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晟 | “郊区的鸟”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前言
上月,《郊区的鸟》终于定档8月30日,赶上了暑期档的末班车。这部去年First影展的最佳剧情片得主,获得了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提名,2019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等国际大奖。总之,这部惊人首作,你绝对不容错过!
导演仇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本人就像简介中说的那样,风格乖张,举止儒雅。称着《郊区的鸟》即将上映,我们一起吃了顿饭,喝了点小酒,聊了聊他和他的作品。
听说,开拍第一天导演就“罢拍”了,拍摄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快跟我一起来看看!


仇晟
青年导演
生于杭州,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浸会大学电影MFA毕业。风格乖张,致力于寻找电影新的可能。首部剧情长片《郊区的鸟》获得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并入围第7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及其他十几个电影节。
AME人物札记
&
仇晟:
“‘郊区的鸟’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根据导演口述整理)
正文共:3374字 23图 预估阅读时间:7 分钟

《郊区的鸟》剧照 ▌
“儿时的电影启蒙”
以前我做过一个基因检测,说我南北血统各一半,还有些印度血统...
我爷爷是从苏北过来的,爷爷当时带着我奶奶私奔了,那时候从苏北沿运河下来到拱宸桥的码头,后来就在杭州安定下来。

8、90年代的杭州拱宸桥▌
我妈是做财务的,我爸是钢材商。但我爸有点浪漫主义,他年轻的时候做木匠,跟着师傅天南地北地跑,他倒不会进行艺术创作,但他的方式是每到一个地方就把那边的菜学会,然后在家里烧给我们吃,他很会做菜,我堂哥就受他的影响做专业厨师去了。

《鸦片战争》(1997)▌
说起电影启蒙,外公小时候经常带我去看一些大片,像《玩具总动员》、《鸦片战争》...他会在家里买一些港片、大片的DVD,但自己不怎么看,反而都是我在看,我就这样一直看到中学。
我在高二时就非常喜欢看电影了。
因为我的中学们语文老师都爱看电影,有一个影迷型老师会在语文自修课上放电影,当时放过《美丽人生》《黑暗中的舞者》《现代启示录》...

《美丽人生》(1997)▌
另一方面是我基本上每周都会去学校对面的街道,在一个卖盗版碟的摊子上淘碟。有段时间因为要备战高考,家里离学校特别远,双休日也不回家,就跟同学住在学校,那时候我们会跟保安搞好关系,晚上混到教室里用投影看电影,周末每天看1~2部电影。

《圣山》(1997)▌
高考复习累了就在教室里偷偷看,那时候看电影是纯挑好看的封面,没想到片子很不错。后来就靠这方法认识到很多导演,像大卫·林奇,格斯·范·桑特,还有佐杜洛夫斯基。
想做电影也是因为一件事:高三时看了一部范·桑特的《不羁的天空》。
那天我跟同学去操场打完篮球,吃完烧烤,淘了这张碟晚上在教室看,因为打篮球太累,刚放三、四分钟我哥们就睡着了,最后就变成我一个人看。

《不羁的天空》(1991)▌
其中有一个段落是主角的年少回忆:他躺在母亲的膝盖上,母亲摸着他的头发,看到家乡的小房子,一条大河,在夕阳底下,鱼跃出水面...当看到那个画面的时候,我突然特别的震动,就觉得我一定要做电影。
“夕阳下的鱼跃出水面”,这在我之前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过,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强烈地觉得如此漂亮。然后我就去跟老师们说我想学电影,老师们都疯了,那时候已经大概到3月份了,当时艺考也已经过了,家里人说艺考不能考就正常高考吧,然后就考上了清华。

