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读书
94年,就近上了村里的小学,成绩差不多中上水平,调皮,捣蛋。三年级的时候,从区里四五个小学抽了26个人组成了一个类似现在的提优班,很不幸,混进去了。2000年,小学毕业,考得还算将就。
那时候一般小学毕业也是属地化就近上区里的中学,如果想进城上好点的初中,除了分数要高之外,还要交一笔昂贵的择校费。看着还可以的分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不甘心让我继续在农村念。全市第一第二的学校分数够不着,第三分数还是可以进得去的。我爸是正儿八经的瓦匠工,垒砖盖房子,我妈链罩厂(生产自行车链子外面的壳子的,后来的自行车都没那玩意儿了)下岗之后一直自己种菜卖菜,这样的家庭要拿5400出来确实相当吃力,但是父母俩人执意要让我进城念书。
那天,一家三口去银行取了钱就骑着自行车奔学校去了。钱装在布袋里包了起来,手指头厚的一踏,被我死死地揣在怀里,是我当时见过最多的钱了。到了学校,报名的窗口乌鸦鸦的得有两三百号人,有交费的,有问询的,天又热,根本就排不上队。幸亏我爸人高马大挤进去,分数够钱也有,把名给报上了。同班的邻居就没那么幸运了,上午去看了之后回家凑钱,下午再去报名,结果分数上调了,择校费也上调了,最终也没报上。
尽管父母出身农村,但是都是高中毕业,也从来没觉得生女儿是帮别家养的,重男轻女什么的。正因如此,有他们做我后盾,自己才能一步一步往下走。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007forev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