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有感
翻看《聊斋志异》,自打小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倩女幽魂,电视剧里面埋了很多包袱,常一边感慨小倩的不得已,又惋惜宁采臣于小倩的有缘无份。但从未拿起书看一看当年蒲松龄笔下人物的情况。
《聊斋志异》总共记录了491个故事(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大家熟知的就是《小谢》、《辛十四娘》、《小倩》、《画皮》、《侠女》、《小翠》等,书写的爱情故事居多,多的是年轻人为了自由恋爱勇敢反抗父母之命的故事。《聊斋》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已有太多人去书写,这里自不必再多做说明,只谈谈自己看到的书里有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个很男性视角,男主人公无论优秀不优秀,总是遇到一个美貌女子之后念念不忘,继而就能因缘巧合之下娶得女子;
一个是女性地位及其低下,大多数总是情愿着跟着男人回到家中,或者伺候公婆生儿育女,或者牺牲生命,反正就是从来没为自己活。
先说其一,为什么偏好于从爱情入手。这得从文章的素材收集说起,很多内容都是蒲松龄从别人处听来的,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故事,一定深根于民间且要浅显易懂,越是能打动人心越得以传播得广,也就绕不开情感、家庭关系、官场名利等此类事情。另一方面蒲松龄据说有一位很贤惠的妻子,他应该是受益者,所以文章中也多寄托了对感情的美好想象。其二,故事里的女子出场就是美貌动人。短篇小说要尽快交代清楚事件,就容易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描写来快速带动公众情绪。能快速调动男性公众情操的无非也是拥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妻子,通达的官场时运,和睦的家庭等等。其三,无论白狐女鬼,或是喜欢上男人,或是报恩,回家都是好好伺候公婆,操持家务,以前的家庭关系非常简单直接:男主外女主内。或说至今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或多或少要尊重女性一些。其四,描写男女情感时遇到的阻力除了父母还会连带官场的黑暗,蒲松龄在自己长年考取功名的过程里应该对此类事情是有所体会的。因此才有了鲁迅所说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可惜呀,大作家一辈子不得志,且生活穷困潦倒。到想问:大作家大成就家之所以有好作品流传后世是否都得先有个很不顺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