《不羁的天空》(1991)▌
在清华我读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自己本身比较喜欢,因为他跟人的意识,神经,大脑,记忆息息相关。
学了你才发现,人的意识其实特别混乱。因为神经研究会采集人的脑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分析,理论上你的逻辑和因果应该是相匹配的,但实际上你做决定和行动时又是混乱的。
有特别多条线和因素会影响你做一个行动或决定,可能是当时的激素水平,外界气温,或者你前天晚上睡觉的时间,那些影响程度比你的主观意愿要强得多。
我觉得某种意义上人的意识特别混乱,这也是我想在电影里讲的东西。

《郊区的鸟》中成年夏昊与童年夏昊时空记忆的交错▌
所以说,有时候越通过科学的方式解析越发现难以解析,人的大脑是一系列的电脉冲的结合。仪器上的图形就是各种大小的电脉冲在放电,不同的电脉冲叠加起来,最后叠加的东西可能对你的决定造成影响,但人这个东西又很随机。
之前听说过有个叫脑机接口的东西,它把人脑和电脑接起来,进行大脑成像。之前我一直觉得这很恐怖,接上之后大脑的意识变得可控可见,而且某一天说不定电影就不用拍了,接上接口,睡觉后做个梦,大家看屏幕里的梦就好了。
我当时朴素的想法是,在这个东西出现之前,自己再多拍几年电影。

《郊区的鸟》剧照 ▌
“《郊区的鸟》的幕后轶事”
《郊区的鸟》开拍前一天我和制作人吵了一架。
那天晚上开了动员会,吃了开机宴,喝了点酒。我和制片因为日程问题吵了起来,当天晚上10点我就说这电影不拍了,到半夜1点后我去敲制片人房门,我们俩蹲在那谈心,后来俩人都聊哭了,第二天还是继续拍。

《郊区的鸟》剧照 ▌
我们一开始先拍小孩的戏份,后来才拍成年的戏份。李淳看了小孩演的戏之后压力很大,说小孩演得太好了。
有两个小孩现在也经常找我聊天,总问我“导演电影什么时候上映啊。”告诉他定档了,“为什么是8月30号啊导演?那时候我们都开学啦!”

《郊区的鸟》剧照 ▌
我们是在嘉兴和杭州两地勘的景,因为我脑海中有比较明确的记忆,小时候楼下有很多老人坐着聊天的小区和爬满藤蔓的学校。现在经济发展太快,有些觉得不错但过了两个月再去已经没了。
后来在嘉兴平湖区找到一个老小学,里面有个老楼被废弃了,他们刚刚搬到隔壁,老的还没拆,而且我正好需要成年角色在新楼拍,他进入到回忆的部分直接就切换到老教学楼,拍的时候就很魔幻。

《郊区的鸟》剧照 ▌
当时还住过转塘,一个叫袁浦的地方。我们当时住的宾馆也很魔幻,是在空地附近孤零零的一家酒店,边上还有一栋楼是挖掘机车行。
我们经常早上被挖掘机声吵醒,因为有人一大早来买挖掘机,在我们酒店门口试驾。
有时候剧组下班早会一起去吃点夜宵,我就会回宾馆。那段时间我每天最愉悦的时候,就是开完会然后回到房间,然后倒一杯红酒,威士忌,喝了睡觉。有时候有人来敲门,我经常会假装上床睡觉了,其实是自己在喝酒。

《郊区的鸟》剧照 ▌
成人戏份的勘景倒没有目的性。因为成年角色是地铁勘测员,我们顺着当时在建的地铁4号线,6号线去找,找到很多奇怪的空地,比如说有几个场景都是在高架桥底下,那个空间没有路,什么都干不了。

《郊区的鸟》剧照 ▌
像之江大桥底下有一片空地,他那边原来是造船的,后来造船厂撤掉后就造了一座公园,保留了原来一些建筑,里面还造了一个船型的餐厅。其实就是在社会进程中多出来的一个空间,它没有任何具体的功能性,但又存在那。
9月份拍摄地附近原来有几家夜宵小吃店,开拍时还在,拍了4,5天,过了一个礼拜就没了。
它们就很像“郊区的鸟”,它不是野外的鸟,也不是宠物鸟,它是半驯化的鸟。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摘自万能青年旅店),很尴尬,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又不愿意简单地就走。

