情里面一直都是他比较成熟有经验。一开始,他用巧妙的方式让我爱上他,交往的时候,他也一直让着我,甚至是到了分手,他都还冷静地说:我们还是一段时间不要见面比较好。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再当朋友、甚至再当男女朋友,我都不排除这些可能,因为你的可爱和傻傻的模样并没有变。可是,不是现在。”
小美在咨询中一直耿耿于怀前任分手时说的话,我给她提出《非常关系》一书中邓心理师对于分手的建议是:
三个月内安抚且不要责怪彼此,六个月内逐渐减少接触,六个月后如果对方比较能放宽心,可以偶尔联系,如果一年内对方还无法释怀,最好是拉长冷淡的时间。
一、先断联一阵,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跟Ta做朋友
分手后,人们可能还会与前任保持联系,发短信、打电话,或是发邮件。现在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没有互动的弱联系。不用见面,在家刷刷社交网站和朋友圈就可以“跟踪”前任,了解他们最近在干什么。全世界有9亿多人都玩Facebook,据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用户会去查看前任的Facebook状态。一半以上的人承认自己会去对方的社交主页上寻找前任与其新欢的照片。继续与前任联系的念头或许很难遏制,但这样往往比断联带来的痛苦更多。
1、究竟要断联多久才适合再次联络
一周打一次电话会太多吗?
我还可以继续写信给她吗?
我该继续买东西送他吗?
朋友不是也会做这些事情?
我这样做应该不过分吧? 对于这些问题,我无法提供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牵涉到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可能和你是男生女生、你们的互动方式、分手的状态、是谁提分手等等有关。可是如果你还在问自己这些问题,至少表示你对Ta的感情还太浓太深,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淡一些,暂时你对Ta还回不到朋友的程度。
“正是因为这几年来我都没有走出来,所以他一直延长时限、一直让我联络不上他。是我自己困住自己,让我们无法继续以朋友的关系走下去。虽然当时觉得很残忍,但是现在回头想想,他这样做对我们真的比较好……”
在对小美后期的治愈开导中,她已经渐渐走出之前的执念。
2、你可能不只是想跟Ta做朋友而是想复合
成为朋友,最大的改变是我们对彼此的要求减少了,用偶尔的提醒取代时时的关心,以三五成群代替双双对对,能聆听对方的心事但不再聊到天亮、会参考对方的想法但不再奉为圭臬,这些角色的调整都需要时间,去习惯、去接受、去细细品尝,在单身之后如何彼此陪伴。如果这些不是你所期待的,那很可能你要的不只是朋友。
如果你只是打着做朋友的幌子想继续恋人关系,看到了对方发来的短信,会觉得对方还会在意自己,让你抱有复合的希望。渴望收到信息却一直收不到的失落感也会加深你的痛苦。即使Ta不在身边,你依旧会在遇到困难的第一时刻想到Ta。这样会让对方把你推的更远,做朋友的几率就更小了。
“几天之后,我收到他传来的QQ。这几天我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因为我很怕又被忽略或拒绝,我的心可能禁不起再一次的打击。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回复了我的交友邀请,还回头祝福我,希望我一切顺利。我才发现,无法继续当朋友的人其实是我。我不甘这段感情就这样结束,所以用‘超级好朋友’做为掩护,实际上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他身边。”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小美发给我的邮件,语气中虽然带着许多不舍,但似乎已经看见自己更多隐藏的盲点,接受更多当初无法接受的心结。
一、考虑清楚后是真的想跟Ta继续当朋友
1、你们也可以透过分手后的努力,重建朋友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在十年后的今天,Bullock,Hackathorn,Clark,& Mattingly (2011)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调查了131位友分手经验的大学生,发现在一起的时候越开心满意的人,越可能在分手后还是朋友,而那些曾经的欢乐与满足,可能会促使他们更愿意去经营、去努力、去维系分手后的友情,进一步让分手后的关系更为美好。
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只是感觉消逝了,但是当年相爱时的回忆仍然能量满满,也不是因为一些可怕的因素分手,那么当时的甜蜜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成为友谊的养料。
2、但是上面的重点并不是在“努力”上,而是在“你们”!
就像我常常喜欢说的:不论是什么关系,不可能“一个人”付出100%的努力就可以挽回任何东西或让爱延续。因为人际关系本来就是双向的。
如果从开始到现在都是你一个人痴心绝对地想退回当朋友, 如果从分手到今天都是妳自己在调整步伐希望能走回从前, 如果离开那段感情后只有你在想着该怎样才可以重建关系, 如果她从来都不愿意、不考虑、不想要继续任何形式的关系,你又何苦紧紧相逼? 如果退出是Ta独自疗伤的方式,你又何必让双方重新站在容易受伤的位置? 维系关系的策略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一个人一头热地做,效果往往比一半还少。
或许真正的事实是:只是因为你还没找到感情应放置的新地方、新对象,所以你会用对方无法接受的频率,持续跟对方联系。没有伴侣的一方,总是花更多时间和心力在这段分手后的“友谊”上面。
其实谈了这么多,我真正想说明的事情有三件:
一、约有40%的人可以继续和旧情人当朋友。 二、有许多因素影响我们是否能和对方继续当朋友 三、“双方”都努力维系与经营关系才能让关系继续。
在最后一次交谈中,小美擦了擦眼泪微笑着跟我说
“曾经以为失去他是失去全世界,后来才发现我心目中真实的那个世界,是从失去他之后,才逐渐明朗起来的。”
感情结束的时候,我们总是缅怀过去添加懊悔,望向未来自叹美好不再。但我们忘记了,如果过去和未来的“我们”都不可期待,至少还有现在,还有“我自己”值得去好好去爱。你们可以由衷地感谢彼此,互相用生命带给对方幸福的滋味。
-
江思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1 15: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