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稿19年发丨兴趣和好奇心
1、什么是兴趣爱好?
这个问题是我在10月份的时候才去想的一个问题,觉得挺有意思的。不管是在学校时、到找工作、交朋友,甚至是谈恋爱,这个问题都会出现。
之前一直没去细想,然后都是很模糊的感觉比如说兴趣爱好是运动,打球,喜欢冒险啥的。
而现在我是更觉得兴趣爱好不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应该分为兴趣和爱好,他们之间可以是独立的。
- 兴趣应该是你喜欢这个东西,你可能会去了解它,但不会付出行动。
- 爱好应该是你会为这件事去付出行动,但可能你对它并不是特别的了解,或者就没有打算去了解它。当然,多数能成为爱好的事都会很了解。
举个例子:我在大二的时候很喜欢打篮球,几乎是每天放学都会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是呢,其实我对篮球的一些文化、或者其他的周边、八卦资讯并不感兴趣。我只是很纯粹的喜欢这项运动。我觉得这是爱好,它并不能成为我的兴趣。其实发现挺多同学和我一样~
而我有个好的朋友,他一年都不会打一次篮球,但是他愿意付费去买看NBA的视频会员,他会去了解篮球的一些故事,明星等。你和他聊篮球感觉他好懂, 但是他打球确实挺菜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他来说只是兴趣。
我改造我房间是全凭我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就动手改了,改完之后我感觉还行,然后我才去网上查看一些改造的攻略,去了解改造的一些技巧,去找一些这样的社群。但在之前就是纯属爱好,我对改造本身是感兴趣的,但我对改造这件事对装修这件事是没有兴趣的,有点绕。
简单点就是我更享受的是这个过程及事后带给我的快乐,我愿意为这个过程付出努力。但我不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希望一直做下去或是去了解更多。这个应该属于临时性的兴趣爱好吧哈哈哈哈。
2、保持好奇心有什么好处?
今年我看完整本的纸质书应该不超过6本,不过用App听书应该有二十来本吧,公众号的文章也很少看,也没做啥特别的事,也没有出去玩,好奇心越来越低。但当我去回顾去反思今年的经历。发现,当我不做这些有没有变好,我没有做这些有没有多得到什么?反而是该焦虑还是焦虑,而你却变得越来越懒,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越来越弱。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有效填补了我们的信息缺口,也挤压了我们的好奇心。答案太容易获得,导致好奇心还没来得及扎根就消失了。结果,我们的认识能力逐渐衰退。
记得有两个阶段,是我长这么大最有满足感的阶段。
一个是准备上大学,一个是准备大学毕业。
准备上大学,因为身边的朋友都走了,然后一个人无聊,自己泡吧也没意思。然后进了书店随意找书看,结果看了一本讲金融风暴怎么来的,讲解金融行业的一些操盘。看完这本书后,我就很有好奇心的去找相关金融书来看,去理解之前那本书里说的内容。
再然后去看了一些名人的自传,那个假期全都是泡在书店,那是第一次感受到看书是那么的爽。而这个给带来的就是我在学校做社团的时候全都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看社团,把社团看作民企,把学生会看作国企,学校是政府,然后每天就想着怎么在没有学校的支持下把社团做大,怎么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学校。
第二次是在大学毕业,在大三的时候在学校参加了个创业比赛,比赛的过程中才发现别人的项目是流水百万千万,才知道什么是产品经理,什么是技术,什么叫壁垒。回学校后果断放弃,出来实习,而实习的那段时间恶补了大量互联网相关书籍,加了各种社群,每天接受大量信息,每天的认知都发生改变,成长真的超大,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你的能力值是由你的认知来决定的,而你所到达的高度一定是由你能看多远决定的。认知是基础,眼界和心态应该是更高一层的。
呐,上面这两个例子全源于我对认知好奇带来的好结果。对比现在网络搜索,查阅书籍或者咨询专家要更困难、要耗时更多。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学得更多,更深入。因为要理解和记住的东西越困难,人的大脑就会越活跃,保持好奇心是进步的发动机。
好奇心应该分两种:
一种是消遣性好奇心,比如无聊的时候去打游戏,去刷抖音。这个对愉悦心情挺不错的
第二种是认知性好奇心,就像我刚才举的那两个例子,获取新的认知带来的快感真的爽太多。
完~
说明:以上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一定是我思考过的。
我只是站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去看,祝你开心~
欢迎留言讨论或者关注

下篇聊关于思辨能力和交际方面,还会推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