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强吉他日记(3)老师和同学的作用

从2014年到2016年,我都是在停滞吧。进展的契机很奇怪,貌似和吉他或者音乐没有任何关系。2014到2016,估计大大小小看了十几二十场音乐节、LIVEHOUSE的演出,专门跑到北京待两晚,就为了看一场扭机的演出,现在回想真的太疯狂了。契机并不是又迷恋上了宋捷一样的美貌吉他手,又想以睡摇滚吉他手的名义来发奋练琴,其实这些都没毛用。真正的转机是身体状况的好转,2016年鬼迷心窍地开始锻炼身体,之前打了快10年的羽毛球,球技水却落下一堆伤病。之前每天8~10小时不知“屎”地用电脑,工作、娱乐,所以感觉人就像废物一样。琴的进步,完全是因为开始发奋健身,忽然之间所有的关节疼都离我而去,好像重生了一样。

2017年春节,确认自己也是可以按住C和弦,弹几个分解之后,豆瓣找到广州吉他联盟,迫不及待地在年初九,别人刚营业,就杀上门去要求上课。第一节是体验课,一个手指也很短的老师,叫我弹了一个小时左右的654321弦,说我的右手有点扭曲,需要矫正一下。反正我就是来交钱上课的,体验完毕马上就交了600大元。那时认为600元可以4个月,不限次数地上课,实在太爽啦。还记得临走我担心地问了一下老师,我这样短的手可以弹好吗?老师说:你看看古典大师们,没有手指长的。后来很励志的一个视频,我存了好久,一个没有手的兄弟坐在长堤,用脚趾夹着拨片扫弦。没有手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吉他课程。开始计划是一周至少去3次,当然一开始劲头十足,入门进步总是很快的。单音弹了4、5首歌之后,就进入了和弦切换,又很难。手指爆疼,那时才明白即使长了茧,你也依旧会感觉到疼,每次练了快2小时回家,一出门吹着寒风,手指像受酷刑。
我上的是吉他联盟的大课,就是大概十来平米的房间,坐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师转圈圈教学,按每个学生的进度,指导你练什么。确认你练好了前面的,才会教后面的。我观察了一下,基本上学生都是和我差不多的,厉害的也就是到扫弦流畅一点。估计水平好的,已经去上私教课了。大课还是见仁见智吧,人多嘈杂,提供的琴也都是烧火棍,自己弹的声音基本都听不见,串着听到好多别人的声音。当然,老师都说一开始入门,就是练呗,不需要听得太清楚。我想也有一定道理,但我是没有坚持下来,4个月一共去了应该没有20次。我想没坚持的原因也有没交到朋友,哈哈,虽然学琴不是交友,但独来独往,真的不容易坚持。那时也有和同学聊天,老师教一个男同学弹的居然是宋捷的《我会想起你》,练的是切音。男同学居然没有听过原唱,我马上让他手机搜出来听。我走的时候他还问我会不会参加他们的聚会。其实要交朋友应该也很容易,只是我水平太次,长期不进步,人很气馁吧。

最好玩的是,我也试过在总是换人的同学中树立一个偶像,有一个高高的穿红衣服的男孩纸,常常和我一起上课,我就很留意他,开始观察他的水平,希望自己能和他一起进步。可惜呀,没几天,人家的女朋友也一起来上课了,哈哈,倍感失落之后,我好像就没再去上课了。老师也不再过问我为啥不继续上课,这次,差一点,我又放弃了吉他。

经历了多人大课的打击之后,我认为自学也能把琴练好的。于是慢慢在家死磕,把入门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后来》、《夜空中最亮的星》、《橄榄树》、《隐形的翅膀》等弹唱都硬给唱出来了,先别管扫弦节奏对不对,横按行不行,反正可以弹唱的也有10首歌了。到了2019年又是一个春节,我打算又把《吉他三月通》捡回来看,因为不想再练口水歌了。哈哈,又一次,三月通把我弹废了。遇到一首独奏版的《小星星》,换把加横按,和弦外加花。练了那么一周,左手几乎每个手指每个关节都爆疼,尤其是食指和小指。百度了一下,开始各种疑病症,百度也是个废人的东西,没事别百度。我这是不是腱鞘炎啊?再弹下去会残废吧?仔细阅读了各种病友怎么把自己废掉的经历,瑟瑟发抖。人家吉他高手,也一个冷不防就得了,得手术呢。长叹一声,我又决定要去找个吉他老师,这回要一对一的那种。初衷并不是我要炼成高手,只是为了问他一句:我这样的还能弹琴么?再弹下去会不会残废?

于是2019年3月,我又有了一个吉他老师,相对我这样的老学生,他意外的年轻。初次见面没有花哨的,直指痛处:分解和弦不能一次转换到位,要从低音弦开始,逐个音转换。不要迷信和弦图,自己想怎么按就怎么按,舒服、快就可以。和弦不弹的音不用按。就这三点,已经颠覆了吉他小白的所有世界观,WTF!但更气的是,他说的居然都是对的,按他这样来,快狠准。小白欲哭无泪,如果早八辈子开始找老师,现在可能都指弹大师了吧。我就这样妄想一下,每天还是得重头练起,爬格子,一首一首歌来熬。
老师是按民谣吉他考级的教材教的,我拜入师门时据说已经是4级水平。现在过了5个月,教了我10首歌,进展到7级。但每首歌都是弹得很水的,更别说唱起来。于是发狠1个月没去上课,把每一首歌都死磕完,每周一首。从《蓝莲花》跟不上节奏,到《晴天》魔幻反复循环,回头一看,哇,起初那么难的《江南》我也能唱起来了。爆发性的进步,是需要老师和同学的激发的。
上次去上课,老师惊喜地说:突然之间厉害了好多啊。他还问我要不要在他的师生音乐会上表演,我说我太次了。他说不会啊,好劲啦。然后叫了一个同学过来弹横按给我看,同学是即将表演《海阔天空》的男孩纸,手指修长。他说他练到烦的时候就去打一盘游戏,回头又练。我听了都想哭,没有练过琴的人是不会知道,共鸣有多扎心。每天独自枯燥地弹一遍又一遍,忍着各种痛,忍着各种砸琴、切手指的念头,忍着不想自己是不是个蠢材,往往就是老师同学的一句话把你的忍耐全线击溃,只想抱头痛哭。所以每次上完课出来,都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获得了信心和勇气,足够在之后漫长无趣的练习里好好殆尽。
8月23日,看了老师的师生音乐会,看着那些好动的十几岁孩子都能练好琴,自己也没有借口了。最唏嘘的是,在这个分分钟几十万上下的世界里,有这么一群人,脑子里没怎么想挣更多的钱,只是一心爱着音乐,一心为能弹好一首歌而欣喜,是多么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