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漫画编辑」,了解「漫画出版」背后的故事

很多读者给我们留言,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漫画编辑和出版方面的故事与细节。于是我们联系了六家图书公司,其中包括引进出版了众多优秀漫画作品的后浪出版公司,并与十多位资深漫画编辑进行了深入沟通,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漫画编辑与出版”的故事。这其中,有欧漫畅销漫画书《蓝色小药丸》的中文版编辑,也有今年非常红火的《念书,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和《孤独患者》的编辑,还包括经典欧漫“朦胧城市”系列的中译版编辑等等,每一位都会为您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下一次看漫画时,您可能有新的启发哦!

如何挑选漫画选题?不同于文字书,选择漫画书更看重哪些方面?
在选题阶段,各位编辑根据所在出版公司的定位不同,会有一些差别。比如拜德雅图书工作室会偏重人文社科,尤其是哲学和艺术类。同时,拜德雅的baiya编辑(《念书,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责编)也谈到,他们会更看重题材和表现形式,一定要能首先触动编辑自己。后浪的吕俊君编辑(《智者星球》《阿兰的战争》等作品责编)秉承“博观而约取”,会从艺术性、创意、销量和中国读者的品位等多方面去考量。有书至美文化传媒的舒冉编辑( “朦胧城市”系列的责编)则谈到,会偏重视觉艺术性与文学性、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未读的编辑张哈哈(《孤独患者》《月亮警察》等作品责编)表示,图画的表现力和图像本身的感染力非常重要。

不难看出,对于漫画书,编辑老师在选书时,对图片是非常“挑剔”的,既要能媲美“第九艺术”的艺术性,又要通过图片传达给读者一个流畅的故事,同时又希望兼具思想性和共鸣。此外,就是中国读者的接受度,这一点99读书人的尚飞副总编也有提到,比如99出版的《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其主题就非常容易引起共鸣。当父母日渐衰老、生病,我们作为子女又要如何面对父母养老的问题?而这恰恰也是每位读者无法逃避的事情。

在主题方面每个社都有偏爱,但在选择漫画的要求上,大家又出奇地一致。在选择漫画书时,会更多地考虑视觉上的呈现,包括画风、分镜、绘画功力、图文搭配等。后浪的李悦编辑给我们总结了一句话,“一本漫画好不好要看画面语言是不是讲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画面语言应该足以媲美电影。”李悦编辑不仅是《蓝色小药丸》的责编,更是《蓝莓上尉》的责编,不过以此为高度,恐怕很多漫画都会黯然失色了。

漫画译者的选拔相较于文字书译者会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关于“漫画翻译”,我们之前写过一个专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中法摆渡人:漫画翻译工作者聊欧漫》了解。当然,今天我们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考虑做漫画翻译的译者可以格外留意下。
果麦文化的马伯贤编辑(《莫奈:逐光者》责编)给我们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漫画的翻译,需要译者对比画面进行,而不像纯文字作品只根据文字直接翻译。就像配音员,配音时要参考演员的嘴型,即使换成另一种语言,在画面上也不能太违和。

所以,图文配合是选择好译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其次就是文字的长度。翻译原本就有诸多限制,在漫画翻译中则更多了一条“文本框的限制”。文本框就这么大,我们翻译时既不能让这个文本框显得空落落的,也不能满到溢出边界,这就更考验功力啦!就像有书至美的康晨编辑谈道:“外语译成中文后,字数会增加一些,如果能在有限的对话框里把重要的信息都塞进去,就特别考验译者的功力了。”
此外,漫画语言的贴合性、口语化等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在此分享一下“朦胧城市”系列编辑舒冉的一段心得:我们的“朦胧城市”系列的译者,有特别挑选了做过电影翻译相关工作的译者,因为漫画中的文字很像给电影配音配字幕的感觉。漫画中的文字更多的是对话、旁白,所以关系到人物设定,对话情境、情绪,甚至环境的渲染。

漫画文字如何处理?排版为何不是“两端对齐”?
我们读一本漫画可能很快,但读者是否留意到漫画那些艺术字体呢?有时,这可是需要手写的哦!大部分字体我们都可以通过设计去实现,但有一些情况还是要手写,比如画面中的手写信、纸条、一些特别的拟声词等等。

