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
写这个并不是说我做到了,我会努力,但可能还不够。
怎么样做一个优秀的电影人?
这种疑问每个职业都有,但基于我敏感的个性,和自己相对失败的从业历程,我有理由也有意向去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或者要做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一,自信
不是自大,也不是自负,是自信。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作品自信。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想想,我们为何走上电影这条路。其他职业的人可能会说,是命运将我们推向了这里,但大部分的电影从业者可以确定地告诉大家,做电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是条过程艰难,但结果可期的道路,如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道理一般,只要看的见我们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心底有清晰的认识:拍出成功的作品。我们就不能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所以,回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是为了表达自我,展现出看待这个世界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我们为何要自卑呢,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想法的幼稚而觉得自卑。
在中国影视圈有一个东西叫做“专业”,因为长期落后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水准,所以我们自然对专业精神有推崇,但电影创意、灵感的诞生,可以发生在职业编剧的脑袋里,在车间女工、下岗青年、金融白领的脑袋里也会出现。或许他们的想法电影感没那么强,创意也有好坏,但每个人都有讲出来的权利。
所以,当你已经有了一个想法,脑袋里已经产生了将它搬上大银幕的念头,不要管那该死的自尊心,讲出来,并为它负责,即使被别人说不专业,也不要轻易将它放弃,原创无价的。
二、情绪管理
电影是艺术!!!
电影是工业!!!
电影是表达的最高殿堂!!!
电影是用现实造梦!!!!!
这些口号充斥着现实社会,在这个人人都要求娱乐性的时代,似乎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最后一个精神角落。但这些口号只出现在观影人群之中,而不存在于电影人嘴上,对电影人而言,这些口号可以放到心里最底层的地方,但用不着每天都翻阅,因为在做电影之前,我们需要情绪管理。
这是个高压的行业,它不仅仅是案头工作,而且是像生产车间一般,要把想法贩售出来,变为现实。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我们的想法有时候不仅仅是翻阅资料就能得到的,更多的来源于夜里辗转,因一个念头失眠;有时候我们需要刻意地观察生活,积累创作的素材;更多的 时候,我们都是对一个领域完全陌生的状态,在未知的情绪中挤压出对它的看法,没有熟能生巧,更多的是在单调里找到不易被人察觉的独特性。甚至需要在最虚脱的时候找到最复杂的情感所在。
这里想提一些关于简单和难的辩证法,如果我们把一切事情想的相对简单,没那么神圣,心里自然会轻松一些。其实电影不就是找个人扯张布看看他眼中我们的世界吗,它真的比建筑、医学那种改造世界、再造健康的行业更难吗,说到劳碌,其实底层工人在烈日下年复一年的坚持劳作似乎更辛苦,因此,这并不是全天下最辛苦、最复杂的行业,甚至是一个只要想做,人人都能入行的行业。
关于电影的难,又表现在每一个想法的独创性和实现程度上,我们在生活中的感悟是否是独一无二的,是否能够展现出在这个现有社会文化氛围之上的勇气,努力去戳破一些什么;当然有些想法也没有那么苦大仇深,它们只是淡淡地,展现生活的另一种面貌,写一些往事,萦绕不去的旧梦。当我们想要回望过去,搜寻灵感时,总有人要我们关注当下:这个能播吗?谁看得懂?只有你这么认为吧……而当我们构建逻辑,步步为营地建构故事时,又会有人认为:太复杂了吧?这有什么意思呢?质疑充斥着每一个环节,总归有人不太同意我们的观点,但电影创作就是一个不由分说的过程,在特定的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多小时里,我们的确拥有着话语权和关注度。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呢,我们可以暴饮暴食,可以去为了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夜夜不眠,我们做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狗屁,但只要我们能够养活自己,并且对得起自己内心,就不用对要创造出伟大的电影这样的想法过于执着。理想当然要我们有更高要求,但现实生活总会让我们放轻松,其实如果放轻松,一切似乎没那么难。
三、职业精神。
几乎100%的人在开始之前有着明确的电影想法,80%的人为之努力,但40%甚至更少的人是在用职业精神看待电影。我们知道,艺术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务正业的象征,被老一辈人嗤之以鼻,我们沉下心来想一想,不无道理。仅仅凭着一晚上不睡觉的破烂想法,将它拍出来,最后放到电影院去看,居然就能得赚钱,并且比这个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赚得更多,凭什么?当然,这是个很oldstyle的见解,但某种意义上,电影就是个oldstyle的行业,我们需要愚蠢一点的工匠精神。试想老一辈的木匠、陶瓷工人,他们为了一件商品,仅仅是商品,能否达到舒适度、美观度、兼具实用性,而废寝忘食,完成之后,又要上下打点,于机构大过市场的年代窥测行情,做出调整,最后生产出无愧于自己,又畅销的东西来,没有哪一方面比我们容易,因此在电影行业,应该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怎么能克服这个?怎么能做的更好?除了正常运行、达到目标,我们还需要做到什么?怎么样才算是万无一失的准备?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这些问句去检验我们的职业性,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可以称之为艺术家的道路,我们就要做好完全的成为它的准备。在这个角度上讲,艺术95%需要靠艰苦的奋斗。
四、push me to high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知道那位先生说了这句话。这是一句喜忧参半的话,同时也是一句极其不负责任的话,我承认这是一种哲学,因为这句话像哲学书一样,只研究世界观,不提供方法论。人的潜力的确是无限的,尤其是发明了无数的工具之后,人的生理极限一次又一次被突破,这些工具也拓宽着人的心理和生理边界。对于艺术而言,共情的边界也在拓展:一个畅销书作家,仅仅是坐在电脑旁写下一串文字,就能令这个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愉悦。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永远不会想到,通过世界版权和互联网科技,无数东方的作家、电影创作者、音乐家将他奉为精神教父,更不用说已经死去的海明威。而艺术里面,能够获得更大意义上延伸的,似乎就是电影了。你尽可以去想象,展现自己想要描述的画面,然后组成段落,再选择突破人类潜能的技术,最后无限接近自己的想法。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电影人,要无时无刻地去逼迫自己,拓宽边界,抛弃原来的陈词滥调,创新,找到自己合适的表达方式,去展现更广阔的世界。这就像这位先生所说的那样,很空。但在方法论上就是:不断打破自己的固有想法,多尝试无限的可能性,按时定量地完成计划,不要重复别人的道路,具体实施时一定要想好各种可能性,应对危机时,沉着冷静,尽量变得聪明……
面对失败,对自己说,再一次,再给我一次。
欲望第一,不计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