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这本书是钱穆先生专题演讲合集,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经济制度、考试选举、军事制度四个方面作出分析评价。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中国历史,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者的观点许多读者可能不能完全接受,但是绝对具有价值,也值得读者去阅读。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存在着皇权与以丞相为代表的政府权力之间的矛盾,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在这两个矛盾之中,前者总是占有绝对的主动,当前者的权力逐步扩大时,后者就随之萎缩。今天看来,皇权和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则是专制的象征,其政治制度在今天看来往往也显得较为不科学,其中以明、清最为代表。作者认为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开始批判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全部是封建专制的。其实不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许多作者认为是科学有效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足够完美,而封建在战国之后就已经消失,专制在许多朝代也并不存在,所以封建专制只是对明清特别是清朝的认识而投射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
汉、唐中央政府组织则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此时政策的制定、政务的执行主要政府决定,由丞相或者中书省起草政令,由皇帝盖章,九卿和尚书省具体执行,官员的任命在唐代由户部和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决定,若按作者的描述,皇帝极少插手政府事务,政府依照制度或惯例办事,此可谓法制的开端,退一步说,即使皇帝有时干预政务处理,这一套制度也行之有效,与明、清专制制度相比则不知强多少倍。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轻赋役,百姓向国家交的税、需要服的劳役、兵役在汉唐初期都非常轻,汉代承认百姓土地私有,但没有禁止土地兼并,所以下层农民依然生活穷困、由地主剥削,汉、唐后期,政治动荡,国家混乱、制度不断变化,百姓的赋税逐渐繁重,生活穷苦。国家的制度的制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政策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良恶也会变化,不要盲目追求其他制度,而是吸取历史经验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不断改革完善,才是一个国家的正确之道。
中国古代制度的背后则是读书人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士人阶层代表的是精英政治,虽然显得不是那么民主,对于中国却非常实用。但是,中国古代统治打压工商业,士人阶层日渐饱和臃肿,工商业少有发展,社会财富停滞不前,经济缺少动力,阶层逐渐固化,这种区别于西方的模式,尤其在明清时期,从文化思想上就限制了近代科学文明发展,西方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摇篮,中国依然徘徊在人们所谓的封建制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