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南北朝后期的"侯景之乱″》陈再明2019.9.5
公元420年开始的南北朝,由刘裕开启的刘宋,经萧道成开启的南齐,到萧衍开启的南梁,因发生″侯景之乱″,南梁灭亡。公元557年,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开启南陈。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建立隋朝,统一全国。历经169年的南北朝便告结束。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期间最大的一件事。南梁的开国者萧衍,就是死在″侯景之乱″。公元502年,萧衍迫南齐小皇帝禅位,取代齐建立梁,史称梁武帝。建梁之后,梁武帝对南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人们看到他生活节俭、勤于政事;看到他兴办学校、选贤与能;看到他广开言路、体恤民情。所以,在整个江南,看到一片太平景象;吏安其职,民安其业。
萧衍又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国家太平了,承平日久了,他的兴趣就不在治理国家上了,而放在琴棋书画上了。到了晚年,他对佛教越来越感兴趣,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了。当时的南京城内城外,寺院极其地多,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枚《江南春》),到处都是寺院,其中以同泰寺最为著名,是皇家的寺院。萧衍在同泰寺和和尚一起研究佛经、讨论佛理。80多岁时还做了37天的和尚,算是有一次出家的机会。
这时的北方,也就是北朝(北魏王朝),尔朱荣大权在握,他手下有极其著名的杰出人物,高欢、宇文泰和侯景。侯景是在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的过程中,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死了以后,他成为高欢的部下。高欢对他极其地器重,让他管理整个河南的一片,和宇文泰对峙。一听到高欢病重,他悄悄地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话:″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也就是说,如果高欢死了,我可不能去侍侯高欢的儿子高澄与高洋。侯景不容易驾驭,高欢心知肚明,所以他临死之时,已经跟他的儿子做了交代,已经对侯景的反叛做了紧急预案。结果侯景一反叛,在高欢的儿子高澄和宇文泰的联合打击下,侯景在河南无法立足,只好投奔南边梁朝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力排众议,接纳了侯景的投诚,是看重他手上还有大片的地盘。但是从心理上,是瞧不起这个融入到鲜卑之中的羯人的。所以,当侯景想向南方的王氏、谢氏家族重求联姻时,梁武帝说了一句没轻没重的话:″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所以,得罪了侯景,他发誓说:“总有一天,我要把南方的这些贵族女子,统统许配给我的奴隶″。
后来,萧衍听说侯景在当地招乒买马,所以更加提高警惕。这个时候,北齐也派遣使者过来,准备跟梁达成协议,共同对付侯景。侯景知道这个事以后,决心铤而走险,向南京发动进攻,史称″侯景之乱″。公元548年,侯景开始起兵,直扑南京。经过几次战争、几场血战,同时也是打打谈谈,最后攻破南京。
攻玻南京以后,侯景有点好奇,听说萧衍也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到底什么样子?萧衍也想看看,这小子敢打到南京来,到底是什么角色?所以,最后两人在南京的文德殿见面了。侯景带着五百卫队佩剑上了文德殿,86岁的萧衍端坐在文德殿,仍然神采奕奕。侯景见到他以后,陡然两脚就发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萧衍就问他:″你是何方人氏?怎么敢跑到这里来?″侯景不回答、不吭声。萧衍又问:″你从北边到南边来,你累不累啊?″侯景仍然不说话,由旁边的随从代答。因为侯景听不明白他的问话,况且萧衍是不是有禅机隐藏在话里头?
侯景退出文德殿后,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吾常据鞍对敌,矢刃交下,而意气安缓、了无怖心。今日见萧公,使人自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可再见之。″所以,这个草莽出身的侯景,见到了这个86岁做了48年皇帝的萧衍,他也不禁自己感到暗暗地恐怖。虽然侯景再也不见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也就再也没有见到侯景,最后被活活饿死在文德殿。″侯景之乱″经过四年的动荡,到了公元557年,陈覇先平定了″侯景之乱″,建立了南陈,和北边的北齐、北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