后浪的吕俊君编辑还谈到,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需要人工手写,比如《鼠族》,需要文字故意写出拙朴的感觉,还要有人为的瑕疵。未读的张哈哈编辑则给我们分享了字体粗细的问题,比如在《月亮警察》一书中,会尽量让字体的粗细程度和对话框粗细程度保持一致,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而对于文字选择 “居中对齐”,而非“两端对齐”,也是考虑到大部分框框是椭圆或者不规则形状,文字居中可以增加文字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当然,设计师并不是轻轻按一下“居中对齐”就可以搞定文字的设计,很多编辑都谈到,还要让文字的断行符合中文的阅读节奏,不能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真是生生逼死诸多追求完美的编辑啊!
漫画校对:文字少工作量就少了吗?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告诉您,绝对不是,漫画校对可是比普通文字书校对要复杂得多!
漫画校对也和其他文字书校对一样,要打印出纸稿,一一核对。但是不同于文字书,编辑要格外留意图片和文本框。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出现文字内容跑错地方的情况。前阵子看《卢浮岛》的时候,心中就想着这么多文字同时出现的时候,译者和编辑估计都抓狂了。此外,编辑还不得不留意一些图片中的文字、拟声词的位置,如果不当心漏了一处那可就麻烦了。有些社的样稿只能黑白打印,所以编辑在校对时,不得不同步打开电子版,参考电子稿的颜色进行比对。

而在图片上,尽管有版权方提供的制作文件,但印制条件各有不同,并不代表编辑就可以拿着文件直接下印厂了。编辑们都会提到,一般需要多次打样调整色差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99读书人的尚飞副总编告诉我们“漫画对于美编和印厂的要求都比较高,最多的时候,打七八次印刷样都有。”果麦的马编辑也给了我们更为详细的解读:不同的纸张打出来的效果差异很大,纸张本身的颜色(偏黄或偏白)、涂层特性(表面光滑或粗糙)等都会影响色彩的呈现。电脑显示器的呈色跟纸张四色印刷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区别,必须根据实际印刷效果来调整文件的色彩数据。了解了这些专业知识,我们手中的漫画是不是变得更有温度了?
层层工序后,责编还需要去印厂盯印?
每一位编辑都告诉我:“必须的!”漫画对色彩和细节的要求非常高,编辑不得不跑去现场和印厂的师傅及时交流。
去印厂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印厂都在郊区,都是地铁单程1.5小时以上才可能到达的地方。而这已经算好的了,有些时候一个出版集团的印厂会统一在一个城市,比如一位上海分社的编辑可能得跑去山东临沂盯印。而如果编辑怕狗就更惨了,印厂都在郊区,通常都会养一条大狗看院子!

但不管怎样,编辑们都会非常有责任心地跑去盯印,毕竟自己做的书要下厂了,心中总是有一万个不放心。的确,在印刷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专色印刷的书,国内外色号不一致等。甚至有需要时,也会请印制同事一同前往,毕竟他们更专业。
分享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对您有一些帮助和启迪,是不是觉得已经踏入专业的漫画领域了?!今天分享的最后,我们还精选了几则“漫画编辑”的小故事给大家。
“漫画编辑”的小故事
果麦文化 马伯贤编辑 分享
《莫奈:逐光者》出版的时候,我们在书店做了一次小型的展示。我们把书里的场景和莫奈的作品印出来,挂在书店的回廊上展示,读者可以一边逛书店一边看,非常有趣。这种展示方式文字作品很难做到,非常直接的视觉上的感受。后来作者Efa来上海,也在书店现场创作,在很短的时间画完一幅画,读者可以看到作者的创作全过程。

后浪出版公司 吕俊君编辑 分享
埃曼努埃尔·吉贝尔第一次跟我们合作时不放心,出《阿兰的战争》时对各方面工作都把关或过问,甚至自己找人把中译本翻译回法语,幸好最终结果令他很满意,以后再跟我们合作时一路开绿灯。听《摄影师》里的主人公之一雷吉斯说,《摄影师》的意大利语首版翻译很不好,被吉贝尔强力要求下架,重新翻译出版……

有书至美 舒冉编辑 分享
《向大师致敬:马格利特》中,男主角遇到微缩版的画家传记作者时,对话框里有小点点一样的字,一开始以为只是小黑点,但到最后将高清原文件放大后发现是真的字,大惊之下以为漏译了,问过翻译后发现是些无意义的字母才放心。如果这里也要写中文的话,就应该写“你看不见你看不见你看不见……”之类,但由于实在是太小了,印刷出来也是看不到的,所以就没较这个劲。

希望对漫画编辑和出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让您对漫画有更多的解读。
文/索莱耶
视频/欧漫达高
图/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