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裸辞,单身的我选择做这个疲惫世界的勇敢英雄
梦抵布拉格 致一场作别青春的诗和远方
看标题,你是不是觉得,诗和远方对于我们现在30+的人看起来是个笑话?嗯,没错,在失业前我坐在明亮的独立办公室拥有自己的团队,拿着北京白领管理层还不错的薪水。我曾经笑话过那些20多岁的下属递给我辞呈时写出的理由:追求诗和远方。而如今我坐在布拉格以南的高堡上独自一人喝着一瓶捷克啤酒。我想,此刻这就是我的远方,而下一个远方还在等我。
先说说我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干嘛? 我的20年同窗发小可儿,已经有了两个宝贝,此刻应该在奶她家的老二顺便翻着某宝比对孩子用品哪个划算。
我的8年好闺蜜米粒在法国嫁作人妇,每天在研究各种菜谱。 我的那些曾经看似和善的同僚在办公室继续维持一种表面的和平,而实际上都在尔虞我诈、担惊受怕、明哲保身的为留在公司赚钱而“打拼”。每个人都辛苦的演着自己的生活大戏。
周而复始。 而不管如何,这些生活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得失业当然少不了受够了被挖坑、被泼脏水一系列的职场“戕害”。有人觉得我“死”不了,三天就会 去上班,毕竟不缺offer,不缺朋友资源。可是我确实休息了2个月了,并且依然不想上班。

在辞职的第15天后,我的捷克申根签拿到手了。于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做任何攻略的情况下,订了一张飞往布拉格的机票。让我意外的是旅行前我并没有激动或者焦虑。
而在旅行前我列了一个心愿清单...

然而,最可怕的是明知道一些仓促得决定会让自己今后措手不及但你还是要去做。整张图都在证明赚钱之于实现一切计划都极为重要,但管它呢!
01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离京那天是个午夜,行李箱的轮子碾合着地面发出喀拉拉的声响,可是这样都没有到扰夏夜的嚣蝉,夜静的让人发慌,没有人问我有没有顺利登机,不过我也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日子。
因为穷,买了俄罗斯的航班,之后的经历让我着实明白,再穷也不能买俄航。
Tips1
1.去往欧洲的俄航基本上莫斯科转机,机场不大,非常好走所以不必选择转机间隔较久的航班,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打开你箱子的机会,我很多生活在国外的朋友后来都跟我说,箱子里的东西少了或者被翻过了,我的箱子包裹复杂所以“幸免于难”。
2.排队就吓死你,因为便宜人就很多,我幸好提前到机场可还是排队1个多小时。
3.T2登机,没东西不说因为排大队害我都没时间在机场买买东西,回来的T2什么都没有,机场日上不能好好享受,差评。
4.米有电子登机牌 我在回来的时候打登机牌才能退税,周折一番,继续差评。
抵达莫斯科的清晨,体感明显比北京冷一些,掏出Moussy的风衣,瑟缩在转机登机口的座位一角。俄罗斯人的礼貌程度不高,他们带气的苏打水拧开时溅了我一身,却只抱歉的看了看我,所以崇洋媚外的一群人就省省,不是所有老外都有教养。
整个人在飞机上昏昏沉沉,大概是时差的作用,我做了很多碎片的梦,梦醒时想起初中因迷恋拉赫马尼诺夫,写过的一首小诗《在拉赫马尼诺夫中诉说》
阴雨天像在你心里攀岩 艳阳天像在别人心里蜿蜒 多明亮的忧伤,以及飞起来的悲伤
铿锵是琴键的语言 低垂是女巫的预言 多诚实的高尚以及躲起来的创伤
填满空气是指间烬燃的香烟 碾碎呼吸是耳中循环的余音 多迷人的姿势,以及折起来的往事
播种在空气中浮躁的谎言 浮沉在晚霞中温婉的誓言 多迷人的遗失,以及走不出的故事
卷入人潮的你反复咀嚼和别人的诺言 陷入黑暗的我耐心期待和自己的公演
多讽刺的解释,原来都是别人的天使
初中那会我以为自己以后会是个诗人..后来看岩井俊二,看米兰昆德拉,就爱上了小说。对爱情的向往沉浸在桎梏与自由的矛盾中,最后剩下的是对神秘城市的向往,去过日本的足立市,看到了远群山近白鹤的田间静谧,却感到了背后星野眼里看过来的孤独乖戾。就想着布拉格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传说的圆润的石子路在干燥的夏夜赤脚踏上去会不会让我咯咯发笑,点燃香烟会不会有陌生且忧郁的男子投递惺惺相惜的目光。
02 迷途漫漫 终有一归

