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还可以这么玩?看唢呐大家如何颠覆你的认知

唢呐
如果中国有一个“乐器之王投票赛”,那么毫无疑问,作为乐器界“流氓”的唢呐,绝对能够以99%以上的支持率登顶榜首。相信大家也很好奇,奏响这一王者乐器的会是怎样一群人呢?
国乐君今天要讲的就是站在唢呐背后的大家们,他们是乐器界的勇者。

这句话无疑是对唢呐大家任同祥的真实写照,老先生是山东人,在著名的唢呐之乡——嘉祥县长大。自幼聪慧的他在环境的熏陶下,十六岁就跃居于乐班的首位,成为鼓乐班里的佼佼者。
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正是老先生的得意之作,西洋乐中没有任何乐器可以模仿百鸟朝凤中各种惟妙惟肖的鸟鸣声。
1954年任先生第一次将《百鸟朝凤》奏响在世界观众面前,曲毕,掌声就像雷阵雨般轰隆而至,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在国际音乐中唯一获得过两枚世界金牌的人。

他的循环换气法,循环换气弹舌吹、反双吐、正双吐、快速演奏法,特别是他的单吐音与双吐音之间的混合过渡音,在中国唢呐界堪称一绝。

这么好的技艺不传承下去实在可惜,任先生后半生便一直投身于唢呐教育,他的嫡传弟子刘英,不仅将《百鸟朝凤》传承下来,而且走向了又一个艺术高峰,成为当代演奏者竞相模仿的经典范本。
让唢呐在中国得到传承,在世界舞台名声大振,任同祥是当之无愧的唢呐艺术家。

谈起唢呐,人们印象中它是唯一一个能从满月吹到头七的民间乐器,在中国传统婚丧嫁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乐骄子”郭雅志却让唢呐彻底时尚了一回,今年他在成都进行了一场名为“当JAZZ遇上国乐”的跨界音乐会,把唢呐吹出了爵士风,让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直呼:“完全颠覆了对唢呐的想象”。

他是如何将唢呐吹得又酷又燃的呢?
原来是他创新发明了唢呐“活芯”,“加了活芯的唢呐,就像钢琴的白键上加了黑键。”郭雅志这样形容,这枚指头大小的金属装置,演奏时加在传统唢呐的“喇叭口”上,让传统唢呐能吹奏出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这样,传统唢呐演奏的音乐就能够突破自身的音调范围,与爵士乐等西方音乐的音调搭起线来,在表演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创造,将“唢呐都市风” 发挥到了极致,把唢呐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
这样描述大家可能无法直观感受到,来听一首郭老师的作品《颓败线的颤动》,它源自鲁迅先生的一首散文诗,和乡间听到的唢呐曲完全不同,它把语言无法言说的苦难用音乐表达了出来,伴着曲子高低起伏的音调,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很戳心!
△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