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丙吉
中国从古至今,有能耐的名臣大将不计其数,但是读史越多,越觉得在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下,能善终的名臣大将实在是少之又少,能福报荫萚子孙的更是凤毛麟角。越在高位,利益关系更为交错,有时候这些人为了自己能站的更高需要将别人踩在脚下,有时候为了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又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有时候这些又被历史的潮流和各种巧合所推动所淹没,有些人精于计算,有些人诡计多端,有些人聪明过人,有些人巧舌如簧。但在这么多名臣里,如果要推选我最喜欢的名臣,一定是丙吉。
丙吉是汉宣帝时期的名相,汉宣帝刘病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笔墨,但其实他是汉武帝之后国力最强盛国家版图最大的时期,历史总是容易把笔墨留给那些有大事记大成效的皇帝,汉武帝的穷兵黩武给国家的经济人力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到老年汉武帝给自己一份罪己诏,当然他自己是很清楚这么多年的征战国力积弱,加上外戚势力的强大,国家的政权是很不稳定的。汉宣帝这个皇帝是当得非常不容易的,而他能当上汉武帝的接班人,完成历史的过渡,在他上任后修生养息,清除外戚,使得汉朝的强盛可以继续延续。对于丙吉是如何辅佐汉宣帝治理国家的政治政策,这还不是我所敬佩丙吉的地方。而是在汉武帝之后爆发了巫蛊之祸,当然其本质还是各种利益集团想要争夺王位,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虽然逃过一死,但是被收监在监狱里,丙吉冒着自身生命危险救下刘病,将他送到自己的外家,用自己的俸禄供给这位皇孙。后来刘病做了皇帝,丙吉是刘病的大恩人,照官场的话来说,他是押对了宝,官场中人,站队也许比能力重要得多,虽然里面还有很多历史的机缘巧合。但是丙吉并没有在新皇帝去说出自己的丰功伟绩,一般的臣子,为皇上做了一分事,总希望说成十分,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引起皇上的关注,而相当于皇帝的救命恩人,却始终不说自己的事迹,皇帝被救时尚且年幼,自然也不知道其中缘由,如果不是后来有婢女为了自己去求功劳,恐怕汉宣帝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年幼时被丙吉救过。
婢女当然是没有错的,有了功劳应该要得到回报,尤其是如此的大功劳,理应奖赏。所以在现在社会,是鼓励人们去陈述去表达自己的,要让别人看到你,需要你的自我宣传而不是等什么人火眼晶晶来发现你是不是匹千里马还是只是一头家驴,尤其在西方思维中,很注重对小孩子从小就培养陈述自己的能力和辩论的能力,但是在我这传统中国头脑中,我是更推崇丙吉这样的。
丙吉为人低调朴实,有如此大功劳却从不宣扬,不要说是官场之人,即使现在在一个小公司里的小员工,做了点什么事情都希望让老板能看到自己,最好做的一分老板能看到十分,这也许是人的一种本性,多数的人即使不爱慕虚荣但至少都有爱慕荣耀之心,希望被别人看到被社会认可的一种心态,但我个人觉得这最会招来“杀身之祸”,为自己的人生带来无尽烦恼。都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这十有八九其中基本都是自己造成,倘若自己不爱慕荣耀,就不会招来他人嫉妒;倘若自己对别人无所求,自然也就不用看别人脸色而奉承迎合;倘若自己不去精于计算,也就不会将来算来算去被别人算计;倘若自己守口如瓶不搬弄是非不到处打探,也就不会让自己被各种利益关系所撕扯。所以对现在社会所宣扬的许多为人处世,我觉得最好都不要去看,也许我只是想懒惰一点因为我觉得我的脑容量实在无法跟上周围人和事的关系,常常我也不太能看出别人的真正意图,从小情商就有点低性格也有点软弱,在和别人的利益较量中我肯定是要输的那个人,对社交也不喜欢因为从不擅长,然而我的一颗虚荣之心却是一直在那里的,所以读书时班级有什么内斗好像我也不能被脱离其中还经常被当成靶子,工作后也其实延续了读书的那种样子给人看上去似乎很厉害但是一交手就会被看穿,经常被各种不情愿的事情所牵绊烦恼有苦又不会说,好在近些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看很多书,有些是很好的书,让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身影和别人的人生,时不时开始有了一些独立思考,也常常会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诸多不顺其实都是自己造成,虽然要克服那颗想被社会认可,想证明自己在社会意义上是成功的那颗心是那么的难,但我总希望自己能多向丙吉这样的人靠拢一点,因为我自己最缺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