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想象力的人
昨天,一个曾经在海外留学的朋友说,“国家就好像父亲一样,能够换吗?”当时听到他这样的理论,我内心是惊讶的。国家作为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它的具体体现繁多,领土、人民、法律、民族性等,都是国家的一部分,而父亲作为一个具体的人,除了法律上的含义,还包括他具体的血肉形象。如果你非要认同“国家”与“父亲”都是抽象概念或双方都是客观存在,那么我还想问,孩子在被父亲伤害的时候,能够解除之间的关系吗?如果你认为孝道是无法违背的伦理,我只能说,他真的缺乏想象力。
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常用“毫无想象力”来批评他的恋人,结合整本书来解释,就是恋人缺乏同理心,也缺乏寻找其他解决方式的能力。恋人无法理解艺术、责任的存在,任性地以自我为中心,把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与事摧毁,而这便是王尔德对恋人的控诉。
几天前,听到朋友与神婆的对话,神婆聊起她的过往,自小多病,是因为有神在她身边,这些神当中有好有坏,只要好好利用,就能化险为夷。朋友说父亲死后,一直梦见父亲的灵魂在家里徘徊,于是神婆说可以为他做法解决,并且朋友不需要在场,神婆在自家里就能解决,让朋友给她微信发红包。更进一步的,朋友又聊起了时辰八字,神婆让他在家里供奉神台,并把家里的植物都拿走。
我不否认世界存在无法解释的现象,但我反对把这些现象人格化,用贫乏的想象力去理解看不懂的事情,并用简单的思维合理化,但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当一个人学会逻辑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他的思想与感受都将会改变,宇宙的浩渺,人间的是非伦理。
逻辑并没有一条固定的方向,更多是学会存疑。对一切未知与答案保持距离,在客观存在与主观思想中转换,便会发现之前你理解的固态思想,慢慢地融化,成为无法组合的元素,他们会根据你的想象力而改变形态,这就是我理解的充满想象力的人生。但逻辑的想象力,需要大量好奇心与知识累积,它并不是空中楼阁。你要阅读与讨论,尽量知道更多的可能。这种想象力的危害很大,因为当一切都有可能,那你也无法把握住“真理”。
想象力,是可以假设的能力,想象生活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当你不再认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时,它只是一个由无数零件组合的机器,而你是一个血肉的个体,有精神与肉体的感知,你会对这台巨型机器充满爱吗?
想象力是一把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