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贤文:骑行八十多里路,是一种什么感受

今天去了趟大学城。
骑车去的!...
早上六点多起来,骑车出去,吃了碗豆腐脑,一根油条。
导航去大学城,以前工作室离大学城比较近,隔着一条 太榆路,再往里走就是大学城。
新工作室离大学城就比较远了,全长26.9公里,骑行大概2小时多。
去的时候有些路不熟,可能不太会用高德地图,在环路上绕错几圈,后来下载了百度地图。
之前在去厦门机场她们用了百度地图,提示比较多一些,不容易走错。
去了大学城已经是九点多,大学城本来就很安静,学生们放假,现在人更少。
练完后是中午,在那边吃了点饭,休息了会,下午开始往回走。
去的时候一直在赶路,回到时候没那么着急,路好走,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回来了。
胳膊出了不少汗,运动过后很酸爽。
这大概就是利用兴趣做事的乐趣,如果只是为了去办事,让我骑自行车两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太远了,太累了,一大堆的理由...
可是当把它当作一种乐趣时,好像就增加了一份乐趣,距离与体力都成了一份乐趣。
一路骑行,一路需要遵守规则,规则不可以随便触碰,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但不轻易触碰规则,尽量不挑战概率,这是一个自我要求,无关道德。
这是其一。
其二,骑行路上,一路风景,有顺风,有逆风,有上坡,有下坡,还有平路,这就是人生。
顺风时,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好像并不需要努力,即使不蹬脚蹬,车也会自动骑行。(这也是公路车的好处,配件比较好,同样的坡度,它能将转轮速度提到较高水平)
当在下坡时,好像也无需什么体力, 也没有什么技巧,只是往下溜就行。
可是不可能一路顺路,总有爬坡的时候,总有逆风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着急,保持在同一踏频上,就不会太累。
如果一着急,一使力,就会因为节奏问题消耗体力 ,腿部很快就会变得酸累,短程冲刺还好,如果路还长,就必须是稳定在一个频率上前行。
不着急,不放弃,慢慢走,只要用力,就会往前走。
骑车也如爬山,有它一份特有的乐趣,也许会累,但累的开心,这种累,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与释放。
骑行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一种运动方式,在路上经常会碰到骑友在骑行,未来,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或许选择一辆不错的公路车也是很好的出行方式。
尤其是大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很多路都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把出行当作一种乐趣。
今天来回骑行四十多公里,对于专业骑行者来说,这只是很小的距离,可是对我来说,很开心。
办事的同时,也顺便取悦了自己,锻炼了自己。
把乐趣应用到更多生活当中,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这也是一种特别的释放方式。
当出行越来越方便时,如何能健康出行,安全出行,快乐出行,乐趣出行,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选择。
今天本来计划写写站桩,写着写着停不下来,全部成了骑行,不过,骑行也好,爬山也好,跑步也好,站桩也好,身心灵也好,都是一回事。
从起到到终点,不管骑多长,走多远,不管用什么方式前行,最终还是回归自己。
赵贤文 ∣传播自愈文化
传播践行 自然站桩,自然拍打
轻轻松松站桩,自自然然健康
轻松激活自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