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目的旅行
想象一下 一个人也许在电脑前游戏或学习 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已经宅了好久了 身体好久没有发生位移了 连思想都懒的漂移了 于是就决定出去旅行 关上电脑 背上背包 关门出去
因为只是突然想出去走走而已 不是旅游 而是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旅游的目的性要强很多,大多要跟团,或是单位集体出去,人群熙攘,到一个山清水秀却被开发的体无完肤的风景区,或是哪个知名景点,然后回来后在自己的旅游档案中加上一个新名字,以涨“资历”, 而旅行,给人感觉要随性的多,旅行中有“行”,看起来比“游”更孤独,因为“行”是要走路的,可以理解成旅途中慢慢的走路,如果是一个人,可以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名胜古迹,也许一条陌生的街道,一个特色小店就可以勾起别样兴致。
无目的的旅行,其实现在想来也是种蛮浪漫的事,在于你的每个决定都是随机而定,也许你会拿个硬币帮你缩小这种随机,正面去北,反面去西;抑或翻出几张塔罗牌给些情景感受;甚至可以脑袋空白,只是走出去,走上公交,直接到火车站,然后盯着售票信息牌,也许你想找一个有好听名字的城市,或者想找个有些古老感觉的地名,或者只是迅速掠过,瞟到一个便买了票。于是,从屋里到火车站买过票这一段,不管你脑子经历了什么,都应该是整个旅行中最浪漫的一段吧,应该没有太多人会接受这一段在你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会略带些神经质的色彩,很自我,所以才有这种奇特的浪漫成分渗入其中。一旦上了火车,你便知道自己要到哪里了,虽然可能对它一无所知,没有百度过,没有地图,甚至连手机都忘记带了,但是至少现在你多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了。在火车上你依然可以脑袋有意识的空白(其实脑袋是不会空白的,无意识从来都不会累,它会不停的活动的,因为它连睡觉时间都不放过,无时无刻不在勤劳工作),也可以随便幻想,可以观察周遭的人,这个的包包呀,那个的发色呀,或者声音神态之类的,反正是不用再想工作、学习中的未完成了,当然不是逃脱了,只是忙里偷了一点点闲适,也许回去更发奋图强呢(时间紧迫)。接着就要准备迎接这个无目的的目的地了,再虚无的东西都需要有个实在的载体,否则它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无处着落的,就像有些书上讲的虚无人生,干嘛说虚无呢,就算你可以体会到人生的虚无,无意义,可是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呀,它这个载体足以吸附所有的虚无了吧,你读书工作旅行结婚生子升职退休老去,这一连串发生在毫无虚无感的社会现实存在中,你无法去否定它,所以要老老实实真真切切的让这一连串好好发生就好,那样虚无感会不击而退。一个“无目的的目的地”勾起这么多废话呀,呵呵,转回到旅行中。当到了目的地呢,通常会有两种状况,一个是延续了你的浪漫情结,一个是使你的幻想破灭。前一种情况的发生,也许因为那个陌生的地方有山青水秀,自然古朴(这种地方应该已经不多了),或许有些断壁残垣,有破败的古城墙(一般是整修过的,应该不会破败),有无意间发现的一条窄弄,石阶铺成,路边缝隙中有绿绿的苔藓,抑或一条卖商品的小街,人群簇拥,熙熙攘攘;也许令你兴奋的还可能是条小吃街,排满了风味小吃,种类丰富,价格实惠;这样,真的可以随意的行走了,眼睛耳朵鼻子也可以忙碌起来,呼吸这些陌生的气息,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但是要记路的,一旦迷路,会增加不安全感,可能会陷入惶恐(当然可以故意迷路,达到真的无目的境地),就这样,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镇游行思考感受。而后一种情况也许是到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地方,也许都是些再熟悉不过的视角,宽大的马路,飞驰的汽车,流动在马路两旁的人流,巨大的商场超市,没准可以发现几个家乐福,或者乐购,沃尔玛之类的,倒是可以进行购物活动了。
最后,就这样转了一遭,走累了,便考虑要折回了,若有精力也可以走向另一个无目的,等到不想再走了,再折回,不过最终都是要回到自己的“宅”的,回来以后,继续原本的生活节律,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生活,其实还是走在另一种路上了,就这样一路行走。
