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世界的说明书
在爱情里,人总会陷入对人无穷无尽的好奇。小心翼翼的在对方复杂的内心活动里不断揣测:你喜欢去哪儿?青海或三亚?冰岛或希腊?南美不去吗?沙漠你爱吗?
以至于我一度怀疑如果把钻研喜欢的人的那股劲儿用在学术上,地球或许能进步一百年。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我在看过《模拟游戏》之后,最感慨的并不是图灵在电子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上跨时代的成就,而是他对克里斯朵夫“会崇拜他踩过的泥土”的深情。
有人说,多年后图灵一生都着迷于人工智能,希望克里斯朵夫通过其他方式能回到他的生活中。因为图灵这句“他走了,而我却留在世上,我必须要做些什么”,我一直相信他的深情不过是从克里斯朵夫转移到了计算机上,他一定曾像研究计算机一样笨拙又可爱地猜测克里斯朵夫的心思。
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像关起了一扇门一样将“他人”关在了门外,除了“他出轨了”、“他出柜了”、“他离婚了”这样的八卦聊以解好奇的“馋”以外,对门外的世界充耳不闻。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停止了好奇?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信息?还是人淡如菊、清教徒式的高傲?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低下头来向孩子求教。亲王(马伯庸)就曾在微博分享他给马小烦讲牛郎织女的故事,马小烦一直在问喜鹊们是怎么搭起这座桥的?是互相踩着,还是拍动翅膀一直悬空?桥是直的还是弯的?有没有桥柱子?孩子永远像初来乍到的远方的客人,不停向周围的人追问,不停向世界追问。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小儿科”节目,叫《离群小屋》,但它在日本已经蝉联了两周的收视冠军。为什么说是“小儿科”节目呢?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才会做的游戏。在节目开头,主持人会拿出一张放大的谷歌卫星地图,镜头指向的地图上某处,那个孤零零的房子就是这期节目我们要前往探索的秘密基地。
谁住在那里?
他为什么要住在那里?
在这么荒凉的地方他怎么生活?
不经意间,我们好像突然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突然找到阔别重逢的强烈渴望,像突然跟世界热情地击了个掌。蒋方舟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她将书当作世界的说明书,我想,人才是这世界的说明书。
欢迎来到各形各色、各种款式全都有的人类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