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笔记: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这一部分是“始计篇”总纲,首先提及了“慎战”的概念。仗不是轻易就能打的,那毕竟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得提前做好计算。
孙子提出兵家有五大要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道”最重要,书中各版本注解都将“道”译为“政治”,将“民与上同意”译为“要使百姓听统治者的命令“,可是我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战争不是统治者搞权谋的工具,而是某种情况下迫不得已的手段,主要还是要“得民心、顺民意”,就算是战也得是“义战”,搞政治总是下下策。
此处的“道”,不知是否可理解为“天道、正义”,只有是“义战”,才能得民心,才能令兵士无所畏惧,可以为之死、为之生。
如果切换到商战、领导者决策者视角,大概也是一样吧,所谓“小商营谋,大商营德”,利益与产品固然重要,但对于一家公司、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样重要,道德感责任感应引领行业,道为本,甚至重要过眼前的利益。所谓得“道”,得民心,我想便如当年海尔砸冰箱一样吧,策略可改,小利可抛,内核不变,道义不倒。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接下来就是孙子对“道、天、地、将、法”五事在实际中的具体分析了,也就是“七计”。 “七计”是根据“五事”的自我推演,就是在战前自己先盘算一下:哪一方的主帅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多粮足?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比较了这“七计”,我们便可大概算出敌我强弱水平了,也可以知道自己胜算多少。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能不能赢自己心里还没数么... 换句话讲,要是让我和博尔特比跑步,和姚明比篮球,那再怎么派神仙军师、定神仙战术也没用啊!就是田忌赛马,也至少得在自己的上等马胜过人家的中等马时才有意义呀。
其实控妹觉得,《孙子兵法》里的“计”和《三十六计》里的“计”不同,始计篇的“计”是指【计算】,而不是“计谋、计策”。如果说三十六计中的“计“是抹在刀尖上的毒药,虽然好用可却总有点诡谋的意味在,那孙子兵法里的计就是堂堂正正、真刀实枪的战斗力。
我想,用我们围棋里的话来说,《三十六计》总有那么点“妖刀、骗招”的味道在,如果被人识破了,好好应对之后就不会发挥作用,甚至有所亏损;但在《孙子兵法》里,如果你的“计”过人,那就好比在围棋中计算力极强,本身就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哪怕是对方觉得有些是“无理手”,但也拿你没办法。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下面就是大家最熟的【兵者,诡道也】,和【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了。
其实想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比想象中难得多。是啊,兵法就那么几篇,可能大家都熟记于心,谁知道他在哪“不备”,在哪“不意”呢?
比如说,就兵家对战而言,我告诉你我想打哪,确实有可能是我真的想打那;但也有可能是我佯攻、声东击西;还有可能是我让你以为我是佯攻,其实我真想打那… 所以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也没说起来那么容易,战局千变万化,具体事情还应具体分析。
忽然想到《天龙八部》里段誉所用的“凌波微步”,步法本身自是精妙无比,任何人想尽办法都不能近身;可若破解却也容易,不去管他,自己随便使一套功夫,他反而逃不脱。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对战也是,不可跨越阶级,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比对方聪明一点,多算一步,否则反倒麻烦。但这“聪明一点、多算一步”背后,可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然而外在的表现型只有这“一点点”。所以,如何精准算到对方的阶级,评估好对方的实力,也侧面反映出自身的水平了。
还是拿围棋作例,假如你和一个高手下棋,最后只输半目,不一定是因为你只比对方差一点点,很可能你通盘没有机会,对方实力特别强,始终能精确地算到如何赢你半目。就比如柯洁和Alphago人机大战的第一局,虽然柯少最后只输了半目,但这半目却是人工智能无数次精确计算的结果,是让你安乐死,像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到最后才把你吃掉。所以,这半目可能是天堑,反映出你自身实力与对方相差的巨大鸿沟,虽然只输一点点,但实际上毫无机会,亦毫无胜算。
在此也更理解了【多算胜,少算不胜】。这里的“算”并非指计算,而是指胜算。所谓“多算胜、少算不胜”并不是指“多计算几步就会赢”,而是指“胜算大的时候会赢,胜算少的时候就会输。”
仔细一想,这不是废话么,谁不知道胜算大的时候会赢,胜算少的时候容易输呢?但其实,《孙子兵法》就是一门纯讲究实力、反奇谋巧计的兵书。咦?是不是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事实上,孙子一直强调的是,能不打就不打,如果非要打,那也尽量有百分百胜算再打,最好以石击卵,打闭着眼睛都能赢的那种仗,你要是非打没胜算的仗,别找我,我又不是神仙,我也没辙呀.....
所以,孙子一直提倡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要【胜战】,是先胜后战,知道肯定能赢再打;而不是像普通人,要先战后胜、战中求胜了。
本篇小结
《始计篇》作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一篇,也是提纲挈领的一篇,主要讲了“五事七计”的使用。其中“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而七计则是根据前面五事的自我检查、战前盘算,最后确定敌我双方到底胜算几何。
如果胜算大,赢的概率就大;胜算小,赢的概率就小;要是没有胜算,那就干脆别打了,神仙也没辙呀。
胜负的计算就是这么简单,能不能赢,多数情况是在你比之前就可以确定的。
佳句摘抄:始计第一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兵者,诡道也。
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4、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很高兴能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心得是很主观的感受,无所谓对错,然兼听则明,欢迎您留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控妹个人公众号:shicikong
诗词控,一个无转载、纯原创的国学、诗词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