因为只是突然想出去走走而已 不是旅游 而是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旅游的目的性要强很多,大多要跟团,或是单位集体出去,人群熙攘,到一个山清水秀却被开发的体无完肤的风景区,或是哪个知名景点,然后回来后在自己的旅游档案中加上一个新名字,以涨“资历”, 而旅行,给人感觉要随性的多,旅行中有“行”,看起来比“游”更孤独,因为“行”是要走路的,可以理解成旅途中慢慢的走路,如果是一个人,可以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名胜古迹,也许一条陌生的街道,一个特色小店就可以勾起别样兴致。
无目的的旅行,其实现在想来也是种蛮浪漫的事,在于你的每个决定都是随机而定,也许你会拿个硬币帮你缩小这种随机,正面去北,反面去西;抑或翻出几张塔罗牌给些情景感受;甚至可以脑袋空白,只是走出去,走上公交,直接到火车站,然后盯着售票信息牌,也许你想找一个有好听名字的城市,或者想找个有些古老感觉的地名,或者只是迅速掠过,瞟到一个便买了票。于是,从屋里到火车站买过票这一段,不管你脑子经历了什么,都应该是整个旅行中最浪漫的一段吧,应该没有太多人会接受这一段在你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会略带些神经质的色彩,很自我,所以才有这种奇特的浪漫成分渗入其中。一旦上了火车,你便知道自己要到哪里了,虽然可能对它一无所知,没有百度过,没有地图,甚至连手机都忘记带了,但是至少现在你多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了。在火车上你依然可以脑袋有意识的空白(其实脑袋是不会空白的,无意识从来都不会累,它会不停的活动的,因为它连睡觉时间都不放过,无时无刻不在勤劳工作),也可以随便幻想,可以观察周遭的人,这个的包包呀,那个的发色呀,或者声音神态之类的,反正是不用再想工作、学习中的未完成了,当然不是逃脱了,只是忙里偷了一点点闲适,也许回去更发奋图强呢(时间紧迫)。接着就要准备迎接这个无目的的目的地了,再虚无的东西都需要有个实在的载体,否则它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无处着落的,就像有些书上讲的虚无人生,干嘛说虚无呢,就算你可以体会到人生的虚无,无意义,可是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呀,它这个载体足以吸附所有的虚无了吧,你读书工作旅行结婚生子升职退休老去,这一连串发生在毫无虚无感的社会现实存在中,你无法去否定它,所以要老老实实真真切切的让这一连串好好发生就好,那样虚无感会不击而退。一个“无目的的目的地”勾起这么多废话呀,呵呵,转回到旅行中。当到了目的地呢,通常会有两种状况,一个是延续了你的浪漫情结,一个是使你的幻想破灭。前一种情况的发生,也许因为那个陌生的地方有山青水秀,自然古朴(这种地方应该已经不多了),或许有些断壁残垣,有破败的古城墙(一般是整修过的,应该不会破败),有无意间发现的一条窄弄,石阶铺成,路边缝隙中有绿绿的苔藓,抑或一条卖商品的小街,人群簇拥,熙熙攘攘;也许令你兴奋的还可能是条小吃街,排满了风味小吃,种类丰富,价格实惠;这样,真的可以随意的行走了,眼睛耳朵鼻子也可以忙碌起来,呼吸这些陌生的气息,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但是要记路的,一旦迷路,会增加不安全感,可能会陷入惶恐(当然可以故意迷路,达到真的无目的境地),就这样,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镇游行思考感受。而后一种情况也许是到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地方,也许都是些再熟悉不过的视角,宽大的马路,飞驰的汽车,流动在马路两旁的人流,巨大的商场超市,没准可以发现几个家乐福,或者乐购,沃尔玛之类的,倒是可以进行购物活动了。
最后,就这样转了一遭,走累了,便考虑要折回了,若有精力也可以走向另一个无目的,等到不想再走了,再折回,不过最终都是要回到自己的“宅”的,回来以后,继续原本的生活节律,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生活,其实还是走在另一种路上了,就这样一路行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