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野蛮生长
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的唐山,曾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曾经历天劫遭受毁灭性打击。如今,它利用曾经的文明,转型为工业旅游之都,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城市新生
“地震那年我12岁,现在地震都过去四十多年了。”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张大刚说起1976年那场浩劫,语气非常平淡。车正载着我们行驶在唐山新兴开发的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周边,树木郁郁葱葱,南湖清波荡漾,湖上的睡莲正微微绽放,天鹅在其间嬉戏。这片景观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相当于两个西湖,丝毫不会让你同它过去的样貌联系在一起。“原来这里一片荒芜,因为地震全部塌陷了,后来经过重新改造,才成为现在的样子。你看左边这座山,以前就是一座垃圾山。”张大刚边开车边指点道。南湖公园原先隶属唐山开滦煤矿的一部分,在1976年地震时全部塌陷,成了一片废弃地带,后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改造,才有了如今焕然一新的面貌。2010年,冯小刚来到唐山拍摄《唐山大地震》,这里亦成为取景地之一。
在唐山,你很难不把两个标签同它联系起来,一是重工业,二是地震。对于未曾踏足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可能后者的印象还要更强些。你总会觉得这是一座充满苦难的城市,似乎它在经历那场浩劫之后就停滞在了时间里。
如今你在这座城市已经看不到一点劫后余生的残迹,它比想象中恢复的还要强健。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地震遗迹在华北理工大学的校园内,绕过学校的主建筑,那栋曾经是图书馆如今被围栏圈起的残壁断章,已经成了一处景观。在地震中逝去的242,769人的名字,被刻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内的抗震纪念碑上。面对着纪念碑,昨日的震事依然清晰可见,站在这些沉默的名姓前,你也唯有静默。
继续往南,不远处就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说是公园,它的主要功能实际是其中的煤矿博物馆。在此,你大概才能对唐山作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等等的名头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必须好好跟你说一下这段历史。”曾是一名井下的矿工、而后慢慢成为唐山市档案馆的研究员并参与设计这座博物馆的任荣,在提及唐山过去那段辉煌历史时,掩饰不住自豪。唐山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座完全建立在重工业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城市,所以不奇怪为什么以前工厂多建立在市中心,居民围绕工厂作息生活。
开滦煤矿的前身是开平矿务局。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偕同美国矿师马立斯到开平镇勘测,勘察结果很好。次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开采工作,建立开平矿务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乔头镇以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这之后唐山历经四次建市,“我们唐山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当时朝廷要强制在唐山建市,从东北那边把人赶过来,有很多人完全是被抓壮丁抓过来的”。为我们联系了这次行程的李欣轻描淡写地说道。
旅游转型
随着唐山几大工业的没落,这个城市面临危机和转型。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就是这样的转型结晶。这个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根据任荣的设想,它不仅让人可以看见有关唐山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也能让人亲身体验过去的工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随着电梯下降到地下,戴上矿工帽,配备探照灯,穿过一段长长的颇有迷幻色彩的甬道,便来到当年开滦煤矿厂真实的矿井内部,迷宫一般纵横交错的巷道里,可以看见各个时期的采掘工艺和生产设备,从人力、畜力一直到现代化机械,感受到开滦煤矿130多年的演进史。矿井下面寒冷潮湿,在当年,女性是不被允许进入矿井内部的,这是出于对她们健康的考虑。已经七十多岁的任荣对过去的工厂生活记忆犹新,“唐山130多万人口,在开滦煤矿工作的就有12万,算上家属得有60万。从矿工往上发展,这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职业道路”。
而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另一边,留存下来的三座矿井仍在被使用,从博物馆园区能看见三架矿井树立在那头,彰显出某种生机勃勃的迹象,这可谓是一座活的化石工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唯一。与之相比,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成功实现了重工业城市向工业旅游转型的一个范例,但它如今已经仅仅成为遗迹的风景。
往南继续行进,是另一处曾经的工业遗迹,启新水泥厂。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生产水泥的企业——唐山启新水泥厂是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始建于1889年。如今这座水泥厂也走向没落,新的工厂搬迁到郊区,存留下来的老厂房被改建成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并诞生了中国首个以水泥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在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里,阳光穿过新建的玻璃穹顶,照进曾经繁华喧闹的老启新水泥厂厂房。已经荒废了的偌大水泥窑炉一片沉寂,窑头的飞灰似乎还留有当年的余温。毛主席曾视察过的8号窑已经锈蚀斑斑,却依然坚定地驻守在这片土地上。
除了对工业遗迹的改造项目,唐山还有颇具设计感的新兴生态建筑。位于郊区的水岸佛堂,与这城市有着让人咋舌的格格不入。佛堂的业主是一个喜好丰富的生意人,由于自己对佛教的兴趣,请设计师韩文强设计了这座光与影的佛堂。它选址在一条河畔的树林边,藏匿于一块土丘之下,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以流动的内部空间彰显出自然的神性气质,塑造树、水、佛、人共存的具有感受力的场所。
另一处同样来自这位业主和韩文强设计的是有机农场,农场位于古冶城区边缘的一片农田之中。最初的想法是打造出一个有机粮食加工作坊——原料来自于分散全国各地的有机粮食原产区,在这里完成粮食的收集、加工、包装流程,再将成品运送至外地。设计受到了传统合院建筑的启发,创造出一个放大的四合院,营造一个充满自然氛围和灵活性的工作场所。
对历史文明的继承和改造,加上新兴建筑及先进生态模式,为唐山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注入了崭新活力,也给到访这里的人们带来惊喜和新的期待。
唐山去处
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公园非常大,适合散步或野餐,是本地人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路南区岳各庄路19号):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设计体现“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分为地震遗址区、纪念水区、纪念林区、纪念广场等区域。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路南区新华东道54号):以设立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为主体,展示了煤矿历史、采煤过程和历史上的煤矿罢工运动等事迹,是了解煤炭的采集知识和历史的好地方。景区现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开滦博物馆,另一部分是井下探秘游。
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路北区新华东道15号附近):历史与艺术、艺术与建筑相互交融。锈迹斑驳的水泥窑系统、老式木结构站台、老发电设备、断墙、筒仓透露出年代的久远,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原载于《Conde Nast Traveler悦游》2017.9
编辑 Phoenix 撰文 Di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