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三种方言+一群广告人
别人逃离北上广,我只想呆在北上广,别问,问就是任性
待得久了再累再疲惫,当地方言都能脱口而出,家乡方言在这里烟消云散,满口变成北上广流行精髓,这些精髓常见于公司里、日常中还有社交上,看后确定以及肯定自己就是北上广最靓的仔,然后和塑料朋友同事彼此肯定,消化乐趣
晚8点,望京soho,自媒体资深编辑vava在结束今天工作前打出了最后一句话
亲爱的,你是在北京吗?
1h后,对方发了个“耶”的表情
那她一定是在北京
晚9点,wpp大楼依然灯火通明,疲惫一天的lolita打开聊天界面,刚刚收到设计给外包的反馈
你base上海吗?
不用问,当有人问你base上海吗,我一定是在上海,这座city真是让人like,不用wait很久,就能过上dream life
晚11点,广州新晋当地人,老广州,珠江自媒体人纷纷前往北京路,毕竟广式早茶肠粉地道广州味赛过公司味和地铁味,没有人问你base哪里
在恰饭方言上,也各有特色
在北京说吃火锅,默认的一定是吃涮羊肉,倍儿有面
在上海吃火锅,默认吃火锅,超有feel
在广州吃火锅,默认吃清淡火锅,最紧要鸠兴
不过无论在哪,微信群sao话连篇,一顿操作猛如虎
我觉得你说啥都对,笑cry
面基后,脱口而出的digital语言
“你点吧,听你的,随便点,我随便吃点什么都行”
不仅如此
在北京人看来,全国最大高铁站是北京南站
在上海人看来,全国最大高铁站是上海虹桥站
在广州人看来,全国最大高铁站是深圳北站
出行方面也频出金句
在北京
师傅,从华贸到三里屯,走个四环到朝阳公园再到三里屯,临下车前师傅说道,您慢走
在上海
“师傅,去国金中心”
师傅一路沉默,遵守交规第一人,沉默寡言第一人,不绕路第一人,下车的时候,说道,小伙子,给个好评
在广州
广州打车难,珠江新城到体育西路地铁过于难,全靠拉客仔,还有如果是是佛山和广州的异地恋,打车来回,四个人都很安心
在抖音上语言区分更显著,你看这几条语音(文字)
welcome to 北京(贝儿京)
welcome to 上海(桑海)
welcome to 广州(gong dong)
所有北上广的广告人都潜心要成为一个本地人,然而现实让大家的每天心态如下:
每天很困,早起长痘
工资好少,上班很累
房价好贵,下班很晚
地铁好挤,生活太难
房东不同意卖房让你游走四方,上班不努力就能让老板过不上好日子
北京的你羡慕新兴泛海居住区和顺义中央别墅区
上海的你挣着滴水湖的钱,吃着静安区的饭,偶尔刷到有关汤臣一品的抖音,都会多浏览几遍
广州的你啥都吃,当地人吃啥你吃啥,一直以为享受生活才是基本准则,每隔仨月胖五斤
日常中,开口闭口都是别人口中的融资,消费下沉,koc等潮流新词,常见于街区咖啡馆和热门商务街区
无论在哪,一个流行段子秒get你的意思
一个问号代表啥意思
两个问号代表你说什么
三个问号代表,你特么说的是真的吗
微博朋友圈常用表情:狗头、可爱、干了这杯酒友谊长存,网混子的笑点我们都知道
广告人的社交,无非是去跨界快闪店和高逼格艺术展驻足打卡,该有的默契是饭可以不约,但照一定要拍
这时往往不需要什么精髓语言,只需要9张精修自拍便能收获屏幕对方点来的赞
关于精髓语言,北上广还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即使你某天从我身边消失我也能全身而退
这种精髓存在于北上广的角角落落,当然,得有个让你全身而退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