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法到底始于宋代还是明代?这个考古发现,提供了重要证据
“格物致美”——2018西海生活美学高峰论坛回顾,现已进行到第四期。在上期《西海大家No.3 | 廖宝秀:书画里的宋代茶事与茶器之美》一文中,廖宝秀老师从古代书画视角切入,全面解读了构成宋人茶事必不可少的点茶、龙团、器物和雅集活动。而作为宋人茶事活动的直接佐证——一件件出土或传世的茶器,在它们的造型、功能、审美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后世所知的器用风雅?

「本期导读」:
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渣斗内含茶叶,由此能证明泡茶法始于宋代?
《雍正十二美人图》到底藏着关于汝窑的什么秘密?
天下第一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1、吕氏家族墓出土茶器
讲到宋代,其最精美的器物除了现在清宫旧藏的汝窑、官窑瓷器之外,从考古出土方面来看,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也堪称极品。我们知道吕氏一门属士大夫家族,吕大临(1044-1091)是中国考古学者的先驱,其兄吕大防(1027-1097)还当过宋哲宗的宰相,所以他们这个家族出土的器物精致程度和等级均非常高。

吕氏家族墓里面出土的越窑、耀州窑器物,即使清宫传世的——像两岸故宫的收藏,或者其他博物馆收藏的都没有如此精美,更为难得的是其中还有相当多的茶器。另外,吕氏家族墓除了出土茶器外,还有一些祭祀礼器、饮食器、文房用器、香器和汉代器物,这些都是身为收藏家的吕氏一门,风雅慕古的体现。 这件吕氏家族墓出土的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套盒,上面不仅刻花精美,而且结构设计得很巧妙:圆筒形器盖下面还藏着双层内盖,一个还带有宝珠形盖钮。

随葬出土的器物还有茶碾、茶则、茶匙、茶盏、盏托以及茶瓶等多项茶器,最为难得的是,一件出土的铜渣斗和平底钵内,还残存有当年的茶叶。众所周知,宋代的茶制有二,一曰片茶(饼茶);一曰草茶(叶茶),官方虽然流行饮用饼茶,但草茶(叶茶)其实跟饼茶是同时存在的,也颇受文人喜爱。而草茶磨成粉末饮用也是宋代的主要饮茶方式,所以无论饼茶或茶叶都要将其研碾成茶末,再击拂点茶品啜。

当然,因为茶叶残留在渣斗和钵内,我们不知道它是否也必需磨成茶粉后再饮用,但现在有人根据这个钵里面的茶叶,推论出宋代也有我们今天的泡茶法,只是目前没有证据可以佐证。其实从唐代至宋代泡茶方式一直存在的,陆羽《茶经》里面提到的“痷茶”法则是类似泡茶的方式,只是在明代之前“痷茶”从来就不是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人王观国(12世纪)就曾经在他的著书《学林》中提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者皆常品也”。

北宋黑釉兔毫盏,也是吕氏家族墓出土的一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茶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很多兔毫茶盏年代均标注南宋,但这件因随吕氏家族墓出土,故其年代可推溯至北宋。由北宋文人梅尧臣(1002-1060)、蔡襄(1012-1067)、苏东坡(1037-1101)、黄庭坚(1045-1105)、宋徽宗(1082-1135)等多人的诗作书中都曾赞美建盏为“兔褐金丝宝碗”、 “鷓鴣斑中吸春露”,可以想见建窑黑釉兔毫茶盏、褐釉兔毫紫盏或油滴茶盏在北宋中期已经颇为流行了。

除建窑外,耀州窑同样生产有黑釉制品,如吕氏家族墓出土黑釉鹧鸪斑茶盏、黑釉茶托,展览时配置耀州窑青釉菊瓣纹茶盏,非常搭调。宋人的饮茶规矩是举茶必举茶托,所以茶盏和茶托是配套使用的,因此有各种不同材质的茶托,瓷器中属汝窑最为稀少名贵。另外同出土于吕氏家族墓的茶器除名窑茶盏和茶托外,还有石制(骊山石)的斗笠形茶盏与盏托。此外,也有温碗、执壶、酒盏与酒台子等生活及文房用器等。



