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包子”回忆录 - 2 偶然的遇见
说回研究生入学那会儿,我一直很迷茫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可是天知道我有多不喜欢这个职业。
据我的观察,HR虽然表面看着光鲜,顶着招人识人育人的光环,却做着很重复的工作。比如说我曾经在一家五百强的化妆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实习,每天的事项就是登陆各个招聘网站,筛选简历,通知面试。偶尔跟着招聘主管进入面试房间听听看。即使是招聘,HR负责的也只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初步筛选和初步面试环节。用人决定权在业务部门那里。我对这样非核心的支持部门并不感兴趣。我觉得这类工作的挑战性和魅力无法满足我对一份工作的基本诉求。
我也不想当公务员。大家经常传言说,父母是干什么的,孩子一般就不想干什么。医生、老师莫不如是。父母的工作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有许多的想法无法充分表达。一个正统、稳重的职场文化,可能并不是我最想要的。我更喜欢有空间和说“不”的权利。也许是从小到大,了解了不少公务员的生活,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没有太多新鲜感了,也就暂不考虑了。然而我依然很敬重公务员这个群体。
研究生也是阴错阳差。我本来一心想考复旦或者人大的经济学系,本科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给自己安上了经济学的研究生志向。不过意外获得了保研资格,又在过了报名期之后的一天递交了水校(具体母校名称就不提了)的保研申请。竟然接到了面试电话!想想去西湖边玩玩也不错,杭州也是个好地方,就去参加了面试。意外地发现水校是如此有灵气。教学楼古旧,然而进进出出的学生老师看着却神采飞扬。校区离西湖很近。面试的老师让我觉得,我不是来当分母的。就这样,我来到了水校。这大概就是天降好运吧。
当然啦我也知道有人觉得水校的管理类专业并不突出。然而我已经明确了,我来水校不是来做学术的,我是来感受一直未曾得到的顶尖学府的氛围。如我所愿,顶尖学府让我切切实实地打开了视野,交到了好友,也发现了新的领域。
**咨询杯案例大赛
那个时候还是流行刷人人的。有一天突然刷到了案例大赛,文案写的极其高大上,又极其具有感召力,让我跃跃欲试。反正庸庸无为很正常,也不怕什么失误,也没什么好失去的,就去报名呗。
报名需要三个人组队参加。我找了社团里同一个部门的同学,人比较靠谱。还找了同一个师门的同学,人比较会说。一个适合干实际的活,一个适合撑场面。就这样,反正大家也没什么预期,就想去玩玩,就开始了。
其实那时,说到一个有趣的事情,我还在做公务员面试准备的辅导老师。这是被我室友拉去的。她们一心想着走公务员的道路。做公考的辅导老师,又能赚生活费,又能帮自己掌握相应的知识,何乐而不为。然而那个封闭班的辅导,对我来说却是糟糕的体验。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如何点评学生们的面试回答。我大概知道了,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激情澎湃的老师,也不适合做一个感染力强的领袖。我有自己的风格。
那个案例大赛的初赛,其实我们没怎么准备,因为不知道怎么准备。就是做了几张ppt,仿照了一下网络上流传的包子铺的ppt风格,就上交了。那是6年前,我们幸运地早早参加了这个比赛。若是到今年,我们的ppt质量恐怕根本过不了初赛。有时候,有些事情还是要赶早啊!
**既牛叉又傻叉的学长
人们常说,在一段奇妙的际遇中,总有一个突然出现的人,担任了出其不意的角色。那么这个比赛过程中,就是这位秋哥站上了舞台。他是上一届案例比赛的冠军队队长,天生傲气。当我们进入复赛,找到他之后,他对着我们的ppt臭骂了一通。这里逻辑不对,那里表述有问题。然后给了我们一两个精髓的内容,让我们在做现场展示的时候表述出来。那就是净利润加坪效的一个测算方法。
也许是他确实了解比赛背后的捷径,他给我们提出的改进建议在面试官面前有奇效。同时我的队友中,能出来撑场面的人,确实把场面撑住了,我们就这样走到了决赛。
这一切竟然就如此神奇地发生了。
那些在教学楼里熬过的夜,点过的深夜河粉,和那时候无知者无畏的轻松心态。让如今的我好想走回那个时候,跟那时的我说,这太宝贵了,enjoy the moment!
-
Gilber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9 12: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