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法的重要性――吊裆
身法这种东西,似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及感受,剩下的就是反复锤炼,最终找到的只是一种感觉,像是蜘蛛布下的网,在通透的一瞬间而释然。
所有的身法似乎都是有练习方式,可以根据前辈们的指引,从中获益,也算是寻找一种捷径,而唯一缺少的便是这其中的一项,关于吊裆方面的,而随着世界武术的开放,你可以不断的分析,从自由搏击或者拳击或者泰拳、跆拳道,也包括中国武术等等之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你从他们的快速移动状态,以及身形的改变之中,仔细观察他们的腰腿变化,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髋关节的位置变化与移动,所谓的节节贯穿,如果这个环节贯穿的比较死板,或者位移角度出现不能自己,那么势必影响腰部放松与灵活多变,也就失去了尾闾中正和命门后撑的意义,也导致虚领顶劲之后上下说不上话,直接影响了作为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技艺根本,身法不灵则技艺不巧。
练武至简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你只需要做够充分的基本功准备,然后就慢慢的去按图索骥,参照一些大师傅为模板,我还是比较喜欢姚继祖大师和郝月如大师的晚年拳架,虽然老迈但足够灵动,而其基本运行动作与其他搏击术并无特别大的差异,只是太极拳在上下三路运行上并不会展示过多的爆发力之类的发力,按照自然规律来看,技术运用在于人,并不会受到某些门派或者传承的阻碍,我们都将最大限度的使得身心合一。
十年前在尾闾中正和命门后撑方面努力训练,而后领悟,失去那两项身法的操作,则无法松沉,直接影响根基的稳定性及整劲的拿捏,于是在此项身法方面玩的不亦乐乎,最终实现了拳术的基本窍要,而后五年之后在含胸拔背与虚领顶劲方面着手,终有所获但未完全通达,近一年来在闪站与腾挪方面努力锤炼,而通达了吊裆才是这两个身法的窍要,所有的人都想一下子掌握所有的东西,然而对于从小学习该技术的我来看,根本不够现实,你若要精益求精,则必须用几个月甚至一年在某个方面下足功夫才行。
吊裆可以是的虚实分清以后,实腿与腰胯实现团结活泼,一气贯穿,接劲更加沉稳,发劲更加迅速,移动更加灵活,身法便会有趣起来,接下来需继续锤炼几个月,以求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