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人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
我前阵子加了一个读书群,每天读书打卡,人不多氛围很好,周末看到一个读者说他觉得青山七惠的小说没啥意思,看了一半就觉得平淡不想看了,这个让我有想说点什么的冲动。
青山七惠在几年前获得芥川奖的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当中,描述一个刚出社会的姑娘一段生活,父母离婚,亲情很淡,反到是租房子给她的老奶奶给了她一点温暖,工作也就这样,打零工,最后结尾是进入到一段自己也知道会有始无终的有夫之妇的恋爱中,但还是抱着做点什么改变当下的想法去约会了。

这个故事里,没有坏人,没有死亡,完美的展现了当下生活这个年代的生活的平庸,当脱离了动荡、大变革的的时代背景之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可避免的成了文学作品中被描述的一部分。
而说实话的说,我挺喜欢这部小说的,在我们的普通人的生活中,真的无甚大事发生,但是,就没有被记录和描写的价值了吗?
而我总觉得(可能是片面的觉得)在中国,这种平淡性的描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太没有市场了。最近我加了一个写作小组,里面也很少有人会写平平淡淡的故事,有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是个故事征稿,开头就写自己姐姐自杀了,然后写姐姐被家庭父母禁锢思想,不能选自己的喜欢的专业,被迫跟自己喜欢的男孩分离,然后又经历了种种事情,最后选择了自杀,当然你能从中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身上的思想又有时代和大环境的影响,总之很快就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但实际上,我看日本的文艺作品,能看到大量这样的描述普通人的生活,没那么狗血怼天怼地,只有普通人内心的失落、挣扎,面对生活的无奈,我觉得对于和平年代生活的人,有参照,有反思,也同样有记录的价值。
就像我很久以前看的一篇文章(好像也是来自三明治),有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在街头因为开车的交通问题跟一个路人打了一架,这件事看起来再平凡不过,但是写作者说他反思作为一个一直循规蹈矩生活的人,为什么在这次事件中失控选择暴力,那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想要在生活中找到能够脱离于控制和被迫服从规则的生活之外,无所惧怕的自由,俗话说就是一点血性。在文明的驯养之中,上下级的关系,生活的体系完整的规训了我们,但是这一点点规则外的意外事件,哪怕没那么好,也让作者找到了一点生活的掌控感。作者在里面还提到了《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里面的思想,我觉得很值得一看。

我很喜欢这种表达,没有那么多猎奇的农村强奸案拐卖得绝症出轨自杀,没有什么奇人怪事,不用把文字刻意写的晦涩艰深,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人生难道就无聊的不值得一提吗?
老实说我在日本文艺作品里,确实看到了那种表达的平等性,甚至在某个瞬间,我暗自定下了以后写作的方向和价值点所在。那是在看一个畅销漫画家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九年》这样一部非常浅显的作品,封面封底描述了一个普通居民楼,作者拎着菜拿邮箱的信件什么的这样的一个日常场景,还有一只经过的瞄。看似特别日常特别接地气,又瞬间让人觉得记录了一个年代,我当时在想,这跟清明上河图本质有何区别呢,都是描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都是时代的照相机啊。

我高中时热爱看言情小说,有一本小说叫《龙的新娘》里写了一个场景,未来人们已经不需要爱情,少数的几本言情小说都被当做老古董一样放在亚洲的博物馆里,作为亚洲古老文化的研究。小说里的言情作者没想到自己的书还居然有这种价值,当时我看了觉得就开玩笑似的,一本言情小说有什么价值,不过是打发少女青春时代无处发泄的荷尔蒙和幻想罢了。

但是现在,我重新发现了这件事,甚至一直在脑海中记得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庶民文化的价值,里面人们的思考,价值观,择偶观,生活方式的描述,也折射了一个时代。
写到这里,又觉得很像在探讨城市和乡村的两种文艺作品,乡村也有乡村的视角和叙述,就像每日书作者鹿角漆写的那样,城市亦有城市表达的独特价值。
总之,就是很喜欢,那些普通人,去掉那些伟大时代背景之后,真实的、琐碎的思考和记录。
PS:搜一个人的好天气的豆瓣,也不可避免的映射到了社会问题,飞特族什么的,其实我觉得无论在何种社会下,关上电视关闭网络,一个人所要面临的生活的琐碎,挣扎和孤独,在所有时代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