《郊区的鸟》剧照 ▌
“院线版《郊区的鸟》删减的桥段”
其实大概删掉了数十个画面吧,有小男孩小女孩拥抱的画面,不提倡大家早恋哈~还有原本想给片名用繁体字,但也没有用...我原本想放《共产儿童团团歌》来展现小孩们的友谊和美好的希望,但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放进去,比较可惜。

《郊区的鸟》剧照 ▌
我25周岁之后慢慢记起一些小学的回忆,有件事情我没写在电影里。
小时候我有个英语老师很喜欢体罚学生,把尺子都打断了,还会做一些羞辱性的行为。比如有人特别爱说话,他就让他站到凳子上,把他手绑到教室一角的电视机上,还让他手里拿着纸卷,“你特别喜欢自由,那你就做自由女神像吧。”让他模仿自由女神像罚站。

《郊区的鸟》剧照 ▌
但后来有一次他把人打伤了,小孩家长上报到教育局,进行了一次严肃对待调查。后来他们派了一个调查组下来,我们班主任告诉我,如果这个调查属实,英语老师会被永久停职。
之后调查组抽了三个学生作为代表,我是其中之一,是被随机选中的,我还是组长。调查时候我想到老师会被永久停职,于是就强行撒谎,最后还是把老师保了下来。

《郊区的鸟》剧照 ▌
“搞艺术电影,难吗?”
我第二部片子《犬父》讲的是一个少年,他高考结束后从母亲那得知父亲死了,在殡仪馆念悼词的时候逃出来,逃离家庭,在城市里冒险,游离,逃亡过程中又处处见到父亲的影子,他幻想跟父亲打一场拳击赛,因为父亲小时候总带着他去练拳击。

《犬父》概念海报 ▌
《郊区的鸟》目前已经不能给我再带来收益,《犬父》资金也比较紧张。
但现在变成我反而是拍《郊区的鸟》之前活更多,一方面是可能是有些人觉得你要价会变高,再加上有一些客户觉得你的风格是不是曲高和寡,也可能是因为还没到那么有名气...知名度是变高了,反而现在接活更难了。

仇晟今年接的商业栏目记录片《春天读诗6》 ▌
但它确实有一个界限,中国电影行业还是有一道坎,迈过这道坎财富才会成倍的剧增,不然就很难。之前去电影节,有很多国外艺术片导演完全无法理解的是,中国的政府完全没有电影基金。
“一个每部电影都收8%电影税的地方,居然没有电影基金,那你们这些艺术电影导演怎么活?”另一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能有2.8个亿的票房,贾樟柯的个人财富会这么多,张艺谋可以这么有钱...”,这两个极端是他们困惑的。
采访:赵鸣昊 小智
编辑:小智

编辑多说两句:
就像仇晟所说的,虽然因获奖而有了一些知名度,但这并未给这些青年导演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更难接到商业活儿了...
他们的状态就很像“郊区的鸟”,前无通路,后无归处;像那些被遗弃的无用空地,就那么无意义的存在着,前无通路,后无归处;像仇晟感叹杭州城市变迁之快,他曾经的家就在城区与农村的交界处,前已无通路,后亦无归处。
被“夹在中间”的无力感虽难以消解,但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虽然近期总有“技术原因”而撤档的坏消息,但好消息是《郊区的鸟》要上映了!
去看《郊区的鸟》吧,它真的是一部好作品。
也许看了,你就知道如何“在夹缝中求生”了。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征稿Tip
AME影视计划现开放征稿,各位若有好的导演,艺术家尚未被大众发现,请告推荐给我们,或撰写相关文章进行投稿,详情可咨询运营人员,长按文末二维码添加“AME同学”,欢迎大家~
往期回顾:






如有问题及其他需求
添加运营者微信


-
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3: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