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家讲干货,也得说人话
讲干货就有理了?说一些掰开了都看不懂的复杂长句,看着高大上,人家读完听完还是云里雾里。这种表达,传播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对于讲的人和听的人,还不如出去逛逛街。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时候想,说大事如开玩笑,可能被别人听懂和接受的概率要高一点。这里的开玩笑,不是说一些不着四六的话,而是,用街头巷尾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和比喻、类比、排比修辞讲出来。
记得以前在早市看到一个卖叉胡萝卜丝的小贩,语言之流畅,道理之浅显,场景之生活化,语调之搞笑,让人迈不动步子。这就是个脱口秀大师,奥斯卡影帝啊。
据说这一套文案是专门到南方去学来的,还要花费学费若干。这个文案的创作者,脑子里的回路复杂超过盘丝洞,纵深高过马里亚纳海沟。可惜高人都不得见,只能在早市上听听余音,感受一个江湖上的传说。
早上,和同学探讨拉丁文的字体,汉语拼音和英文印刷体分别采用了哥特体和罗马体,但是有细心的读者就发现了汉语拼音字母写法和英语写法在a上的不同。那就是字体的不同,但是有人能发现,就说明这是个细心观察的读者。汉语拼音为了方便书写,就都采用了哥特体,这两种字体,就相当于汉字的楷体和隶书这样,字体的差别。
延伸到汉字的字体,想必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讲这些英语字体,恐怕就没几个人能懂,更别谈下次能去给别人讲清楚。所以瞬间觉得,当老师,其实很考验人,一是学识,二是能不能讲出来,讲明白。
在学校,除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有哪些不是需要融会贯通,灵活串联的。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今天在看设计学的书上讲,书中给图配的文字就相当于一个电影的画外音,都是为了解释读者不知道的内容的。但是画外音是声波传送,而图书,就必须来排版。排版就涉及到一个美观的事。这种用一个类比讲清楚一件事的感觉真得太棒了。
我很喜欢一个作者的文字,他能够用很简单的话说清楚一件很复杂的事。这种举重若轻的能力,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轻轻一拂,五脏翻腾,山崩地裂。
大概他们都有一桶水,倒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小盅吧。
十分想念他的文章,希望以后还能常常读到。
-
爱吃橙子的橙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