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二刷的经典电影
查看话题 >在某一瞬间击中我
在我看来,值得二刷的电影都值得三刷、四刷。
其实我不知道经典电影是否应与年代挂钩,也不知道跨越多少年头才能列入“经典”的行列。这里列举的电影,有些是黑白影时代的作品,有些不那么久远,但在我眼里都经受了(或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量。
在某一瞬间击中我
这里列举的电影都看过至少三遍以上。或是感动、或是震颤,总之观影过程虽不轻松,但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我心里最佳的爱情片。爱情不需要时间的证明,不需要长久的相处。(任何人相处久都会有感情,但那不是爱)
一直记得史铁生说,没什么能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和另一个孤独的灵魂在一瞬间相遇,那一瞬间就会照耀你,疯狂而热烈,就算归于平淡,也不会消散。
“梦里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该去见他。”
没有任何道理,甚至不掺杂情理与道德,那些都不是爱情该去考虑的,爱就是爱。

戈达尔是我在法国新浪潮导演中最能获得共鸣的一位,随心所欲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电影传达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关于“人之存在”本身的探寻。人被一无所有地抛在大地上,而生来就被他者赋予的意义来雕塑成一个社会中的人。一旦意识到或是开始怀疑所谓的意义是否存在,就容易陷入虚无。
活着,不问为什么,不为意义所挠,这是否是生活的本色?

重温了多少次呢,大概就是可以脱口而出
You are too much for me,Ennis.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U.
之所以喜欢,纯粹被希斯莱杰和吉伦哈尔打动,如果换成别的演员,可能不会如此难以忘怀吧。
Old and Wise 曾经每个夜晚枕着这首歌入眠,觉得每一句都是Ennis对Jack未说完的话。
And someday in the mist of time, When they ask you if you knew me, Remember that you were a friend of mine.
断背山的片尾曲就叫 He was a friend of mine.

沉静如海的原版。最后的那句“再见”说出口时,异常动人。海的沉默,是平静下的暗涌。

一一是我最爱的台湾电影,大概也是最爱的国语电影。
“人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吗?
没关系,你自己看不到,我就拍下来给你看。”
杨德昌的镜头像是一双从身体里抽离出的眼睛,冷静地望着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带你去看一半的真相,然后真切体会生活本质的无力与疏离。而另一半隐藏的真相,才更残忍。
不管是哪一面,不管再活几次,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人生的意义,就是一一。 结尾洋洋读写给婆婆的信,不管多少次看都......

虽然莱昂内拍完美国往事后郁郁而终,但时间证明了伟大,竟让我在一部电影里体会到时代之泪的意义。(大家很熟悉的一部日本动画被这样形容:写作Clannad,读作一生,虽然有些矫情,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往。)

认识山田洋次的第一部作品,原作是黑泽明生前的御用场记野上照代的自传体小说《给父亲的安魂曲》。而吉永小百合是我很爱的日本女演员。
没有看过原作,但从标题就可以推测,电影里的父亲其实一直在时代投射于家庭的阴影里忽隐忽现,而母亲是阴影里的一束光。

它对我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山田洋次作品中我最爱的一部,也在于它开启了我对于“武士”题材作品的衷爱,由此接触武士三部曲等其他作品,进而认识混沌武士(也让我认识了渡边监督),进而入坑动画......
对我而言的意义超出了作品本身,而是跨越一个边际。
(宫泽理惠脱去了稚嫩,却仍在作品中葆有纯真,这是难得的。

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看电影是在大学时期。那时没有建立任何体系,不知道演员,不认识导演,于是用了最简单的笨方法:豆瓣250排行榜一部部看。
现在看来,很感谢那段不着边际的日子,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与审美。
而燃情岁月,曾是我和一个室友的最爱,来来去去看了不下七八遍。虽然现在来看,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
但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记得大哥开枪时的眼神,记得男主如何走向了自己的死亡,也记得霍普金斯饰演的父亲,中风后得知儿子从战场归来,在胸前挂着的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那句:I'm happy.

