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与路——中国地下摇滚地图初探(二)
上海——中国摇滚的另一扇窗
与北京政治文化中心氛围与悠远的历史积淀不同的是——上海,更多给人带来的是开放,糅合以及光鲜夺目的感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国流行乐的发源地,一直以来,上海以她独特的魅力让无数人为之倾倒。而这里的摇滚乐,与北方城市的音乐相比,它似乎也变得像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的差别一样,它细腻,精致,漂亮,小市民,却可能显得不够愤怒坦荡。

说到上海摇滚圈,首先要说到的就是育音堂。它的前身是在21世纪初拥有全中国最好设备的Livehouse ARK,在那曾经书写过无数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那里曾经有过无数的乐队来来往往,顶楼的马戏团,戈多,扩音器,无数上海乐队的梦想从这里启航,窦唯与不一定乐队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在这个地方。

后来,ARK的调音师张海生觉得上海依旧缺少演出氛围,于是,他正式注册公司,从筹备演出开始,一点一点搭建起了上海摇滚乐的基石。2007”年,上海育音堂正式定居在凯旋路上,从那天开始,见证了无数本土乐队的成长,也承接了大量国内外乐队的巡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摇滚根据地。现在,演出场所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更多的仅仅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部落人、Hard Rock、冥吧、U-Like、音乐仓、挂2、On Stage、哈雷、MAO,这些曾经光彩夺目的名字,更多的纂刻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中。

说到上海的本土乐队,就千万不能错过顶楼的马戏团。当年他们可以说给还是小屁孩的我提供了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他们用上海话搭配简单无比的编曲,貌似漫不经心的唱着一堆繁琐又细碎的小事情,好像是想要故意重复上海人的刻板印象,同时又在尝试打破上海人的固有形象。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尤其充满上海味儿的乐队。

今年,随着《乐队的夏天》一起走入了大众视线的“和平和浪”,则是上海风格的另一个代表,多元的开放性和都市气息,他们乐于尝试,喜欢新鲜,骚气又浪漫。此外优秀的乐队还有很多,比如冷酷仙境,鸭打鹅,十二小节,解离的真实等等,他们风格各异,又各有风采,共通构筑了上海格外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武汉——朋克之城
武汉坐拥大江大湖,骨子里充满了豪气。早在1998年,“生命之饼”连同另外三支乐队,录制了一张原创专辑,几十人直接上大马路巡演,嘶吼的正是朋克精神。同时,他又另有一副藏在街头巷尾的民谣风情,低声吟唱,荡气回肠。

说武汉,就不得不说说这里的朋克们。朋克文化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自二战结束起,辉煌的日不落帝国渐渐陷入了低迷期。国家经济萧条,失业率日创新高。人们在对现实社会失望的氛围中,用直白的语言咒骂着创口满布的社会,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发泄与反叛,朋克便由此而生。原始、粗鲁、反叛是朋克文化的符号。同样,过去的30年里,武汉这座曾经比肩北上津的“东方芝加哥”,在沿海诸城映衬下,光芒渐渐黯淡下来。在相似的际遇下,武汉为朋克文化的这颗种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废墟上开出一朵怒放的玫瑰。

武汉属于古楚地,自古以来便有着一颗叛逆的朋克种子。殷商末期,楚人先祖曾辅佐周文王,为推翻商纣立下功勋,却由于出身蛮夷而被周人轻蔑。当满腔热血被冷漠与鄙夷浇灭,叛逆的火花也随着迸发而出。楚国向周天子宣告“我蛮夷也”,与中原分庭抗礼。这种反叛正统的精神便深深根植在楚文化中,随着武汉方言“不服周”一起流传至今,与朋克文化中的反叛精神不谋而合。武汉人的性格张力强,在市井气重、火气大的表象下包含着务实与耿直的内核。他们心直口快、包容豪爽,喜欢讲胃口讲义气的人,鄙夷口蜜腹剑、阴诡虚伪的人。作为中国第一批朋克的代表之一,生命之饼邋遢却又尖锐,与其他乐队截然不同,一种充满地域色彩的市井智慧在进行一种相比之下更为实在,更为亲切也更独立更义气的反抗。这种独立与义气从一而终,直到如今,它成为了这支乐队最独特的性格。

人们常误以为武汉话刚直凶悍,仿佛下一秒就会撸起袖子干架,而实际接触后才发现他们在生活中温柔细腻,有时还会有一丝娇羞。这种反差萌能让人感到一种猛虎嗅蔷薇般的温情。这么多年了,最著名的live hose 仍然是VOX,就好像数年如一日的武汉气质,嚣张,高傲,自由,又不服输。我很难找一个人做为武汉地下圈的代表,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自命不凡,每一个人都很NB,充满了跟这个城市一样的嚣张。

这里有生命之饼,中国最早的朋克乐队之一;这里有自由放飞的田原,无畏了离开了跳房子和家乡,越走越远;这里还有彭坦,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好妹妹和旅行团,他们每一个都那么不一般,每一个都那么突出而富有激情。甚至是曾经已经变得模式化的音乐节,来到武汉之后都能变得独树一帜。武汉以它独有的气质影响了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并且通过音乐传递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南京—— 一个人和一座城
说到南京就不能不说到某位李姓先生。说到他就要说说南京的氛围。尽管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却对这个城市感情深厚。他写了无数首关于这个城市的歌,送给它一整张专辑,无数次跨年演唱会,还有一座成为南京独立音乐圈新土壤的欧拉艺术空间。

有时候我会觉得南京成也是他,败也是他。因为他太过传奇,几乎遮掩了其他人的全部光芒。其实,在他之外,这里曾经有过堪称南京摇滚圈中流砥柱的伪摇滚俱乐部,曾经有过天和琴行,五度琴行,有过燥推社,古堡,有过冷冻街和716。只是,和大多数中国的livehouse以及乐队的命运相似,渐渐的,他们便分崩离析了。

除了李姓先生之外,南京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乐队应该就是新浪潮/后朋克pk14了。除了音乐风格,杨海崧充满力度和隐喻色彩的中文歌词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们的特殊地位。冷酷病态的后朋克旋律和那些描写荒诞的歌词精准地介入了现实——即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时代敏锐感又相当具有音乐本身的审美品位,很特别。这种特点一直延续在他们的音乐当中,也让他们的音乐即便是今天听来,仍旧历久弥新。

在斑马倒掉以后,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南京的摇滚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如今,李姓先生被除名让独立音乐在这个城市的生存更加陷入了困境。我们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新兴的具有代表性的南京乐队,也许野外合作社或者四囍乐队能接下这面大旗?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