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暑校特别报道: 这是一个照见自己、看到他人的过程
在经受连续七天的头脑轰炸后,学员们都各自拥有了怎样的收获与感悟呢?
8月6日,第六届暑期教育戏剧师资培训北京站起航~
本次北京初级班,由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资深培训师、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资深培训师冯雪带领。转眼十天的旅程已过大半,不知这群教育戏剧小白们,在经受连续七天的头脑轰炸后,各自拥有了怎样的收获与感悟?

▼学 员 心 声
瞬间拥有“教育戏剧”的直观感受
最初是抱着几乎为零的对教育戏剧的认知而来。在第一天上完下午的体验课后,一下子就有了“教育戏剧”是什么的直观感受。当小雪老师在回顾时点出“虚实之间”,个体可以被戏剧中的“角色”保护起来,表达个体的真实观点、感受,让个体通过戏剧看到自己,更了解自己,这一点非常有力。
“动作五个层次”,也让自己也深受启发。觉得非常值得用于教学之中,与孩子探讨行为背后的深意,引发参与者的思考。当然,也非常认同小雪老师提到的“将其活于生活之中”。当我们去思考动作之下的一个个层次时,其实就是在尽可能地理解他者。
——学员 谢雨吟

关于母亲与教师两种身份的反思
作为抓马的家长,工作坊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了,但是每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戏剧的情境中时,都能引发自己不断对一个个事件进行思考,同时感受来自心灵的一次次冲击和震撼,这也许就是抓马吸引我并激发我想要深入学习探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这次初次接触暑校,并开启了两天的学习体验,使我对教育戏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我身为母亲和教师这两种身份的进一步的反思。我感觉前方学习之路应该并不会顺遂平坦,也有可能会充满艰辛和重重阻碍,希望并相信自己能坚持行走下去,共勉!
——学员 辛巴妈妈

照见自己,看到他人
教育戏剧工作坊《岛》,让我看到了自己面对生活是如何做选择的,也让我看到了很多人做选择时是如何思考的。教育戏剧的确是一个可以照见自己,同时看到他人的过程。
而对于动作背后的五层意义的拆分,让我意识到每个动作背后都透露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只有细心观察和捕捉才能更深入地洞见彼此,这些洞见都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也要去理解身边人。
——学员 楠

抛开固有想法的束缚
两天的学习,丰富而充实。告诉自己尽量去放松,抛开一些固有想法的束缚,以白纸的状态去投入体验和感受,但还是难免杂念,在练习时并不是完全进入角色状态,去感受当下的心境和情绪,而是有所顾虑。希望在接下来得学习中,能够更加放松、投入,感性地去感知,再理性去思考,获得更多的经验。
——学员 徐铭蔚

呈现更真实的自己!
“物件与我”的活动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对每一个同学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也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使我重新看待身边的物件可能对自己产生的潜在影响。在工作坊《岛》的选择中,我看到了每个人在戏剧保护的情境下真实想法和状态的呈现,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这让我对“教育戏剧”是如何引发人们思考的有了更真实的体验。
几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感恩小雪老师的带领!感恩所有同学的投入与呈现!
——学员 美丽心情

非常精彩,意犹未尽!
我们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小雪老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我们带入课堂。看似简单的背名字热身小游戏,却可以让大家迅速集中注意力,结束后仍觉得意犹未尽,有还想尝试的兴趣。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以适当借鉴并且运用到未来的一年级的工作中去。
下午的活动,更有意义,脑洞更加大了。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每个角色的心里变化,包括因为组与组思维的不同,在大家齐心商量下,每个细节都能碰撞出火花。今天我们学习戏剧的专业理论,角色条件限制以及角色间张力的拿捏,每个因素都需要把握好,总之是非常精彩的一天!
——学员 窗的距离

在戏剧中,寻找更多的可能
跟着小雪老师和伙伴们体验了《岛》的情境。在境遇中,我居然选择抛家弃子,不顾一切上了船,躲在戏剧的袍子里心满意足地做了一回草莽英雄。觉得很过瘾,又惭愧得很,现实生活中的我并非那么果敢,感谢戏剧,让我赫然看见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反思自己的现状,已沦陷于眼前的苟且,感谢小雪老师的引导,我更加清晰地看见了自己。
——学员 罗敷

坚定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很喜欢抓马的教育戏剧模式,抓马是以教育性为第一要务的,这是我们都很认同的。最喜欢跟各位戏剧同仁一起讨论的时刻,就好比辩论赛是没有真理的,但永远有适合自己的立场跟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辩论真正的意义。期待下面更精彩的课程~
——学员 乌兰朝格

让孩子真实的体验和表达
我本科戏剧表演专业的,之前对教育戏剧的概念非常模糊,本以为戏剧教育和教育戏剧是相同的。但接触下来发现,教育戏剧是把戏剧作为工具,戏剧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入戏、真实的体验和表达更重要!
本以为教育戏剧特别简单,但现在发现里面有大文章,要学习的东西还非常多,越是学习感觉自己越是什么都不知道,正在整理和消化中。
——学员 媛宝

真正地看见并理解孩子!
放置在戏剧中的动作,都有它的价值,所以要去结构它背后的原因,动机,模式,价值观,去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然而这条理论和我之前在觉察与亲子沟通课上学习的“不用过往的经验去解读别人的动作,不评判”似乎是冲突的。小雪老师说,教育戏剧的对象是孩子,你看到他,哪怕是解读错了他的意思,但是你会有练习,试错,澄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是被看到的。
终究,教育的本质必须回归到如何正确引导和解读孩子,更准确的看到他们背后的原因,更好的理解到他们,这是我要学习的。
——学员 菜菜妈妈

珍惜每一次“做”的机会
大量的讨论和实践让我摸索出了自己对教育戏剧和话剧的误区和短板。其实在第一天上课时,小雪老师就已经把态度和方法告诉过我们——听:开放的态度,不急着否认其他观点和自己的问题去听。做:戏剧的重点是做。做的过程中会接收到比语言更多更有力的能量。
综上所述,珍惜每一次“做”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非常珍贵。
——学员 🙉我是你的大宝贝呀。

内心的冲击如潮汐般涌来
相比第一天的理性思考,第二天在扮演孩子系鞋带时,在妈妈不耐烦的叹息声、敲击地板声、怒斥声中,我的心一直在沉,眼泪止不住地流,真切感受到了母女之间的一种心流——那一刻,我真成了那个无助的小孩,完全进入了情境,妈妈的一举一动我都无比清晰的听到、看到、感受到!我的身体、心理反应潮汐一般涌来,全然与我的理智无关,这种感觉很神奇!只有真正进入角色的那一段体验给了我强烈的内心冲撞,让我深刻反思现实生活中与女儿的关系,有了同理心!
很感谢这样的场域让我有了宝贵的体验,感谢!同时意识到放下理性,用行动、用身体去感受的重要性及其魅力!
——学员 纯粹

错过一年一度的暑校?
别急!还有直面鸿沟戏剧大会等着你!
8月17-18日
北京·77文化创意产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