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梦令》有感
这次存了私心,把两首录在一块写。
原词如下: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人说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是别人家的父母。这是实话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学子。芸芸众生中,能被史官载入史册的人,想来不会差。她的母亲亦有评价说是“亦善文”,父母都能以诗文唱和,这样的家庭里,也难怪会培养出这样的李清照。
读了那么多的诗文,偶然间瞥见这些小词小调,看见小女儿家的娇羞情态,心生欢喜起来。
她说沉醉不知归路,一个醉字就好像能看见她穿着柔软的衣裙,脸上带着和天边一样的颜色,摇摇晃晃间闯入藕花里,鸟儿被惊起,她朗声大笑,绣面芙蓉一笑开。是何等闲适,才能常记溪亭的那些个日暮。
又是酒,又是醉了。小女儿家的醉态实在是可爱的打紧,早晨懒床不想起来,脑袋里还有昨天晚上的风雨声,吵的有些讨人厌。小丫鬟过来掀起帘子,她哑声问“我那海棠……”,她说没事。她痴痴的笑了“怎么会没事,她定然瘦了。”
我不喜欢她叫易安居士这个号,这里面有种看透的意味。如果可以,我倒宁愿她一直是那个会回首倚青梅而笑的女孩儿。
可惜,没有如果啊。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