贵重金属类茶盏与盏托、酒盏与酒台子的出土实例,另有四川省博物院藏的德阳孝泉清真寺窖藏出土银制茶器与酒器。

2
斗笠形茶盏、汝窑、建盏
斗笠形茶盏,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器形,除金银器、石器外,瓷器如定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还有南宋官窑都有烧造。虽然不同材质、釉色,但呈现的是同一个时代的美感。宋人诗词中常提及的“冰瓷雪碗”,冰瓷是形容青瓷茶盏,雪碗则是白瓷茶碗,“冰瓷雪碗”语出陆羽《茶经》记载,是描述越窑青瓷茶碗以及邢窑白瓷茶盏的釉色。

唐宋在茶器的风格和造型上有很大不同,比如茶托,宋代好像一个盘子上面放了一个碗,中间大部分是中空的;而唐代茶托,中部似乎只有一周窄小的凸缘,内底并无中空。


宋代名窑中最珍贵者非汝窑莫属,大家熟知的《胤祯妃行乐图》(一般俗称《雍正十二美人图》),其中的博古架上便陈设有三件很重要的汝窑器:汝窑水仙盆、汝窑盏托及三足洗。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暗藏了几件汝窑器(红圈) 台北故宫藏的这件北宋汝窑水仙盆,是传世中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无纹汝窑器,雨过天青釉色,全器满釉,无开片,只有在底部有细如芝麻点的六个支钉痕。乾隆皇帝很喜欢这件水仙盆,不仅亲题御制诗,还专为其配了一个紫檀木座子,座子里面更是放置了乾隆皇帝临摹宋朝四大书法家的书法册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更深层文化内涵。

就茶器而言,虽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汝窑器,但没有一件汝窑茶器。传世的汝窑茶器,几乎都被英国囊括了。大英博物馆藏的汝窑茶器,是一件葵口造型的天青釉盏托,上部呈碗状,托盘边沿则为内凹的葵口造型。它应该就是《胤祯妃行乐图》博古架上的那件汝窑茶托,只是雍正皇帝为其配上了一件明代的霁青撇口茶碗,由此可见雍正皇帝的配色审美观。



另外还有一件传世的汝窑茶托,被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这件汝窑盏托,为圆直口,天青釉色,釉面上带有细密的开片。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盏托的内圈足边上还刻有“寿成殿”款识,寿成殿为南宋宫殿名称。



在宋代,斗茶风气极盛,而黑釉茶盏便是在斗茶时使用的茶器,故宫收藏有一件清宫旧藏刻有“律”字款的兔毫盏。当时斗茶的胜负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看谁的茶汤泡沫能够维持长时间不消散,所以建盏厚胎、黑釉,是有利于保温使汤花不易消散,以及容易辨别白色汤花是否咬盏。


流传到日本,传世至今的一些建盏,能很好地让我们看到建盏上这种造物天成的窑变奇观,其中像鹧鸪斑茶盏(现称为油滴盏),以及有“天下第一碗”之称,能随角度、光线的变化,而产生不同釉面光晕效果的曜变茶碗。这件曜变茶盏流传有绪,历经德川将军家族收藏,最后由三菱公司创办人岩崎家收藏,并赠予旗下所属静嘉堂美术馆。




唐宋是中国饮茶史上最浪漫的时期,尤其宋代,随着品茶点茶风气的兴盛,各类茶器的生产已至高峰。茶文化发展到宋代是极致的,上至皇帝、士大夫、文人,下到平民百姓,均以点茶品茶为贵。所以流风所致,茶器均有一定的规制,时人对器用、器型非常的讲究,也表现了当代文人的雅致,不仅以诗文来表示内心世界的向往,一碗茶汤里面,确实饱含了宋人精致浪漫的饮茶精神文化。(全文完)
*本文摘自2018西海美学论坛
《宋代茶器与茶事之美》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