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文/寻梦的夏虫 图/林度&居士 胡子哥哥
乡音(文/寻梦的夏虫 图/林度&居士 胡子哥哥) 前几日写了一篇文,一友说那句“舌赖斯(脏死了)哒!”好精辟。突然这话点醒了我,从外出求学,离家快十年了,虽然每年都会回家乡几次,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原来是这常挂耳边的乡音。 家乡地处渝东片区,97年以前属于万县市管(今万县市),古时名叫朐忍,自古盛产盐,听老人说老云安白兔井产的盐和云阳另外一宝——桐子油,曾经走出国门,为国争光,2004年,云阳被评为“中国油桐之乡”,2017年,云阳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现了侏罗纪的恐龙化石。 记得那日父亲还特地打电话来:“你晓得不,普安那边发现了恐龙化石,你在搞么子,吃饭了吗?”电话那头的父亲,激动地像个小孩子,脑海里马上浮现出父亲眉飞色舞样子,一句么子,把电话那头的父亲和我的距离拉得如此近,仿佛老父亲就在身边。 云阳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云阳古时属巴国,云阳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云阳的方言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么子就是什么,孩子(同音)就是鞋子,吃换就是吃饭,哒哒就是爷爷,老汉就是父亲,爹爹(老头,老子)就是姑姑,包面就是抄手(类似江浙一代的馄饨)等。 吃huan(换)这个问题曾经还闹出过几个笑话。2008年在万州读大学,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后来去他们寝室耍,大家一起摆白(聊天),有位来自九龙坡的同学,听到我说吃换(饭),她说吃饭,我说是吃换(饭),她说是吃饭。我俩争得面红刺耳,旁边的同学看不下去了,开玩笑说到:“反正都是吃换(饭),你们莫争了”,其他人听后都笑了,这同学是巫山的,巫山同属渝东片区,hf和云阳人一样都不分。 后来又一日,遇到一位梁平的师兄,一起去食堂打了饭回宿舍,走到学校小卖部那里,他听到我说吃换(饭),直接来句:“你跟到我念,天上的飞机飞过,地上的马儿跑过……”,“天上的灰(飞)机灰(飞)过,地上的马儿跑过……”,等我念完,他噗嗤一哈就笑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么子情况,脸刷得一下就红了。 再后来和先生耍朋友,见了几次面,我说吃换(饭),他说是吃饭。这时我想起了九龙坡那位同学教我分清 h和f的方法,说喝水是嘴巴张大点,说吃饭是嘴巴闭到点,从那后靠着这个办法混过好多人。 乡音顾名思义是家乡的声音,在外漂泊多年,每次听到有人说么子,顿时感觉好亲切,一下子就把两颗陌生的心拉到一起了。我理解的乡音是家乡的话,家乡的美食和美景,每次回云阳,喜欢带着女儿去两江广场玩,最喜欢看那里的日落,有时回去运气好,能碰到那片三角梅开花,两江交汇之处,夕阳照耀下,正好印证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到了离家的日子,老父亲都叮嘱很多话,从八楼走到一楼,一百多步梯子,每往下走一步,老父亲的话都要在背后边响起,走着走着,下着下着,眼眶都湿完了…… 有次发朋友圈说,想许老汉的卤牛肉了,由于工作关系,那个假期没有回去成,只有先生回去了,后来先生回家带回来了许老汉卤的牛肉。再后来休息回了趟家,去母亲摆摊子的地方耍,卖古董的罗叔叔说:“上次你发朋友圈说想吃你老汉卤的牛肉,他清晨八早就跑到农贸市场来给你买牛肉拿回去卤,让先生给你带回去……”,当时听完就想哭了,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不管自己长多大,离家多远,只要一句话,老父亲就要去做,原来在老父亲心中我一直是他的小棉袄。 乡音不是别的,是父母的话语,是电话那头:“你在搞么子,你吃换(饭)了嘛!” (感谢林度&居士和胡子哥哥提供的图片,图一和图二是林度&居士拍的,图三是胡子哥哥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