落地布拉格的时候已经是骄阳似火的中午,朋友开车在机场等了许久,路上热情的讲解着布拉格游玩的注意事项,我看着车窗外飞驰两旁的异国脏旧建筑,却并没有特别开心。此时此刻,依旧感到“国外的月亮没有比国内圆”。
欧洲的紫外线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没有国内的特产“雾霾”,我拿起草帽也不知所措。因为要在布拉格待一阵子于是选择租住在小城区离城堡近的一间公寓。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携程,我到底在哪定的公寓呢?(这次比对了一下Booking欧洲上的公寓很划算,夏季打折很完美。但爱旅行的人应该把粉色框内3个app都下下来,我都用过只不过这次Bpoking非常nice。)

关于布拉格住宿的问题实在是想和大家吐槽一下。很多人旅行考虑住宿都会焦虑,到底是住在景点集中的地方好,还是住在舒适却离景点远点的地方好呢?
下面我要细致的和大家讲述一下关于布拉格订酒店的心得。当然首先你得有一张全币种的visa信用卡(个人推荐招商银行visa,办得快走哪都方便,我这些年都靠它国外游荡了,当然银联卡也要带,因为欧洲有些地方针对中国游客打折只能靠银联卡,比如莫斯科)
Tips2
1.提早预订。夏季7-8月是欧洲旅游旺季,预订时间最晚不要超过6月15号,否则你将损失20-60欧不等。
2.多软件比对。有些app会有额外的增值税、城市税,但有些价格却全都包括税费。所以多看软件是没错的,我同比比较了携程、途牛这种,才选择了Booking。
3.城市位置选择。如果你是景点打卡类型,一定要住的舒适安静高端,你就不适合住在老城或者小城区。因为那边普遍旧且嘈杂。而且拖着大行李走石板路你也会崩溃。如果你是不怕累可行走看尽城市早晚美景的类型,只重视住宿干净即可,那么恭喜你,一定要住在小城或老城区,入夜的布拉格会令你收获无限。
4. 7天以上布拉格居住建议预订公寓。亚洲人一定是不能吃得下捷克人民喜爱的大猪肘子的。你会选超市购物自己做饭的。这时候公寓提供给你的是一应俱全的做饭用具,洗衣机、烤箱等一。当然包括洗衣粉等等。但布拉格很多公寓没空调因为温差大冬天暖气不错但夏天夜里凉快开窗用不到,不过要是一定要关窗的(外面酒吧有噪音)一定要邮件问清楚公寓有无空调。
5.尽量沿河找公寓。这样城堡区和老城景点两不耽误游览,累了还可以回到酒店休息(布拉格下午2-4点晒的会晕,建议回来睡个觉,早上8点出门。)

布拉格的第一个夜,并没有因为时差变得漫长。我先去了高堡看夜景,山脚下人山人海的亚裔面孔,但竟然都是韩国人。7月布拉格的夜风竟然是凉的,我好看的裙角被吹蓬时我探身望向查理桥,才发现到处都是甜蜜的情侣,我得承认,已经单身5年的我竟然丝毫不觉得尴尬。单身久了,免疫系统自然很好。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是不是,有许多30+的姑娘都和我一样,单身却自得其乐。
社会赋予了我这种人很多标签。
30+,大龄剩女,剩斗士...
用人单位给我们设立许多不录用压低价的“路障”
未婚(你得休婚假)、未育(你得休产假)...
我一直在想中国的女性一直没有因标签和歧视而大量抑郁致死,是哪里借来的勇气?

