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旁观,皆不助人
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前的如家酒店女孩被袭,路过的人不少,可是出手相助的人却寥寥无几,看到这个无辜的女孩被伤害也仅是冷眼旁观,这不禁让人想到11年的“小月月事件”,18个路人,就那样走过……
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网络上、新闻上、街坊间无不在讨论责骂,怒斥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而那些围观的人更是遭谴责的首要对象。但是,真的这么巧,随机出现的几个旁观者都麻木无情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呢?

责任分散效应
社会心理学上对这样的现象做出了定义——责任分散效应。这种效应就是指如果一件事要求一群人共同完成,那么其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希望别人多担点责任,在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往往会退缩,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所以,这种“众人旁观,皆不助人”的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是道德日益沦丧。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心理学家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们让72名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假扮的癫痫病病人保持距离并通话,参与者并不知道是假病人。在交谈过程中,那个假病人突然大声呼救,心理学家观察记录各个参与者的反应。结果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房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发生紧急情况时,受到帮助的可能性反而降低?因为只有一个人在场时,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见死不救会产生严重的罪恶感、内疚感。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这个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希望别人去救助,造成责任分散。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责任,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现在我们知道造成弯弯和颐酒店遇袭,却没人帮忙的原因了,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打破责任分散,防止这种事件再次发生呢?
第一,责任明确化
这个是针对求助者的一种办法,当你在人群中遇到紧急情况,而没有人上前帮助时,就明确的向一个人提出帮助。可以说“那位穿绿色上衣的大哥,请救救我!”、“那个穿红色裙子的阿姨,拜托了,帮帮我!”......这样被说中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加大帮忙的可能性。
第二,提高责任感和自律性
责任感的提高可以让我们在人群中敢于承担,乐于救助别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下一个求助的人可能就是自己。所以增加社会责任感,以自己行动的力量感染更多人,营造一个互助的社会氛围,对自己对家人都有益。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第三,调动众人的力量
这个方法要建立在你已经想帮忙的基础之上,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又不够时。这时,你可以首先站出来帮忙,再用语言感染其他人,比如说“都站着干嘛!快来帮忙啊!真出事了会后悔的!”,再用第一个办法,点两个人和你一起帮忙。此时渐渐的上前伸出援手的人就多,人多力量大也有了真正的体现。
由此可见,责任分散并不是无法打破的。我们能超越各种极限,达到各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