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夏日周末
查看话题 >历史的深处—浅谈大清皇后(一)(我的夏日台风周末,继续写文章)
从童年记忆里的《还珠格格》,到最近霸屏网络的《如懿传》和《延嬉攻略》,清宫戏总是那样令人着迷。前朝后宫的波谲云诡,让人深陷其中,而每部戏都有皇后的身影。那么,本文就来谈谈大清皇后们的故事,虽然时光已经过了百年。
皇后的礼制
清朝的皇后,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册立的皇后,另一种是追尊的皇后。册立的皇后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夫君没有即位的时候就是嫡福晋,就像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她在弘历即位之前就是嫡福晋。乾隆继位,她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清的国母。另一种是在夫君继位时,她只是妾,或者在皇帝继位后进入宫中,从底层一步步开始,最后被皇帝册立为皇后,慈安太后就是例子。
追尊的皇后是因为她们生前没有做过皇后,而是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得封圣母皇太后,而在她们死后,可追尊为皇后。由于清朝只有道光是嫡子继位,所以除了嘉庆朝,都有追尊的皇后。当然也有特例,在道光和咸丰两朝,这两位的发妻在他们登上皇位之前就已经去世,所以存在嫡福晋追尊为皇后的例子。
在嫡庶尊卑分明的清朝,皇后和妃嫔的待遇差别十分明显,皇后是皇上的正妻,统辖整个后宫,其他所有妃嫔需要对皇后行跪拜之礼。皇后所出皆为嫡出,而其他所有妃嫔所生皆为庶出,都需要尊皇后为嫡母,还需要尊称一声皇额娘。同时,也只有皇后可用皇额娘来称呼皇太后,其他妃嫔只能叫一声太后,以示嫡庶。而当有新帝即位,如果新帝非皇后所出,那皇后就会被封为母后皇太后,新帝的生母封为圣母皇太后,两宫之间,以母后皇太后为嫡为尊。此外,只有皇后可用金器,月例也远高于其他妃嫔。
而皇后和妃嫔身后之事的差距更大。只有皇后才能升祔太庙,接受后世的祭拜,供万世瞻仰。同时,只有皇后才能跟皇帝死同穴,在中国古代,生同寝死同穴的婚姻最为完满,能够跟夫君生生世世在相伴于同一墓穴里,是婚姻最完美的结局。当然,也只有皇后能在君上死后加上她夫君的谥字。
以慈禧为例,她的谥号全称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孝字是清朝所有皇后的谥号的开头,以体现大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钦字是她真正的谥字,用来高度形容她的一生。接下来的文字直到配天兴圣为止都是她生前太后的徽号,配天兴圣四个字中,天和圣是固定用法,加之天和圣之前的字,用来描绘皇后是如何辅佐皇帝和母仪天下的。最后一个显字,则是咸丰皇帝的谥字,咸丰皇帝的谥号全称是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谥字就是显,所以咸丰皇帝在驾崩后,简称就是文宗显皇帝(文宗是他的庙号),因此他的皇后谥号可以加上显字,于是慈禧的谥号就可简称为孝钦显皇后。
当然,为什么先拿慈禧的谥号来讲解呢?原因很简单,庶妃出生的老佛爷,她的谥号却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咸丰朝孝德、孝贞二位中宫皇后,可见老佛爷的权势是由多盛。
皇后的悲喜

此图为大清皇后的列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挑几位特别的皇后,来看看她们的爱恨吧。
最初的皇后
中国人讲究有始有终,所以就从第一位皇后开始讲起吧。
大家都知道,按照正统历史的算法,清朝从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那年算起,但清朝其实在1636年就因皇太极称帝而建立。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称帝当年,他就追尊了他的生母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是为清朝第一位皇后。孝慈高皇后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嫡妻,但是否为大妃,存疑),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时年十四岁。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皇太极。1603年10月,病逝,享年二十九。
《清史稿》后妃传有如下记载: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及崩,上深悼之,丧敛祭享有加礼,不饮酒茹荤者逾月。
但是综合而言,孝慈高皇后既没有获得丈夫绝对的喜爱,毕竟努尔哈赤最喜欢的是第四任大妃-阿巴亥(后文会详细介绍),同时她短暂的生命也没有留给大清太多的遗产,唯一让她能名垂青史的就是她是皇太极的生母,大清的第一位真正的皇后,体现大清从原始部落体系过渡到了中原儒家正统的礼制体系。
最杰出的皇后
孝庄文皇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她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皇帝的生母,顺治朝的圣母皇太后。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太后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奠基人之一。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顺治朝的母后皇太后)之侄女,所以皇太极既是他的夫君也是他的姑父,这在清初是很普遍的,因为那时候满清还基于原始部落形态,并未受到儒家礼教的影响。
说起孝庄太后,也就不得不说起多尔衮。她和多尔衮的关系应该算是清史一大悬疑了。两个人的青梅竹马之情,到最后顺治朝多尔衮的皇父摄政王和太后下嫁,他们之间的爱恨,大概很难再探究真假。我在探寻历史真相的问题上,特别相信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我反正不以严谨的历史科学为专业,向来对一切以实物证据为唯一依凭的主张不以为然,反而怀疑某种传说和感悟中或许存在着比实物证据更大的真实”。所以我宁愿相信,他们曾经爱过恨过,就如网上说的那样,多尔衮放弃了皇位,负了天下,也不负一人;而大玉儿不负大清的千秋基业,江山社稷,列祖列宗,不负她的福临和她自己,却单单只负了一人。