出发前很多人跟我说:
你一个人旅行太勇敢了!你是不是受刺激了一个人去欧洲?
你有啥想不开,没男友自己瞎跑啥?你出去哪来的钱啊,你不都失业了吗,不攒攒钱吗?还有很多,我竟无言以对...
好吧,我为什么要一个人旅行呢?
这要先说说单身者旅行的意义。
我这个人是喜欢写日记的人,“日记患者”有一大特点:心思细腻敏感。他们对于见闻是具有发散思维和关联思维的一类人。你无法将迅速感知的事物与快乐马上与同伴分享,因为同伴难以跟上你的跳跃思维,同时你会因为这种沟通不畅嫌弃同伴,并肩旅行的意义和乐趣多数变成了劳累与无聊。我试过很多次与他人结伴而行的旅程。基本上令我痛苦不堪。
闺蜜之旅,很不幸我没有遇到可以和我节奏相同的闺蜜,多数是我早饭都吃完了,她还在睡觉。要么就是不想走路,只想景点打卡的美女们。再或者就是厌烦博物馆、艺术馆得一类闺蜜。节奏、耐力、兴趣等区别在生活中不影响你和闺蜜的交往,因为它只作用在可怕的“闺蜜之旅”时。
爱人之旅,以前有男友的时候,一起旅行就没上午出过门,因为不是他太累,就是我太累。但这还算好的,可怕的是旅行分歧,大男子主义却又真路痴的无知,情侣在旅行中吵架,真的不够美好
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服你相信一个人旅行让我着迷这件事,那么我有钱有时间还自闭,你信吗?


后来,我只能自己一个人行走在路上。算一下走过的城市不下50座,可爱过的人就那么几个,可见那些旅行艳遇不成立,我这种安全感极低的人,是无法在旅行中爱上陌生男人的。我的日常安全感来源于手机满格的电量,过马路时路口亮起的绿灯,出门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手机、钥匙、还有足够的现金和银行卡,包包里常备的纸巾和卫生棉,按时做好的工作,下雨天提前收好的衣服被子,以及生病时还能撑着一个人去看病打针吃药的力气和理智。除此之外的所有未知,基本上我会远离,一个信奉细水长流才是真爱的姑娘,一见钟情之于她就是场闹剧。


03 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分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在国外有车是最方便的事,但是现在没有国外驾照被查的几率很大而且出了危险保险根本不管,他会因为你没有合法驾照而拒绝承保。早年认识的朋友在布拉格已经20年了这次非常照顾我,百忙中开车安顿我,带我去吃好吃的。逛了布拉格的超市,看了布拉格夜景,当然吃了土豆汤和大肘子。关于吃,我觉得没什么要说的,只要不在天文钟下面吃东西都不算太贵,物价和北京中高端餐馆差不多。中餐馆在布拉格也有,但没有觉得很喜欢,已经偏离了中国人的口味,多数中餐馆在照顾老外的口味,所以你一定要研究超市和公寓燃气灶,自己做饭吃,不然你会消化不良、便秘...
捷克好吃的肘子+馒头 (原谅我对于它们称呼的那么随意,我是真的没记住他们优美的捷克名称)

