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杯茶,与乌龙初识!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元代文人仇远的一首《处暑后风雨》,带我们感受到了秋的意境,在微风凉凉的秋季,较为适合饮用乌龙茶,得以养心,润肺。
对乌龙茶的认知,有一部分不喝乌龙茶的茶友会对它的种类有所混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茶友们初步的认识乌龙茶。

乌龙茶,即青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半发酵类茶,起源于宋代,在清代逐渐成形,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乌龙茶的家族很庞大,主要产区为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不同的产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长环境,自然其特点也会不同。

闽南乌龙:
闽南地区的乌龙茶,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名声赫赫”的铁观音,这个名字,即便不喝茶的小伙伴肯定也听到过,其中核心生产地是安溪,所以在市场上听到安溪铁观音的次数,甚至多过铁观音。
闽南乌龙中,除了铁观音,还有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也是较为常见的闽南乌龙茶。

闽北乌龙:
闽北地区的乌龙茶,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大红袍了,大概因为名字里有个“红”字,曾被一度误认为是红茶,其实它是出自闽北的武夷岩茶。
除了大红袍,还有肉桂、水仙、五大名丛,应该都是经常听到的茶类了。

广东乌龙:
广东地区的乌龙茶当中,我们常听到的应该就是凤凰单丛了,它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一带,香气高扬,久泡不散。
广东乌龙中,除了凤凰单丛,还有凤凰水仙、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等较为熟悉的种类。

台湾乌龙:
台湾地区的乌龙茶,是清代由福建传入台湾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包种茶,最为出名的还是文山包种。另一个就是台湾乌龙茶,白毫乌龙、冻顶乌龙都是闻名天下的。
当然还有金萱、翠玉、木柵铁观音等品种,至于其他的大部分可以称为台湾高山乌龙茶。

不同地域的茶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的乌龙茶也各有不同,它们都受到周围山场环境的影响,花香果香的熏陶,成就了独特的自己。
华灯初上,闹市中,依然人潮涌动,泡一杯茶,找寻那份少有的宁静。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每天分享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