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五味之甘味, 甘入脾, 甘不等于甜
我中医,要启蒙;果雪儿,健康风。 欢迎您来到果雪儿中医启蒙与家庭健康教育频道。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医谈五味之甘味,甘入脾,“甘”不等于“甜”

《黄帝内经》曰:“甘入脾,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中医认为,甘味食物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以及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是可以润燥的特点,可以起到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中医说的“甘”,是相对食物和药物的性味来说的,与很多人认为的“甜”不是一回事。

“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 中医认为,甘属土味,与脾相配。在人体的脏腑中,脾的作用主要是运化水谷精微。 在水谷精微之中,脾最喜欢甘味。因为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作用,有帮助脾的运化作用。如红枣糯米粥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利水湿;山药白糖饮可以润肺补脾,益肾固肠。

《内经》认为:“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sù起。” 食用甘味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味过于甘,一则滞缓上焦,所以心气喘满;另一方面,甘从土化,土盛则水病,所以颜面发黑,肾气失去平衡,同时会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

“脾主肌肉”、“脾主四肢”。 脾运功能健全,则体丰满肤光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

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饮食应少酸味,多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宜多吃大枣、山药、藕、莲子、百合、芋头、萝卜、荸荠bí qi、甘蔗、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韭菜、香椿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