这个就是那个牛腩土豆面包汤,大概这是我在捷克唯一的热爱了

另外我要给大家放几张我去超市拍的照片(友情提示:1克朗=0.3元人民币 )
虽然不那么美丽,但我非常喜欢的原因是:满是人间烟火气


独自一人身处捷克的第二天,远行的焦虑就消失了。
因为我开始独自一人夜跑、逛深夜的超市、在无人的青石板上赤脚起舞。



因为离住的地方很近佩特任小山就成了我夜跑的主要场所,平时可以坐小火车上去。这就是“走马观花客”看不到的夜晚的布拉格。上面有许多情侣同心锁 绝对推荐小众的布拉格浪漫景点。
因为在路上每天都有手写日记的习惯,夜跑那天莫名的流了感性的泪水。我想起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特蕾莎描述托马斯帮她“安排”在佩特任山上赴死的那个桥段。小时候我都没有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安排另一个去死,后来才深深的体会到女主在那一刻臆想出这一画面的无奈与绝然。每一次丈夫的出轨都让她赴死一样压抑绝望,她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由托马斯安排的,这种依附让人觉得连死亡都可以被安排,即使走到死亡也是丈夫托马斯一手造成的,但在最后一刻她选择活着。文学角度上讲真的是一种高级的写法,残酷真实,给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跑完步我赤脚行走,很可惜那天我赤脚在凌晨1点的布拉格广场跳舞时并没有影像的记录。几个醉汉一直在吹口哨,而我并没有觉得他们可怕。那天我的日记是这么记录的:人性最深层的自我解放来源于面对陌生环境时卸下的疲惫伪装。这是人类最清醒的时刻。
04 人类不可能幸福的原因之一: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布拉格作为旅行的起点? 那我着实要说一下这一切确实因为米兰昆德拉先生

我记得第一次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时是四年级的暑假。中式教育布置的假期作业就是如此。各位要知道世界名著的范围之广,《茶花女》、《傲慢与偏见》、《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你无法相信我在初中来临之前看过了上百部这些所谓的世界名著,然而谈其作用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只有三成学习上的帮助,其实倒不如看一些古文观止之类的文言文作品。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名著们”在我长大以后重读起来歧义颇大。那种矫正思维式的重温让我在刚刚形成的三观里进行了一番自我的“左右互搏术”。可笑的是在读米兰昆德拉前我竟然一直以为我们班男同学公开喜欢女生是可耻的表现。想来在11岁那个炎热的盛夏,一个小女孩重新构建了自己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算是一种之于无知的拨乱反正,亦或者我把它称为缓释内心疾病的特效胶囊。

这是在布拉格这座城市用手机拍摄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那天同样等电车的我,耳机里没有播放音乐,无意听到他们的对话,但是我却眼圈泛红,于是我想记录下那一刻。故事大概是这样:相爱多年的情侣流泪相拥,女孩要离开布拉格,短期可能不会再回来,男孩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你,直到你回来,如果你决定不回来,那你告诉我你在哪,我去你的城市...
朴素的剧情,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异地恋,悲伤的讲,可能他们永远不会再见,又或者相爱的人走遍天涯终会团圆。只是影像之美记录的是那一刻,他们的情绪和整个布拉格城市的伤感气质融合一致。我从来不觉得布拉格城是鲜活热烈的,哥特式建筑从来不会让人觉得温暖,如果真的让我概括布拉格, 那么它只能用迷人、神秘、忧郁的词汇进行描述。我并没有因为近距离接触它而不爱它,相反我更加喜爱这种深沉的忧郁。这座城市治愈了我多年的失眠症,也许是城市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含氧量充足,又或者是冥冥中有种与你气质和气场极为相融的能量场,我把它称为城市磁场。
这个是我在后来所有行走的城市里从未感知的,这种体验奇妙和感人,有谁会因为拥有高质量的睡眠感动的落泪呢?相信总有人和我一样...在这个疲惫世界里稳步的行走,因为你是比别人更勇敢的英雄。
(文系原创转载请豆油)
日记预告
1.全面分析布拉格到底哪些景点值得深度游
2.带你全面领略CK、KV等小镇的最美风风景
3.哪些商品值得购买,在哪买?怎么还价?
4.小镇里哪些酒店、商店去了以后避免入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