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必备技能
查看话题 >妈妈的执拗,孩子的健康
我大概没想到,因为王小宝的吃饭问题,一度比较和谐的两代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起因是,王小宝一直不长,身高不长,体重不长。但是,每次体检,社区医生都说正常。作为深受身高之害的人,娃爸一直觉得王小宝有问题,一直嚷嚷着带她去医院。
结果,不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毫无例外都认为:孩子没啥毛病,瞎花钱。身边的朋友也若有若无地告诉我们:身高其实是基因决定的,后天无法弥补。
但是,我和娃爸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王小宝去了医院。检查的结果证明了我们的猜测:王小宝同学的身体发育各项指数比平均值还低好几个百分点。但是,医生并没有建议采取医疗措施,只是从饮食、睡眠到运动各方面让我们做调整先试试。
不过,即便我和娃爸把医生的建议告诉老人,还是遭到了他们的质疑,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医生,他们只相信先天禀赋。换句话说,孩子瘦个子矮,是天生的。再怎么想办法都没用。
总之,无论怎么沟通,医生的建议他们都不是很同意,自然也不愿意执行。还跟我举例,某某家比我家吃得还差,孩子照样挺高的。
如果继续让老人管孩子吃饭,不仅不容易和老人发生矛盾,而且自己还可以安稳上班。自己管理一日三餐,不仅站在了老人的对立面,还无法上班,也就没什么收入。
不过,每次看到站在人群中的王小宝比别人矮一头,看到她被别的小朋友推来搡去的无助,看到她慌忙抱头躲避大孩子的拳头,着实心里难过。特别是,当王小宝被个头大的宝宝推倒鼻子出血嘴巴红肿,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再打转而是奔涌而出,但最后却只能痛下决心从此不再让王小宝跟对方玩耍。
我时常会想起童年时期因为过于瘦小被男孩子欺负,被当做袭击对象的经历。弱肉强食的道理在哪里都是一样。虽然弱小不是受欺负的必要理由,但是身单力薄者确实很容易成为强大者袭击的对象。
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家庭和谐重要,显然无论选哪个做答案都会有失去。妈妈的执拗在于,哪怕得罪全世界,也要孩子好。既然老人不愿意,做妈妈的只有默默收起工作扎上围裙亲自下厨。
亲自掌管王小宝的生活并不是很容易,单单吃就让我这个妈妈觉得为难,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照顾吃货王小宝的嘴巴。
王小宝很挑剔,只要不喜欢吃就吐,吐完饿了就要吃。但是,如果还是给她吃先前吐掉的饭,她还是拒绝的。所以,饿一顿她就吃了这条法则并不适合她。
老人认为是王小宝肠胃有问题,带她找医生调整过,王小宝曾经有段吃饭不错,但遗憾的是王小宝依然没长胖,反而比在北京瘦了。
显然,王小宝除了食欲需要调整,让饭好吃也是关键。
原因是,王小宝并不是对所有食物不感兴趣,只要看到好吃的,有味道的,王小宝立马变成饿狼要吃完。
可是,本身毫无任何厨艺的妈妈怎么短时间内让饭好吃呢?