往事三部曲里,惟有天堂电影院我反复看过多次,结尾那段由无数吻戏拼接而来的特殊影片,几乎每次看都会止不住流泪。
第一遍的时候,我无法为男主的离开和不肯归来而释怀,放映师艾弗特跛着腿侧身站在道路一旁逐渐缩小消失的身影,也无法在我脑海中消逝。
后来也慢慢理解了他对于故土的疏离与怀念,理解了离去与归来的意义。

此前,尚未接触过罗马尼亚的电影,对于它的历史更未曾了解。
这场发生在荒诞年代里的婚礼最终一步步走向可以预见到的悲剧。
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在沉静的氛围里行进,对历史的反思有力量,又懂得克制。

把库斯图里卡和赫尔佐格放在一起是私心所为,可能不妥,也讲不出有说服力的原由。
但是二者从不同层面为我演绎了什么叫做“疯狂”,什么叫想象力的伟大。
轻松有趣合家欢?
我自己定义的“合家欢”,看起来轻松,不用想太多,没有心理负担。(见仁见智)
老实说,每怎么看过帕索里尼的电影,但这一部实在太欢乐了。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原作的厚重和宗教色彩带来的疏离感。
实则每个故事都以情景化、片段化的形式呈现,将本该崇高的打碎,让正经的丑态毕露,让人忍俊不禁(笑)~
这三个系列算是我重刷过次数最多的电影,书也一样。每个人对每个角色都太熟悉,就不多说了。
说下我对改编的看法,电影必然无法事无巨细交代所有书中的细节,但不影响它的经典。
唯一不太满意的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与书中出入较大,建议读原作。
两部都重温过两次,和自己,和朋友,属于老少咸宜都会喜欢的(可能?)
在坟墓边翩翩起舞,在愉快的生中高歌死亡,但并不阴冷,反而温馨可爱。太喜欢女儿了~~

虽然阿佳妮的很多电影都很喜欢,但着魔无疑把她的癫狂与神经质发挥到了极致,那段地下铁的狂笑让人敬服。怪房客同理。
虽然没有刷过很多次,但推荐了不少朋友看,比起玛戈皇后,这一部反而更——喜闻乐见???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最不被看好的一部,很多说法是狗尾续貂。
不过审美这个东西比较私人,这的确是我在三部曲中最喜欢的一部。
一群老少年,横冲直撞,又傻又真挚的争辩:
It's our basic human right to be f*ck-ups.
至死都是少年,永远纯真,永远中二,永远热血。

这部于80年代翻拍的电影虽然评价不及40年代的原作,但我还是私心要推荐。
尤其是关于高潮部分的戏中戏个人觉得更胜过老版,增添了更多有趣的细节和饱满的情节。
具体的细节也记不太清楚了,有时间重温一下吧。
这部三十年代的电影竟意想不到的有趣,两个人站在路边使劲浑身解数搭顺风车的那一段我笑了好久(还尝试着模仿了好久......)
克拉克盖博饰演的记者沃恩应该影响了后世无数这类形象的塑造。后来《罗马假日》里的男主就像一个翻版的沃恩。
动画电影
如果是TV动画,可能三天三夜也写不完,《Gravity Falls》《Rick and Morty》《Samurai Champloo》 《Cowboy Bebop》《蓝宝石之谜》《飞跃巅峰》......巴拉巴拉三天三夜也写不完......
所以就简单的写点动画电影吧~~
(不犯懒的时候再继续...)
我一直认为,宫崎骏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飞翔。
虽然千寻、哈尔也都会重温,但风之谷还是最喜欢的。
我最爱的两部,没有之一,不记得看过多少次了。
白虎野の娘 一直是手机铃声
再怎么说,我真正爱着的,是追逐他的旅程。
斯人已逝,想象力永生。

每一帧都美到我羞愧于自己表达的贫瘠 。
反复看,是为了截壁纸........

写累了,以一部傻气冲天的动画结束吧。几个傻缺的主角完全让人忍俊不禁~~
别被海报骗了,画风其实是这样的——

-
AKASOMEO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3 13:11:29
-
不确定物终点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2 19:00:13
-
拾塃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7 23:24:37