孝庄太后最杰出的地方在于,在大清刚刚定鼎天下之时,培养了顺治和康熙两位英明的帝王。顺治朝虽然只有18年,除去顺治皇帝在感情上的种种执念,他在治理天下的问题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他极力缓和了满汉矛盾,废除了一系列满洲旧习和法律,并且鼓励满人真心学习汉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孝庄的教育和支持。而在顺治亲政之前,其实大清的最高权力就在多尔衮和孝庄手上。康熙更加不用说,他是孝庄最喜爱的孙子,在“独嗜图史”的孝庄影响下,康熙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康熙继位初期,有一天,当着众臣之面,孝庄问康熙如何成为天下之主,康熙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康熙曾经说过: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可见祖孙之情是由多么深。
后世很习惯把孝庄和慈禧太后相比,两人都在皇帝年少之时,承担起了治理天下,培养君王的的任务,但孝庄没有权力的欲望,她大多数的时候是通过引导,教育皇帝去做对的事情,对百姓好的事情。而且她并不贪恋权力,这和视权如命的老佛爷有着鲜明的对比。当然,孝庄的时代,帝国尚在初生阶段,内在动力强大。经过她的循循教导,康熙逐渐具备了所有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的条件。少年皇帝决意做贤明之君,富国裕民的强烈愿望,显示出孝庄多年培育的初步成效。
于是,在这对祖孙背后,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盛世正在缓缓拉开大幕。
在位最久的皇后
孝惠章皇后,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康熙皇帝的嫡母,康熙朝的母后皇太后。从顺治十一年(1654年)册立为皇后,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8年)驾崩,她总共做了7年皇后,53年的皇太后,是清朝在位最长的皇后加皇太后。但由于她的性格相对庸碌,又被孝庄文皇后的光芒盖住,大家对她知之甚少,几乎所有影视剧都没有她的存在。

其实,孝惠章皇后名为阿拉坦琪琪格,是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从她14岁入皇宫,她在紫禁城生活了66年,但从不干涉朝廷政事。她真心地孝顺她的婆婆也是她的姑姑孝庄文皇后,垂范宫闱。康熙对她这位嫡母十分尊敬,事母至孝。由于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就已经驾崩,康熙把对于母亲全部的爱都给了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太皇太后,母后皇太后,还有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一起,使得康熙初年的后宫极其和谐,安定。康熙帝曾经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在清朝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皇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留下了一段佳话。
其实,孝惠章皇后在历史上未留下重大的功绩,但她作为康熙的嫡母,几乎陪伴了康熙一整个时代,让康熙能够极尽孝道,是为天下的模范。同时,她虽不过问朝政,虽然性格略显庸碌,她本身超长时间的作为皇太后的存在,为安定和睦康熙的后宫也做出了她特有的贡献。
在位53年的皇太后,在77岁高龄辞世,她身后的大清,俨然已经是个伟大的帝国了。
这是大清皇后的第一篇,第二篇将会继续探寻皇后们的故事。
不问归期
2019年8月9日
-
财源滚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00:54:4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4 22:37:34
-
豆友18546139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1 17:52:55
-
陈小乔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4 13:21:49
-
九龍公園游泳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21:31:52
-
澄澈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3 17:19:31
-
卿酒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14:49:10
-
穗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7 22:05:40
-
豆友4414846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2 16:09:15
-
瓣瓣瓣锤锤锤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6 19:53:28
-
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9 18:18: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2 12:15:31
-
夭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1 21:31:22
-
宇宙大队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1 20: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