我试过酱料包,是很出味。于是家里摆满了各种酱料:蓝莓酱、番茄酱、花生酱、芝麻酱、豆瓣酱。吃早餐就在面包上抹蓝莓酱,大饼卷菜就蘸豆瓣酱,吃面条就放花生酱和芝麻酱。
我试过各种豆豆,可以把粥煮得五颜六色。于是家里摆满了各种豆豆:红豆、黑豆、绿豆、芸豆。只要煮粥,就各种豆豆放一放。
我也试验过很多蔬菜,包括叫不出名字的和叫出名字的,很容易接受的味道和不容易接受的味道。
当然,我也做过很多黑暗料理,一不小心菜烧糊了,或者神搭配出现的奇葩味道。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寻找王小宝喜欢的味道的决心。
我也曾悄悄观察过王小宝吃饭,发现只要趁着她吃好吃的间隙趁她不注意给她口她从来不吃的东西,她很容易接受。
我也曾发现,在好的吃食面前,王小宝毫无抵抗的能力,只是不停地吃吃吃。
当然也有无数次陷入困顿。拒绝吃饭,扔筷子,吃饭时玩耍,吃进去又吐出来。
慢慢地,通过这种原始的、笨拙的方式,王小宝爱吃的菜的品种越来越多,虽然饭量没有太大的增加,但是营养却增加了。
除此之外,我卖掉了婴儿车,以便她改掉了出门坐车的习惯。鼓励她跟淘气的小朋友玩,学着爬高上底,甚至在电梯里我也鼓励她拔高高。为了增加她骑滑板的兴趣,我把她从滑坡上推下来,让她体会速度的快乐。出门玩耍随时都带着滑板,只要有小朋友骑行,我就鼓励她去追赶。我还带着她去附近各个小区坐滑滑梯。虽然,每次老人都抱怨孩子越来越难带,但我仍乐此不疲。因为,我想让她多运动有饥饿的感觉。
几个月后,王小宝的身高增加了4厘米,体重也增加了4斤。虽然还是跟同龄孩子有差距,但是差距也变得小了些。
我很累,但是却从未想过放弃,回到从前那种轻松的日子。因为我不忍心让她被人欺负。觉得麻烦吗?当然麻烦。从买菜做饭辅导孩子吃饭到带她玩耍,都是亲力亲为。
照顾孩子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可以选择简单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复杂的方式。但是,我逐渐发现,越简单的方式隐患越多,而稍稍复杂的方式却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心力,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有益的。
老人当然是爱孩子的,只是这种隔辈爱,很复杂,有不情愿,有碍于情面,有看看就好的感觉,永远跟妈妈的爱是不同的。他们知道借助医学手段调整肠胃,却不晓得一饭一粥的重要性,不愿意慢慢地为每顿饭做努力。人类的天性是喜欢为快速出成果的事情快速行动,而对于那些短期内无法有成效,需要慢慢来的事情缺乏耐心。
其实,做个挑剔的小孩本身也很难。做父母的天生喜欢好照顾的小孩,因此那些乖乖吃饭乖乖睡觉的小孩,总是招人喜欢。而不爱吃饭、不爱睡觉的小孩,似乎很难得到父母的喜欢。童年时期因为不爱吃饭,不知道被老爷子威胁了多少次“不吃饭就吃药”“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什么挑”,只好乖乖吃下不喜欢的饭菜。只要吃饭,人就抑郁。所以,虽然吃得并不少,但人还是很瘦,甚至女孩子该来的例假迟迟不来。
西尔斯曾提到一个概念“高需求宝宝”,其实不爱吃饭或者对饭菜有要求的小孩本身也是高需求宝宝。他们需要的是做妈妈提高技能,照顾好他们的嘴巴。但是,很多人认为,孩子不爱吃饭是挑食,跟饭好不好吃没关系。
楼上有个跟王小宝年龄相仿的孩子,不爱吃菜只吃主食也不吃水果,可以一顿饭就吃面条。奶奶指着孩子说:他们本家都那样,不爱吃零嘴光吃饭。可是看看白水煮面然后放一点酸菜的饭食,孩子怎么有胃口呢?理解老人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但是这样给孩子吃饭,孩子真的难保健康。
妈妈说:我知道要给孩子吃菜。可是,下班已经很晚了,没时间做,老人也不给做。
显然,无论是奶奶还是妈妈,都觉得孩子不爱吃饭自己没办法。其实,这等于给自己不努力不作为找了合理理由。
两三岁的孩子,其实是无法照顾好自己的,无论是洗脸刷牙吃饭,都需要大人协助。大人真的需要多付出心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家庭关系重要还是孩子的健康重要?其实都很重要。但在可爱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只不过成熟的妈妈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让孩子的健康得到更好的照顾。
内心会恐慌吗?当然会。可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命题,永远是没有选择的。只不过,相比当一个妥协的妈妈全家养娃的热闹场面,当一个执拗的妈妈好像永远是独自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走,只不过内心是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